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孝文化
2021-10-11张正文
张正文
摘 要: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和传承性。因此,以孝文化的概念为切入点展开论述,确定研究基点;然后详细论述孝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借助班级管理推进感恩教育、借助班級管理推进关爱教育、借助班级管理推进孝道教育。
关键词:班级管理;孝文化;中学生;渗透方法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文化如同的璀璨浪花耀眼于世,带给了现代人很多启示与教化。因此,如何借助学校平台传承优秀孝文化就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科研课题。班级管理是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一,承载着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培养,因而能够成为孝文化的渗透区域。
一、孝文化的概念
孝文化是指晚辈应尊敬、关爱、赡养长辈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文化,确保长辈能够安享晚年,拥有儿孙绕膝之乐。孝文化是阐释人性之美的智慧结晶,倡导晚辈应尊重长辈的生命尊严、生命诉求与生存需要。孝道,也因此而成为评价一个人思想意识、道德觉悟、品质修养与灵魂操守的重要依据。
二、孝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班级管理是师生之间密切接触、友好交流、坦诚相待的信息交互契机,因此,教师可以借机渗透孝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将“孝”与“爱”植根于学生的思想之中。
(一)借助班级管理推进感恩教育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班务处理和思想教育,还可以进行感恩教育。教师没有必要“喋喋不休”地进行空洞说教,因为中学生身心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教师只需要为其提供一些真实可信的视频资料,让中学生亲眼看到某位家长为了生活、家庭而辛苦工作的画面,再稍加点化即可,孝文化就会“润物细无声”。
例如,教师看到某些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些松懈和懒散,就可以在班务处理完成后为其提供一些家长辛苦努力挣钱养家的视频。如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中就有一些反映农民工辛苦工作的镜头:黢黑的脸庞、皴裂的双手、湿漉漉的上衣等。另外,网络上还有一些风景区“挑山工”的视频,游客爬山是为了玩,而挑山工挑着重物爬山是为了生活。教师要让中学生明白挑山工肩上不仅有山上需要的生活用品,还有一个男人对家庭、对家人的那份责任、那份担当。视频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生活是残酷的,唯有爸爸妈妈的那份情、那份爱是温暖的,是珍贵的。
(二)借助班级管理推进关爱教育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感恩教育以后,还要进行关爱教育,让中学生学会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和感谢之意。关爱,是家庭生活中最动人、最美丽的信息传输,能够让“三颗心”同时感到温暖、快乐与幸福。因此,关爱意识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优秀素养和人格魅力,更是孝文化的具体展现。
例如,“母亲节”已经过去了,我们可以忘记。“父亲节”就要来了,中学生应该有所触动、有所表达、有所展现。教师要提醒中学生,不但要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爸爸妈妈的辛苦付出,还要用语言和行动去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心声。如为爸爸妈妈打洗脚水;帮助爸爸妈妈洗菜做饭;帮助爸爸妈妈倒杯开水;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亲手为爸爸妈妈做一顿力所能及的简单饭菜;为爸爸妈妈洗洗衣服;在家打扫卫生,创建一个干干净净的家居环境。“爱”需要表达和交流,也是中学生能够给予爸爸妈妈最好的礼物与情感慰藉。
(三)借助班级管理推进孝道教育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进行感恩教育和关爱教育,还可以直接进行孝道教育,让中学生明白“孝”是一种美德、一种习惯,更是优秀人才的必备素养。中学生还要知道“孝”是“感恩于父母赐予我生命与生活”的真实写照。
例如,教师可以为中学生提供一些我国古代关于孝子的故事,如“孝感动天的舜”“亲尝汤药的刘恒”“百里负米的仲由”“卖身葬父的董永”等。教师要以古人的“孝”为思想教育素材对中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直接给予中学生“知恩要回报”的思想教育。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事情与中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感想,与中学生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中交流对“孝”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周雷.传承孝爱 养正守正: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孝爱文化”课程基地项目建设报告[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0):45-46.
[2]徐峥.立德树人修君子品行: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有效措施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4):24-25.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运用中华传统孝文化助力班级管理的路径探析和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20]GHB390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