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2021-10-11赵继哲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7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赵继哲

摘 要:基于生活情境的教学思路,简要分析生活情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关系,结合具体实践情况提出生活情境教学的实施路径,从情境取舍、教学创新、课后拓展三方面着手,尝试为更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生活情境;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学方式愈发丰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始关注情境化教学,希望通过借助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脱离教条化的教学模式,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从而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高效,更好地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生活情境教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所处的生活状态以情境化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呈现,能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知识学习。具体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看,纵观现行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不难发现,在教材的编排体例上有很多内容都是源自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无论是大到国家大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还是小到自己情绪管理、如何与别人相处,这些内容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说这些知识正是源自学生的实际生活,学好这些知识也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生活困扰,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生活情境教学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是极为可能的。

二、生活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重视生活情境的取舍

在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视生活情境的取舍,为学生打造精品的生活情境课堂。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生活现状,同一个课程知识在学生生活中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那么教师应对这些生活情境有所取舍,提前对学生进行适当了解,选取具有代表性、适合他们生活的情境内容,让情境教学能真正体现教学价值。以七年级下册“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为例,本课重点阐述了学生身处集体中该如何做,为学生的集体活动提供了具体实践措施。对学生来说他们会遇到很多集体,小到一个小组,大到班集体、年集体,甚至是学校这个大集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适当选取情境内容,为学生营造情境氛围。教师可以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后,以班集体为例,先让学生畅所欲言阐述班集体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大家又是怎样解决的。通过大家的畅所欲言,能初步为学生营造班集体的情境氛围,这时教师再进一步引出在集体中要勇于承担责任,让学生明白“在共建中尽责”的道理,教师此时再阐述具体做法时,能让学生理解的更深入具体,也能让学生从班集体这个生活情境中去思考自己今后该如何做。

(二)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的创新是生活情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以九年级上册“创新驱动发展”一节为例,进行本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自主划分小组,提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创新方面的政策和最新成就,同时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都见到了哪些创新的场景,然后将自己准备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全部阐述完毕后,教师再进行创新总结。通过本节有关创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能把国家的创新政策同自己生活中所见到的创新情境相联系,能在生活情境的学习中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也能为自己后续进行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教师在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三)关注学生课后拓展

学生课后的学习拓展往往是很多教师所忽略的内容,在运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课后的拓展环节,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不断拓展,真正把这种情境学习的方式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在生活中感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魅力。以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义务”为例,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知道,公民的基本义务有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纳税等,那么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拓展,让学生观察自己以及爸爸、妈妈是如何履行這些义务的,有哪些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在履行义务方面是否存在着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课后拓展,能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体会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真正在生活中理解本课程知识,进一步拉近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