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吟诵中悟“三美”
2021-10-11赵桃艳
赵桃艳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其语言浅显,其意境优美,其感情深邃,是重要的教学素材。教师从吟诵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运用示范诵读、媒体展示、活动助学、延伸读写等方法,引领学生完成吟诵学习内化,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灵历练,使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内化美中完成认知成长。
[关键词]古诗文;吟诵;韵律美;情境美;情思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5-0064-02
教材中的古诗文大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意境悠远,体现了韵律美、情境美、情思美。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有文化传承意识,借助古诗文吟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感知、体验、实践、内化的机会,在吟诵方法学习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古诗文认知基础。关注语言、追溯意境、发掘意蕴,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吟诵教学,可以给学生传递更清晰的信息,让学生在多重吟诵学习中感受到古诗文的“三美”。
一、关注语言,在诵读中感受韵律美
古诗文语言优美,是绝好的诵读材料,因为其文体的特殊性,非常适合吟诵。教师可借助媒体范读推开教程,让学生在真切体悟中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一)示范展示
教师示范诵读古诗文,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学习体验。古诗文语言精练,有韵律、有节奏,教师借助诵读机会进行直观引导,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形成直观感受和体验,势必能带来传导效应。学生在不自觉中展开仿读练习,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古诗文的语言特点,建立古诗文的语感基础。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时,教师示范诵读,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诵读画出节奏,并尝试模仿诵读。学生进入诵读环节后,教师对学生的情绪、节奏、韵脚等诵读要素的把握情况做出评估,给出针对性纠偏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具体操作,很快就把握了诵读要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学生针对节奏划分情况展开诵读,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
关注语言特点,在诵读中感受音韵之美,这是古诗文诵读学习需要达成的目标。教师针对学生诵读操作基础展开对应设计,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诵读感知环节,并在多重实践体验中形成诵读能力。
(二)媒体助学
古诗文语言特点极为鲜明,如果教师能够找到专家古诗文吟诵的音频材料,让学生反复聆听,就可以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来冲击,并带给学生更多学习启迪。
如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要求学生结合画面内容对古诗进行解读,然后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根据文本解读展开个性诵读。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自然能够准确运用情绪展开诵读,再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诵读的感觉。在具体展示过程中,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对比评价,给学生提供了学法交流的机会。从教师的媒体设计情况能够看出,学生被背景音乐和画面所吸引,从而成功调度学习情绪入场,对古诗进行了情感展示。
古诗诵读没有固定格式和学法技巧需要遵守,教师从情感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内化的机会,确保了诵读学习的高效性。
二、追溯意境,在诵读中体味情境美
古诗文不仅语言美,还有丰富的意境。学生在诵读中进入古诗文的意境之中,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成长学科认知能力。
(一)启动思维
古诗文意境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画面感,教师要深潜到古诗文内核当中,对其展开意境分析和探索,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将古诗文内容展示出来,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学习机会。古诗文写人、写事、写景、写情都注重意境的设计,教师将意境探索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可以使其获得更丰富的感知体验。
誦读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诵读指导展开问题设计,要求学生结合诵读体验进行对应思考,能够给学生带来崭新的学习体验。在教学《塞下曲》这首诗时,教师先对古诗内容和背景做深入解读,使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情感有了一些认知。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古诗,鼓励学生进入其核心,对作者情感展开深入分析,感受戍边将士坚守的决心和意志。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又及时投放一些思考问题:塞外景色有什么特点?“单于夜遁逃”是什么意思?“大雪满弓刀”描写了什么景象,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学生开始反复诵读古诗,对其深刻含意展开深度解析,课堂学习渐入佳境。在问题探究环节,教师与学生展开深入交流,逐渐形成共识,学生在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对古诗进行情感诵读,古诗学习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推出活动
古诗文阅读活动设计时,教师抓住学生学习的关注点,推出一些趣味性鉴赏演绎活动,这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鲜明的学习体验。诵读比赛、课题辩论、故事讲述、改写创编等,都属于古诗文鉴赏学习活动,教师要从情境美的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深入古诗文的核心,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对接作者的情感思维,在广泛互动交流中形成学习共识。
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呈现个性化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理解基础的差异进行任务设计,可以为古诗教学注入丰富动力。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时,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学生画出节奏,自发展开仿读训练,对作者的情感展开深度探索。为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推出争辩话题:作者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有人说是告诉亲朋,自己的志向不变,一直坚守初心;也有人说,作者要告诉亲友,他对亲朋的感情没有变,一直都是惦念。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呢?学生拿到问题后,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课堂争辩气氛逐渐形成。教师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专业点评,对作者的情感走向做个性判断。一个简单的课堂辩论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为鲜活而多元。
三、发掘蕴意,在诵读中体悟情思美
“意在诗外”是针对诗词来说的,古诗文大多有特殊的诞生背景,其深邃的内涵是学习者需要十分关注的。教师借助吟诵机会展开引导,能够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古诗文的情思之美。
(一)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有多种选项,教师要对古诗文特点有正确的把握,推出一些对比性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展开诵读对比体验活动,这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感知和内省。学生大多有一定的古诗文诵读积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出匹配性设计,要求学生自然展开对比性阅读,在多重思考交流中形成学习体验,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古诗文语感有重要帮助。
古诗词训练设计时,教师需要有拓展意识,为学生准备更多学习训练的内容,以实现能力的迁移。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诗句内容进行梳理研究,并展开对应的诵读训练,再对作者情感走向和作品主旨进行深度发掘,使学生逐渐形成学习共识。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鼓励学生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古诗词。学生有一定积累,很快就找到了一些信息素材,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学生对这些课外内容进行反复诵读,体会其深刻含意,结合课内古诗进行横向对比思考,逐渐形成了拓展性认知。课外搜集古诗词相关信息,给学生提供了延伸学习的机会,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并与课内学习形成对接,自然建立起学科认知基础。
(二)读写训练
读写训练是最为常见的阅读认知内化训练形式。教师针对古诗文学习特点,借助读写形式进行对接设计,要求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改编续写,或者是写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认知内化的机会。古诗文训练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给予匹配性设计,让学生快速、顺利地完成认知内化,这样就能全面提升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品质。
古诗文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对接学生的生活基础认知,这样才能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如《铁杵成针》的训练设计,教师推出了读写训练任务:反复诵读文本内容,对文本哲理進行归纳学习,写一篇读后感,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快速行动起来,开始解读文本内容,对作者的意向做出深度解析,很快就找到了学习的方向。教师给予更多的方法指导,教给学生在写读后感时要“读”“感”结合,帮助学生完成了阅读认知的内化。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并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评价,对文本内涵做深度发掘,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学生在互动操作中对持之以恒的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教师借助读写训练机会,引导学生展开内化训练,让学生自然完成学习认知构建,实现了高效教学。
韵律美、意境美、情思美,这是学习古诗文需要关注的内容。教师借助吟诵手段推开教学程序,引领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尝试、多元内化,形成了教学亮点。小学生的古诗文积累还比较单薄,对古诗文吟诵的感知体验更少,教师从这个点出发进行教学突破,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内化美的过程中学习古诗文,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还能提升学生感知体验的水平,成长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