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有效应用
2021-10-11委浩强
委浩强
[摘 要]微课目标明确、内容精练,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以外,教师还可以将微课的应用延伸到课前预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精心录制课前自主预习微课,设计制作配套的预习任务单,借助“互联网+”平台将预习微课和任务单发送到学生的移动终端,不仅能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字词、流利朗读课文、明确学习重点,还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最终达到高效预习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课前预习;任务单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5-0050-02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进行了扎实有效的预习,才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微课”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呢?
一、设计制作配套的预习任务单
要想让微课在预习中真正发挥作用,教师除了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视频为学生的自主预习精准导航外,还应该设计制作配套的预习任务单。这样,学生可以借助任务单,利用微课进行预习,教师也可以在反馈预习情况时根据任务单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情,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制作不同层次的预习任务单
在设计制作与微课配套的预习任务单前,教师应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学情,涉及的任务单要有梯度,要充分体现出层次性,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指导预习《田忌赛马》为例,在学生解决生字词并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前预习微课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并制作分层学习任务单:(1)结合课文内容,用画图的形式表示齐威王和田忌赛马时的对阵情况;(2)思考:齐威王和田忌双方对阵的马没有变,田忌只是调换了一下自己马的出场顺序,为什么就可以战胜齐威王呢?(3)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田忌赛马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请查阅资料,找一找。以上三项任务不要求所有学生全都完成,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学生在预习时能够借助微课形象直观的讲解轻松画出赛马对阵图,对于田忌能够反败为胜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借助微课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也能得出答案即算完成了教学目标。第三项任务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搜集像田忌赛马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这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丰富的积累。分层学习任务单既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二)制作不同形式的预习任务单
课前预习任务单是根据课前预习微课而设置的前置性语文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将预习微课和配套的课前预习任务单有效结合起来。预习任务单的形式应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预习任务,如果长期坚持,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景阳冈》是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的一篇文章,课文生字较多,学生识记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在预习任务单中要求学生先观看预习微课中生字词的讲解,接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生字归类,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理解生字的含义。如“足字旁”的生字“踉”“跄”“蹿”归为一类,这些生字和脚的动作有关;“月字旁”的生字“胸”“膛”“胯”归为一类,这些生字和身体部位有关;“提手旁”的生字“揪”“拖”“抡”归为一类,这些生字和手的动作有关……根据形旁将生字归类识记理解,就容易多了。《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有部分学生在完成“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这一任务时有一定难度,教师就可以在任务单中要求学生先观看微课,对照微课的讲解在书中画出课文的朗读节奏,再跟着微课中教师的示范朗读进行练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任务单中要求學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发布的微课视频,找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完成任务单中的表格,体会小女孩悲惨的遭遇以及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控诉。《中彩那天》这一课,可让学生思考: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诱惑,面对这些诱惑,你会如何抉择呢?这些形式丰富的学习任务单和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进行巧妙结合,能有效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让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二、借助“互联网+微课”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微课言简意赅,利用互联网来传播方便快捷,既可在线播放,也可下载到移动终端(如电脑、手机、iPad)播放。因此,教师可将互联网和微课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如建立班级学习群,通过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将预习微课和配套的预习任务单一同发布。这样,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微课”的方式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一)利用微课指导学生理解字词
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字词学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交流和写作水平,因此在语文预习作业中,理解字词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项。在实际的预习过程中,对于字词的预习,学生往往是通过查字典或资料等方式给字词注音、组词,之后再读几遍就算完事了,既费时费力,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充分发挥微课优势,借助互联网平台指导学生预习,让字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以指导预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为例,教师先为学生展示讲解生字的拼音、结构以及笔顺,之后再结合课文内容指导组词。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词语和所对应的画面一同出示,学生在观看时,就会将词语和画面联系起来,避免了机械识记。如在指导学生理解“物质生活”这一词语时可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联系起来,在举例分辨时可将相对应的画面一同出示,“物质生活”包括吃饭、穿衣、住房等,“精神生活”包括读书、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生动的讲解和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高效完成预习任务。
(二)利用微课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但在实际的预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弱,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在朗读停顿方面,不能正确把握,这不仅会影响他们朗读课文的积极性,还会影响他们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对此,教师可制作朗读指导预习微课,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有章可循,不再为此而犯难。
以执教《司马光》为例,这篇课文虽短,但却是一篇文言文。首次接触跟我们日常语言表述习惯不大一样的文言文,学生在朗读时肯定会觉得困难。因此,教师精心制作了课前朗读指导微课,先对难懂的字音进行指导,接着出示标有节奏的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并配上朗读录音,让学生在观看时先在书中标出节奏,然后跟着微课视频朗读。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朗读时不能正确停顿的问题,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目标也就自然达成了。
(三)利用微课指导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微课要求时间短、内容精,因此在选择微课预习内容时,绝不能贪多求全,如果内容过多,面面俱到就很难突出重点,学生在预习时就会缺乏针对性,其结果很可能是“面面不到”。因此,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预习内容时,应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合理取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明确学习重点,达到预习目的。
以指导预习《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为例,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秀美风光,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在设计制作本课的预习微课时,可将微课的重点确定为“从文中找出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并体会表达效果”。视频中,教师可将作者在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达桂林山水美景的语句一一列出并进行解说,配以相对应的图片。图文并茂地预习微课,使学生直观地欣赏到桂林山水的美,初步感受了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而后在读课文时,教師要求学生找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段,在反复朗读时体会表达效果。这样的微课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重点。
(四)利用微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
对于自主理解课文,传统的预习中主要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勾画重点语句,批注对课文的理解感受,这种预习方法形式单一,缺乏系统的指导,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完成预习任务。面对这种困境,教师应充分发挥微课优势,利用微课图文并茂、音像俱全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
以指导预习《鹿和狼的故事》为例,这篇说明文主要讲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颁布了一项错误的命令——消灭凯巴伯森林中的狼,结果非但没有使鹿得到保护,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对于这样一篇事理性的说明文,学生自主预习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微课刚开始,先出示两幅图片,分别是凯巴伯森林生态平衡破坏前后的不同景象。截然不同的景象让学生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地方,此时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同一个地方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这也是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自然就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之后的讲解,教师借助图片、数字、影像资料来为学生进行分析,最后运用图示和箭头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微课形象直观的讲解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消除了学生理解课文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保证了预习的实效性。
课前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直观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打破传统预习的局限,使预习形式更加丰富,预习效果更加显著。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将微课有效应用于语文课前预习中,让语文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