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2021-10-12田皓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臂丛外伤麻醉

田皓宇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1)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手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由于接触到各种工作和药物,再加上手部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发生手外伤的事件在逐渐增加,大多数患者伴有皮肤软组织挫伤或骨外漏现象,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造成的影响较大[1-2]。因此及时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远离疾病困扰。手术对此类患者对麻醉有着较高的要求,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法,将局麻药物置入臂丛神经干周围,发挥神经传导阻滞作用,进而达到麻醉效果[3]。此方法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术中穿刺不能一步到位,而反复的穿刺探查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样也会影响麻醉质量,需要寻找合适的穿刺引导技术[4]。近年来,超声技术逐渐应用于神经阻滞麻醉中,其能提高穿刺准确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本次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经腋窝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手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至2021年1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根据引导方式不同分组。实验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2~69岁,平均(45.37±2.29)岁。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45.39±2.27)岁。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明确存在手外伤,且符合手术指征;②患者病史资料完整;③精神认知正常,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④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在相关文件上签字。排除标准:①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②有手术、麻醉禁忌证者;③并发其他脏器功能刷街者;④并发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并发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或视听障碍疾病者。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盲探法,行仰卧位干预,让患者放松,暴露麻醉部位皮肤,标记腋路,遵循无菌原则,对穿刺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垂直刺入,进行局麻处理,0.5%罗哌卡因(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63)20 mL进行注射。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法,体位处理同对照组一致,对超声探头进行消毒后探查患者臂丛神经,观察各神经分支分布情况,以及穿刺针移动变化,寻找最佳穿刺位置,穿刺刺入0.5%罗哌卡因20 mL完成局部麻醉,观察药物扩散及分布情况,根据反馈调整针尖角度及位置,另外麻醉药物的应用需要能最大程度作用于目标神经周围,待观察到完全浸润患者的神经阻滞后拔出穿刺针。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临床指标的影响,包括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加量、镇痛维持时间、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重)。②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分为4个级别,I级(麻醉效果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术中无不适及疼痛感受)、II级(麻醉效果基本满意,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患者有轻微不适或疼痛感受,辅助用后麻醉效果良好)、III级(麻醉效果欠佳,患者有不适或疼痛感受,但手术仍可进行)、IV级(神经阻滞失败,患者疼痛明显,需要采取其他麻醉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麻醉方法对临床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麻醉剂量少,镇痛维持时间长,疼痛评分低(t=4.864、15.246、3.500、24.890,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麻醉方式对临床指标的影响(±s)

表1 不同麻醉方式对临床指标的影响(±s)

?

2.2 不同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相比,实验组I级麻醉有效率72.09%高于对照组30.23%(χ2=35.064,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比较[n(%)]

3 讨论

对于手外伤的治疗,手术是保住患者严重受伤后肢体的最有效的途径,而麻醉方式的应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且还能放松肌肉,为患者后续手术治疗操作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故而麻醉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手术是否能顺利进行以及手术效果和预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法,而对于手外伤手术来说,最常用的是腋路法,位置明显,且不会对胸膜及周围血管造成严重损伤,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5]。但此麻醉方式主要包括4支臂丛神经,且位于不同部位,确认位置与深度较为困难,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去寻找,且以往的盲探法主要依赖于麻醉师的操作技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无法精准定位穿刺位置,可能会出现阻滞神经不全或失败的情况,同样还会对患者血管及周围神经造成一定损伤[6]。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其随着可视化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治疗中,适用于定位困难或解剖结构畸形等情况,其具有:①超声引导下阻滞麻醉能够有效传导麻醉效果,若发现阻滞效果不佳,可及时补充局部麻醉药物,提高神经阻滞效果,避免对麻醉用药剂量偏大,增加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发挥良好的镇静效果,减轻患者痛苦,麻醉安全性更高,更便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利于患者术后恢复。②詹甦[7]等人的研究结果表示,应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能避开较大的血管,减少渗血,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避免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可见该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患者麻醉舒适度,便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利于术后恢复。③在可视化条件上,便于临床医生能更加直观的确定神经及周围结构解剖关系,能够提高穿刺准确性,避免盲目操作的偶然性,能够实现完全阻滞,保障麻醉质量和手术安全性[8]。研究结果表示,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醉阻滞起效时间短,麻醉剂量少,镇痛维持时间长,疼痛评分低,且实验组I级麻醉有效率72.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肯定该麻醉方法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进行手外伤麻醉时,选择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麻醉效果较为理想,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利于患者恢复。

猜你喜欢

臂丛外伤麻醉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