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21-10-12郗军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脑出血

郗军平

(山西中条山集团总医院,山西 运城 043700)

0 引言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中老年人群为常见发病群体,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脑出血患者的70%左右,以头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可伴不同程度的意识、语言、运动、吞咽等功能障碍,致残、致死率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需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1]。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可有效清除患者颅内血肿,恢复脑组织正常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手术方式较多,常见的有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等,其中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具有微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虽具有显著效果,但目前临床上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2]。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山西中条山集团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常规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8~70岁,平均(54.12±8.25)岁,超早期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39~71岁,平均(54.89±8.42)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3]中诊断标准,均经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②无其他脏器疾病者;③对手术方法知情同意,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并发颅内血管畸形、颅内肿瘤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④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无差异(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常规组于发病6~12 h内行手术治疗,超早期组于发病6 h内行手术治疗,手术步骤: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根据CT明确血肿部位,确定穿刺点,于穿刺点做一4~5 cm手术切口,牵开头皮后暴露颅骨,行钻孔操作,去除骨窗,硬脑膜十字形切开,探查血肿情况,清除血肿,血肿清除量超过总血肿量的60%,血肿清除完成后,行止血操作,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行降低颅内压、镇静、抗感染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数据作以分析。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死亡:1分;植物生存:2分;重度残疾:3分;轻度残疾:4分;恢复良好:5分,良好率=(恢复良好+轻度残疾)/总例数×100%。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分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呈反比,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均于术后1个月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超早期组良好率为89.47%,常规组为57.89%,超早期组良好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N I H S S评分、B a r t h e l评分对比。超早期组N I H S 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对比(±s)

?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出血类型,属于自发性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冬春季好发,根本原因为血压升高,过劳、剧烈活动、情绪激动等为常见诱发因素,以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嗜睡、昏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和高血压发病率的升高,其发生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具有病情凶险、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甚至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5]。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保守治疗以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止血、营养支持和预防并发症等治疗为主,虽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效果,但仅适用于病情较轻者,故目前临床上针对符合手术治疗指征者一般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可快速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占位效应,降低颅内压,从而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害,改善预后,降低患者致残率、致死率[6]。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开颅血肿清除术、小脑减压术、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等,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应用较为广泛,开颅手术于直视下操作,术野清晰,可充分清除颅内血肿,术中血肿清除和止血较为彻底,但该手术对患者脑组织创伤较大,易对脑组织造成损伤,诱发神经功能缺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止血明显、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并可有效避免开颅手术对患者脑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刺激,减少继发性脑损害,同时可保护细小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7]。

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虽具有显著疗效,但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预后。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般于发病30 min内形成血肿,后由于血压、凝血等因素出血会逐渐停止,血肿周围于发病6 h后开始出现影像学变化,同时血肿周围组织水肿范围逐渐增大,开始压迫到患者的脑组织和神经组织。也有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在发病6 h内出现坏死,12 h内可出现不可逆性坏死,于超早期(发病6 h内)行手术治疗可快速解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缓解脑组织水肿,并减少对周围血管的压迫,及时阻止出血后引起的一系列继发性病变,为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创造条件,降低患者脑损伤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故临床上多主张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早期组良好率为89.47%,常规组为57.89%,超早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超早期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手术时机不同,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也不同,超早期(发病6 h内)行手术治疗效果更佳,为提升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应在超早期尽早行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方案可提升疗效,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