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探究
2021-10-11薛红永
薛红永
摘 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与深化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课堂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改革,优化教学思路,创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教学环境,实现学生数学思维与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本课堂;课堂改革
一、任务驱动,确保学生中心位置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化与推进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课堂的改革与优化,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自发性,凸显学生的中心位置。要想切实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对过去的数学课堂与教学方式进行整改,通过任务的方式推进数学教学,实现学生切身感受知识研究的全过程,这样就可以有效保障学生的课堂中心位置,推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授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这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并学习了多边形的相应概念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应图片,同时向学生提问:“图片中的广场中心边缘为五边形,其五个内角的和应该怎样求出?”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四边形等图片,并继续提问:“你是否可以应用这些熟知的图形来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在学生发表看法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数学思维中经由未知转变为已知的数学思考方式,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来推导n边形的内角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符合课堂改革的要求,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尊重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课堂改革重视面对全体学生,面对具备差别性的每一个独立个体。因此,要想切实高效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重视因材施教,关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根据这一特性,在创设初中数学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进程中,教师应该在最大限度地重视并认同学生的差别性与遵守教学规则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学的各个流程进行合理分层,从而充分兼顾每名学生的学习需要,推进学生一同前进、成长。同时教师也应该对班级中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每个学生的能力与数学学习质量,在心中将学生分好层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学习能力强且数学知识基础深厚的学生为高层次、理解能力与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为中层次、学习成绩较差且数学知识薄弱的学生为低层次。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初中数学苏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的相应知识时,在课堂开始前十五分钟,教师可以让高层次的学生依据教材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全等三角形的判断确定条件展开自发探索研究,在这一进程中,教师可以向中层与低层的学生讲述新课程内容,并分别为这两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题目的布置,并让其在十分钟之内完成相关题目练习。接下来,教师可以听取高层次学生在自主学习进程中的问题,并对其展开指示引导。课堂最后十五分钟,教师可以向高层次学生布置一部分延展性题目,同时检查中层次与低层次学生的练习状况。通过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不单单可以极大程度地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可以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探究型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探究是生本课堂的关键形式,在小组合作进程中,学生可以大胆地抒发自身的見解,谈一谈自己对数学知识与问题的看法。在这一进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合作进程、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依据这种判断,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困惑之处进行解答,高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以外,学生合作研究的形式比教师直接授课要活跃得多,更加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积极加入课堂学习中。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初中数学苏教版“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在课堂开始前的预习成果,谈一谈自身的想法,同时组长对每个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与总结,学生可以说一说,在没有括号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答过程是怎样的,有括号时一元一次方程应该如何解答。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发现有一些方程需要先去分母、去括号,经由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式,得出方程的解。学生在进行研究的进程中,对于方程的解题流程进行了整理,使学生体悟到解方程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掌握流程就可以有效解答。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