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传承
2021-10-11夏国锋
夏国锋
摘 要: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将对知识学习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课堂氛围也将不再枯燥、烦闷。针对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传承
如今,语文课教学中将过多精力放在了学科成绩上,致力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忽视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以理论灌输为主,导致学生难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无法受到文化的良好熏陶。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要积极探索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这个问题。
一、挖掘人物品质
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促进学生成长。日常教学中,不要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在课文教授中引导学生品味人物品质,体会人物精神,在把握文本内涵的基础上传承精神文化,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爱国精神、高洁傲岸等高尚品质。在教学《纪念白求恩》一课时,可挖掘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堂上,可先要求学生听老师读课文,认真思考如何用一句话概括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题思考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关键语句展开讨论。期间,有的学生结合文中“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第1段内容回答道:“白求恩是一个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義精神的人。”有的学生结合第2段分析出白求恩是一个有专门利人精神的人。还有的学生结合第3段和第4段回答道:“白求恩是一个有精益求精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在对人物品质的品味中,学生将以白求恩为榜样,主动学习他身上的高尚精神。
二、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点燃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兴趣,课堂上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他们自觉学习传统文化。具体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要以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学《三峡》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教学。课堂上,先为学生出示长江三峡略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被誉为“山水画廊”的长江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接着,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展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风景图,带领他们欣赏长江三峡美景。期间,学生将对长江的俊美发出赞叹。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游一游郦道元笔下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风光,分析文中对壮丽风光的描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加深对民族自然文化的体验,完全沉浸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三、融入趣味故事
以往教学,以“灌输式”为主,过于单调。针对这个问题,要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融入趣味故事。只有如此,才能留住学生的身心。趣味故事融入中,可精心筛选一些典故,还可引入人物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用趣味故事隐性渗透传统文化。这种教法能让学生在愉悦状态下传承传统文化,自觉学习传统文化。其中,在教学古诗《使至塞上》时,可先为学生讲讲边塞诗形成的故事:唐代自开国以来,蕃夷部落开始不断侵入。为抵抗侵入,不得不加强边防,应付战事。开元年间,有许多诗人自愿成为将帅的参军,将边塞所见所闻写成诗歌,展现边塞风光……听故事过程中,学生将初步了解边塞诗的特点。接着,可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王维在出塞途中写的边塞的艰苦情况。期间,引导学生以简练的语言说说王维此次出使的经历,谈谈诗中传达了其怎样的内心情感。整个教学活动中,融入趣味故事,不仅能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增进学生对边塞诗词文化的了解,真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举办兴趣小组
举办兴趣小组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实际教学中,可抓住传统节日举办兴趣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文化活动,体验传统文化。同时,可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举办绘画、课外阅读等兴趣小组,针对学生兴趣点鼓励他们自行选择所要体验的传统文化,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热情。
综上可知,对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素养。课堂上,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立足教材,深挖优秀人物品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同时,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打造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另外,要积极融入趣味故事,有针对性地举办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深入体验传统文化,发展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宋冉.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教育研究,2020,3(4):73.
[2]张绪花.试论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