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2021-10-12陆文江王云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血肿

陆文江,王云生

(贵州省都匀市人民医院,贵州 都匀 558000)

0 引言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凶险,预后难度高,容易致死,发病主要因素是高血压致使脑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若发病会引起脑神经细胞受损,血肿块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容易导致继发性脑水肿,患者的颅内压会上升,容易引发脑疝,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此病的因素是能够快速消除患者脑出血血肿占位,对受损的神经细胞功能进行修复。当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常用,能够将血肿占位性疾病消除,但这类手术会残留血肿,骨瓣在留存时会导致术后继发性颅内压上升。骨瓣留存会致使术后继发性颅内压上升[2]。所以,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去大骨瓣减压术结合医治,颅内高压会下降,脑部血流灌注能够得以促进。为有效对患者进行治疗,现对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去大骨瓣减压术,分析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贵州省都匀市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47~80岁,平均(58.26±7.23)岁。观察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46~81岁,平均(58.28±7.25)岁。两组患者信息资料均衡(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为患者行全麻,帮其选平卧位,在其耳柄前行L形、弧形切口,按照术前影像学对血肿位置进行检查,依据血肿位置于血肿和颅骨较近的位置做好标记,为颅骨位置钻孔,应用手术器械对颅骨钻孔起到辅助作用,将骨窗扩大,达到5 cm。取十字形方法切开硬脑膜,对血肿位置,对颞上回穿刺,了解是否有血肿。用电凝将皮层切开,经脑压板结合分开脑组织,步入血肿腔,用吸引器将诸多血肿清除,使用生理盐水重复清洗,为出血位置用压迫、电凝行止血,确保其无出血症状,颅内对引流管留置,行硬脑膜结合,将骨瓣关闭。观察组:去大骨瓣减压术。为患者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在距离血肿中心最近头皮位置行小切口,到脑组织-血肿腔位置分离,清除血肿后常规对引流管进行清除,按照患者实际状况向下钻孔,将骨窗扩大,一直到颧弓上缘,缝合处理硬脑膜减张,按照实际脑水肿状况行去骨瓣,有效进行减压,术后逐层将切口关闭。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变化。术前与术后1周于患者空腹状况下采集其肘静脉血液5 mL,用基质金属蛋白酶(上海)-9(MMP-9)对试剂盒进行免疫检测。②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1个月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其中,NIHSS总分42分,包含共济失调、肌力、语言等,分值越高损伤越严重;Barthel指数100分,涉及如厕、上下楼梯、穿衣等,分值越高功能越好;FMA分值100分,包含上下肢功能,分值越高功能越佳。③观察两组预后状况,用格拉斯哥数据评分(GOS)分值准则评估术后1个月、3个月的GOS评分,预后良好:4~5分;预后差:2~3分。依据脑内血肿大小和中线偏移情况分析不同手术对预后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0.0系统用于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t,计量资料χ2[n(%)]检验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血清学指标变化比较,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学指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s)

?

2.2 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变化。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变化比较,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较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变化(±s)

表2 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变化(±s)

?

2.3 GOS评分。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60 mL、<60 mL、>1 cm,术后1个月GOS评分、<1 cm,术后3个月GOS评分均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GOS评分(±s)

表3 GOS评分(±s)

?

3 讨论

高血压是当下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相关文献得出,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时容易诱发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脑底小动脉病变,最终会引发局灶性出血,对患者危害甚大,严重者会产生微小的动脉瘤,加上情绪激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其血压升高,导致患者脑出血[3]。所以,针对此类患者需及时将血肿消除,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恢复患者的脑微循环,有效对预后进行改善。

当前,开颅血肿清除术于脑出血中应用甚广,能够经清除血肿减轻组织损伤,对神经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但仅清除血肿很难减轻脑水肿,患者术后很容易产生脑疝风险,再出血概率高,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颅内压升高的治疗中比较常用,行去大骨瓣减压术能够将骨瓣去除使颅脑容量得以增大,避免血管压迫问题的产生,加速静脉回流,比较有利于重建脑部血液灌注[4]。MMP-9能够清晰展现脑微循环因子,炎症作用下会上升,容易诱发脑水肿。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周血清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这表示去大骨瓣减压术对脑危循环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够对患者术后脑损伤进行控制,将脑水肿风险降低。

本研究中,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变化、GOS评分均是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主要是两种手术方法结合能够预防并发症,有效控制损伤,科学改善脑微循环,对人的神经进行修复,改善预后[5]。另外,有学者表示高血压患者行去大骨瓣减压术后会影响其血流灌注,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术能够促使血液灌注恢复正常。所以,临床行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有必要按照患者实际状况科学选择颅骨修补术,保障患者神经损伤好转,有效对脑组织进行修复。需要注意的是:手术中不能过分要求对颅内血肿进行清理,避免引发新脑出血损伤,做好科学减压,将继发性损伤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法中运用去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治疗脑损伤,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血肿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