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的价值研究

2021-10-12黎娇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预见性全身麻醉

黎娇娜

(江门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广东 江门 529030)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由于手术患者的年龄范围比较广,受到生理、病理等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多,所以对于术后麻醉复苏期的要求也比较严格[1]。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通过科学的医疗技术和知识对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进行准确地分析和预测,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本次研究针对预见性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的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将其分成预见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在19~87岁,平均(56.34±1.27)岁,预见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在20~88岁,平均(56.38±1.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自愿参与并且签署同意书的患者;对手术麻醉采用药物无过敏情况或者过敏史的患者。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或者中途退出的患者;并发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常规组主要接受常规护理,其中主要包括体位护理、静脉通路护理以及生命体征检测。预见组接受预见性护理,首先对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护理。①喉头水肿。喉头水肿的主要引发原因是术中牵拉气管或者食管导致的,所以术后需要对患者的呼吸、脸色等变化进行仔细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分泌物堵塞呼吸道的情况。如果存在的需要进行雾化吸入或者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发展严重的话可以进行气管切开治疗。②呕吐。在拔除气管导管之后需要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如果患者术前需要禁食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强禁食宣教。③呼吸抑制。为了防止呼吸抑制的出现,必须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针对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需要及时清除。④舌后坠。一些勃颈粗短或者舌体胖大的患者来说,术后是很容易出现舌后坠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麻醉药物或者肌松药物残留导致的。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的脸色和呼吸频率,及时采取吸痰、氧疗等方式进行处理。⑤血氧饱和度。为了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必须要做好保暖措施,如果患者需要还可以进行吸氧护理。其次要及时评估患者麻醉深度。对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神经反射、瞳孔、生命体征、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进行麻醉深度的评估,如果患者出现浅反射消失、瞳孔小、脉搏慢、自主呼吸未恢复,表示患者的麻醉程度比较深,在短时间内不会苏醒。如果患者存在瞳孔放大、眼球转动、脉搏速度提高、呼吸不规律且浅,则表明患者的麻醉深度比较浅,短时间内会苏醒。另外还要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来调整护理模式,如果患者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指示进行相关肢体动作,并且肢体抬高可持续在10 s以上,呼吸顺畅,则表明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需要进行有效的气道护理,拔除气管导管。最后要加强对患者意识的评估。针对已经清醒的患者来说,需要将麻醉以及手术的结构告知,并且调整患者体位,以保证患者的舒适程度。针对出现躁动、意识模糊的患者来说,需要时刻监测患者的安全风险,尽量降低输液外渗、坠床等问题的发生,如果患者出现疼痛难忍的情况,则需要根据医嘱服用镇静镇痛的药物,时刻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待患者意识清醒以后需要耐心告知结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0.0检验数据,将计数资料进行χ2值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t值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比较。预见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预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预见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全身麻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术麻醉方式,在临床上可以发挥有效的镇静作用。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全麻手术后的复苏期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阶段,这段时间患者是很容易受到心理应激、麻醉药物刺激等因素影响的,所以出现苏醒期躁动、寒战等麻醉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比较高。所以必须要联合有效的护理方式进行辅助管理[2]。

本次研究采用的预见性护理是一种目前临床护理中得到证实的有效护理模式,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术后复苏期,通过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分析患者在术后复苏期阶段出现的麻醉不良反应以及其他风险因素,并且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针对性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效果,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术后复苏期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3]。在全身麻醉患者的术后复苏期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①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麻醉不良反应主要为寒战和苏醒期躁动等,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虽然可以降低发生率,但是很难对造成以上不良反应的根本原因进行抑制,因此风险因素是无法彻底消除的。预见性护理能够针对寒战、苏醒期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术后疼痛、热量散失、心理应激等,在确定好原因之后根据疼痛干预、体温管理、心理干预等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术后护理[4]。另外通过预见性护理还可以利用好呼吸支持及拔管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自主呼吸功能,保障患者术后康复效果。②提高护理满意度。全身麻醉患者的术后复苏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对于护理方式的满意度也会相应地提高,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医院的声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6]。

本次研究调查表明,预见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预见组的各项术后恢复情况也要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的价值显著,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在术后复苏期的安全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预见性全身麻醉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石榴全身都是宝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