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D、TS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氟尿嘧啶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2021-10-12聂启鸿彭卫卫王于理张学兵钟丽婷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341000
聂启鸿 彭卫卫 王于理 张学兵 钟丽婷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 341000
结直肠癌是一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依旧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虽然分子靶向和新药联合化疗已经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较为普遍,仍无法取代氟尿嘧啶(5-FU)在结直肠癌基础化疗中的地位[1-2]。但在临床中按个体体表面积给药时,由于个体差异所产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也大为不同,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一些学者通过研究5-FU的耐药机制发现,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与5-FU敏感性有着密切的联系[3]。目前,DPD、TS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5-FU化疗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寻找DPD、TS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5-FU化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经病理证实均为结直肠癌,其中男52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4.72±5.82)岁;女48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53±6.08)岁。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年龄≥70岁者不予入组。患者生存时间必须≥3个月同时具有可测病灶方予入组。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化疗前抽取5ml静脉血,离心,保留血清,并接受全面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从而评估患者化疗耐受性,随后以FOLFOX6方案化疗:第1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2h,100mg/m2;静脉滴注亚叶酸钙2h,200mg/m2;静脉推注5-FU,400mg/m2,之后静脉滴注46h,剂量改为3 000mg/m2,每2周重复。每个周期静脉持续滴注5-FU后12h时抽取患者静脉血2ml,用高效液相色谱对5-FU血药浓度进行测定。
1.2.2 TS、DPD蛋白表达检测: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所有患者病理标本中肿瘤组织ST、DPD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判断标准:以胞浆和胞核中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染色,选择5个400×视野,各视野分别计数200个肿瘤细胞,计算其中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最终计算平均值。其中阳性细胞百分率>10%为阳性,≤10%则为阴性。
1.3 评价标准 治疗疗效按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以及进展(PD),其中CR+PR为有效率(RR)[4]。治疗后毒副反应则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NCI-CTC)分为Ⅰ~Ⅳ度[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数理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CR 3例,PR 48例,SD 35例,PD 14例。TS和DPD检测为阴性患者RR均高于检测为阳性的患者(61.02% VS 36.59%、62.90% VS 31.58%,P<0.05),详见表1。
表1 结直肠癌患者TS、DPD表达与疗效关系
2.2 不良反应 经过治疗后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腹泻、呕吐、恶心以及口腔黏膜溃烂)、皮肤色素沉淀、脱发、血液学毒性(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93例发生胃肠道反应的患者中,以Ⅰ度和Ⅱ度为主,共74例;剩余19例患者均为Ⅲ度以上。89例发生血液学毒性的患者同样以Ⅰ度和Ⅱ度为主,共71例;剩余18例患者均为Ⅲ度以上。具体见表2。
表2 患者化疗后主要毒副反应
2.3 TS、DPD与血液5-FU浓度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S、DPD与血液5-FU浓度均呈负相关(r=-0.976,P=0.005;r=-0.941,P=0.017)。
3 讨论
5-FU作为一种嘧啶类代谢拮抗药物,40多年来一直应用于胃肠、胸、颈等部位恶性肿瘤的治疗之中。对于晚期结直肠癌,其仍然是首选化疗药物。虽然按患者体表面积给药,5-FU治疗的缓解率能够达到10%~15%,但仍有患者对以5-FU为主的化疗并不敏感,进而导致化疗失败[6]。因此,对5-FU化疗及耐药机制进行阐述,寻找5-FU化疗的敏感性指标对于巨大临床意义。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TS与DPD在体内的表达与5-FU化疗敏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7]。
DPD是一种嘧啶分解代谢的起始和限速酶,体内超过80%的5-FU是经过DPD代谢从而失去活性的,其能够将体内5-FU还原成为二氢氟尿嘧啶(FUH2),随后其环状结构被二氢嘧啶酶打开,产生5-氟-β-酰脲丙酸(FUPA),最终在β-丙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最终产物5-氟-β-丙氨酸(FBAL),并由肾脏排出体外。若机体DPD活性降低将导致5-FU半衰期延长,从而使患者化疗毒性风险升高,因此,个体DPD活性高低是5-FU毒性严重程度的关键。Bai等对比了结直肠癌患者和正常组织中DPD的mRNA水平情况,发现结直肠癌患者水平要明显高于正常者,同时,相关分析显示化疗效果与DPD表达呈负相关,这提示化疗效果不佳与DPD的高表达相关[8-9]。TS是一种由两个相同亚单位所组成的二聚体蛋白质,其基因位于第18号染色体上。TS在正常机体内活性较低,而在肿瘤患者体内,其活性则显著增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5-FdUMP)是5-FU的活性代谢产物,TS能够与5-FdUMP形成稳定的三元复合物,因此在机体TS过度表达时,5-FU的疗效将显著降低,由此可将TS作为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化疗药物选择时的一项参考指标,并对预后情况进行判断[10]。有研究显示,使用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的TS高表达胃癌患者反应率要明显低于TS低表达患者。本文结果显示,TS、DPD表达与血液5-FU浓度均呈负相关,即TS与DPD在体内的高剂量表达将影响5-FU的疗效,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患者TS、DPD蛋白表达与5-FU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