APP下载

分层级护理模式应用在医院血透室护理中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2021-10-12黄素琼陈璇陈映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血透层级血液

黄素琼,陈璇,陈映杏

(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 血透室,广东 潮州 521000)

0 引言

血透室是医院重要的诊疗室,主要为急性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提供肾脏替代治疗[1]。传统血透室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与患者搭配随机性强,主要按照血透室护理要求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没有将血透室的护理资源合理安排,不利于血透室护理质量提升[2]。此次研究,选择10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选择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普通护理模式组与分层级护理模式组,每组各50例血液透析患者。普通护理模式组,男41例,女9例,年龄42.7~74.1岁,平均(62.01±0.47)岁;病程3个月至2.8年,平均(1.21±0.24)年,均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分层级护理模式组,男42例,女8例,年龄42.2~74.5岁,平均(62.11±0.46)岁;病程4个月至2.9年,平均(1.25±0.21)年,均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基线资料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性,符合此次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要求。纳入标准:①符合WHO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②血液透析患者知情同意此次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内容;③血液透析患者能够依从血透室护理措施。排除标准:①生存期≥60日;②精神疾病;③中途退出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以“护理质量”、“血透室护理”、“分层级护理模式”、“护理风险”等为关键词,从万方、知网等各大数据库中收集与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支持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工作的开展。数据调查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通过观察普通护理模式组(普通血透室护理)与分层级护理模式组(分层级血透室护理)的数据差异性,判断分层级血透室护理在血透室护理中的应用优势。

1.3 护理方法。普通护理模式组血液透析患者接受普通血透室护理,分层级护理模式组血液透析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分层级血透室护理。普通血透室护理:①按照我院血透室护理规定开展普通血透室护理工作;②严格操作药物配置过程;③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病情监护;④其普通血透室护理内容。分层级血透室护理:①将血液透析患者与护理人员及护理内容进行分层次配置,合理利用血透室护理资源;②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能力考核,将其分为管理层→行政层→责任管理层→执行层四个层级;使用心理健康量表、慢性肾衰竭病情分期量表评定患者,将患者分为四个层级,护理难度分别对应1~4级,但针对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状况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将其提高一个护理难度级别;③执行方法:管理层主要负责统筹血透室护理质量监督工作、日常护理工作安排工作;行政层主要负责科室行政协调工作、文书记录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等;责任管理层与执行层主要负责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执行工作,具体方法如下:1名责任管理层+3名护理执行层人员负责6例1级护理难度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完成血透室消毒整理+随机心理安抚+协助患者检查+仪器整理护理工作+病情监测+其他常规护理工作;1名责任管理层+2名护理执行层人员负责3例2级护理难度血液透析患者,在1级护理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健康宣教与情绪引导护理工作,并为血液透析患者做好长期血液透析心理建设;1名责任管理层+2名护理执行层人员负责2例3级护理难度血液透析患者,在2级护理工作基础上增加专业心理护理措施,不仅要强化常规护理内容工作质量,还要严格追踪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请求专业心理医生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干预;1名责任管理层+1名护理执行层人员负责1例4级护理难度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专项护理,重点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情绪安抚、营养干预、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强调护理措施的全面性,通过一对一负责、一对一监护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1.4 研究指标。护理质量:①护理安全;②护理文书;③应急处理;④护理技能。由15名护理管理人员、科室领导人员以及院内领导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每项0~10分,达标1项则累加1分,未达标不扣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并发症发生率:①首次使用综合征;②失衡综合征;③心律失常;④药物过敏;⑤出血(肝素引起);⑤合计。患者满意指数:①心理护理;②卫生环境;③专业技能;④护理效果。由此次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人员为患者发放满意指数调查问卷,了解患者满意情况。0分极差,1分差,2分一般,3分较为满意,4分十分满意。风险事件发生率:①护理质量事件(如药物错误、导管脱落、文书书写错误等);②护患纠纷(如争吵、投诉、肢体冲突等);③合计。

1.5 统计学分析。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中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各项研究数据,用t检验计算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指数数据,并用卡方检验处理并发症发生率与风险事件发生率数据。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中,P<0.05则表示统计学差异性大。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分层级护理模式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应急处理、护理技能)高于普通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护理质量(±s)

表1 护理质量(±s)

?

2.2 并发症发生率。分层级护理模式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n(%)]

2.3 患者满意指数。分层级护理模式组患者满意指数高于普通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患者满意指数(±s)

表3 患者满意指数(±s)

?

2.4 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层级护理模式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普通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

表4 风险事件发生率[n(%)]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病情危重、身体健康度差等特征,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因此相比于其他治疗室风险更大,对血透室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质量要求,需要护理人员高水准、高要求完成相关护理工作[3-4]。分层级护理模式将护理资源进行层级化、精准化分配,根据患者护理难度进行合理配置,合理优化护理内容,实现护理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减少了无序护理资源配置引发的资源浪费问题,能够有效满足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需求,提升满意指数[5]。在此次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中,分层级护理模式组在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指数、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普通护理模式组,主要是因为分层级护理模式提升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可见),通过护理资源精准化投放,实现了患者需求与护理资源的最优配置。

综上所述,医院血透室护理中采用分层级护理模式能够合理化分配血透室护理资源,提升患者对于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指数,增强医院血透室护理质量,效果十分显著,能够降低血透室护理风险。

猜你喜欢

血透层级血液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