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1-10-11黄嘉娜
黄嘉娜
【摘 要】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思维导图的出现,给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策略,其直观、可视、发散、聚合等特点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我们应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来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
思维导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一种可用于储存、组织、改善以及优化和处理输入信息的网状图像式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又名“脑图”“心智图”“思维地图”等,作为一种训练思维和改变学习方式的工具,它能够将一个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法和颜色刺激的手段,令知识变得直观、可视,从而有效地加强人的记忆、改善人的思维。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直观化与可视性相结合
思维导图能通过线条、颜色、词汇、符号等直观的元素,将相互联系的信息充分展现出来,从而使人们看不见的思维变得可视化,是一种有效的图示技术和工具。
(二)发散化与聚合性相结合
一方面,思维导图的核心主题位于整个导图位置的中心处,而其各个分支则是围绕着其核心的主题向四周展开,并且每一个分支也是由上一个分支上的关键字进行联想和转换而来,最终将其发散起来,形成了像蜘蛛网般的各种网状和节点结构的图像。另一方面,所有从关键词中相互联想得到的分支不管怎样改动,都是始终紧紧地围绕着其中心的主题词的。
(三)个性化与独特性相结合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人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即使面对同一个关键字,人们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就会使用不同的颜色与图片,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也就具有了个性化特点,展示着个体独特的思路和对问题的理解、看法。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受年龄和心理等因素影响,思维仍处于感性认知阶段的低年段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较多问题,如阅读注意力不集中、阅读思维混乱、阅读停于文字表面等。因此,笔者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此探索一种新的有效策略,提升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应通过教授学生逻辑思考的方法及对于思维工具的综合应用,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激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降低阅读的难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逻辑能力。
1.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文字的吸引力是不能与色彩和图像相提并论的,而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正切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它能以图画形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对于与老师一起绘制“图画”这件事是感兴趣的,这份兴趣会使他们进一步亲近老师,也有利于他们表达和展示自我。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也能激发低年级学生再次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曹冲称象》一课教学中,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没什么难度,但在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表述不完整、不清晰等问题,于是笔者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大象、船、石头等贴画和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完成了一幅曹冲称象的流程图。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反应即可看出学生对于图画的敏感度、兴趣度很高,而在流程图的帮助下,学生也能很快完整说出称象的整个过程。课后还有学生把流程图画在书上并进行分享。
2.运用思维导图,突破重难点
低年级学生对于给文本划段落,理解文本的内容都有一定的难度。而阅读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阅读的過程中,必须进行分析、理解、抽象、总结等各种思维活动,才能够有效地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认识与理解。而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清晰地展示课文的内容和结构,使文本层次更清晰、重点更突出、中心更明确,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知识内化。以《日月潭》一文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笔者便以此为思维导图的主题,让学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并细细品味,学生很快便能找出“雾、晨星、灯光”等景物,笔者再加以引导——作者是从“清晨”和“中午”两方面来描写的,学生便举一反三地发现了中午的景色又可以分为晴天和雨天。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循序渐进地读懂文章。
3.借助思维导图,背诵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一个要求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要求低年级背诵的课文也不少。借助思维导图,将课文图解化,可以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紧密结合,使枯燥的信息变成色彩丰富的、容易记忆的图片,循序渐进地进行背诵,完成立体式的记忆。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这篇课文要求背诵第2~5自然段,所以在教学这几个自然段时,笔者便会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梳理每一段的“句序”,再配以对应图片,加强学生记忆。
(二)思维导图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借助各种阅读平台引导学生将漫无目的的“泛读”转变成为有针对性的“精读”,让学生在进行精读的过程中,自主选择并运用思维导图绘制“阅读提示”,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1.绘制思维导图,展开想象
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图形敏感期。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思维导图把枯燥的文字转换成了各式各样的图像,这易于被低年级学生所接受。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当给学生“留白”,让学生自己在书中寻找答案,展开自己的想象,绘制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导图。每个学生都有各自性格爱好、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因此他们绘制的思维导图也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此可增强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张扬他们的个性,体现多样化的个性思维。笔者所教的班级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布置一次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后完成一份阅读记录,其中便有绘制思维导图。从那些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开阔思维,如有的学生在绘制《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这一绘本的思维导图时,画了一只大野狼“乌鲁”作为主题,再以大野狼遇到的其他人物作为分支去描述故事;有的学生则画了一幅气泡图去介绍大野狼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2.巧用思维导图,积累知识
阅读重在积累。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要教会学生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使得学生能逐渐在头脑中形成层级分明、逻辑清晰的知识结构,将阅读中的故事情节、好词好句进行归类积累,为后期的阅读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如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类识字,让学生根据词类、词性的不同来绘制思维导图,或是通过表义的偏旁,让学生开动脑筋,绘制圆圈图,写出带有该偏旁的字,拓宽识字量。
三、结语
小学低年级作为小学生涯的起始阶段,起着奠基的作用,而阅读又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重要比重,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构筑一个有效的、生长的知识体系,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同时,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个体对于思维导图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上的差异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立足于实际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否则盲目的运用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