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的特性研究

2021-10-11王秀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9期
关键词:言语实践实效性阅读教学

王秀梅

[摘 要]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因此阅读教学要构建言语实践型课堂。言语实践型阅读课堂要突出语文课程言语性的本体特质,遵循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规律,立足常态课堂的实效性要求,体现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延续性目标。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能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形成语文学习的正确习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言语实践;阅读教学;言语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5-004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更好地探索语文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我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研究》的研究活动。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的特性及其对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作用。

一、突出语文课程的本体特质——言语性

李海林教授在《言语教学论》中明确地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方法是统一在一起的,就是使用语言学习语言使用。”这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具有言语性。知道语文课程的言语性,在教学中我们就可通过设计有效的言语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

如,我曾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开学第一课《我上学了》。教学伊始,我结合教材中的图文《我是中国人》,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有多少个民族。经过观察,学生马上说有56个民族,都是自豪的中国人。在教学儿歌《我是小学生》这部分,我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上学是一件快乐的事。口语交际《我爱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小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就是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学习语文就是这么简单而又快乐的,从而爱上语文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言语实践,是突出小学语文学科本质的有效路径。从开学第一课开始进行言语实践,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这就是语言文字带给学生的精神底气。

二、遵循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实践性

语文教学活动要遵循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体现实践性的主要途径是言语实践,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听说读写的动态活动(即言语实践),从而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能发展学生的语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言语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说话,会让别人听起来很舒服。在实践中,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理解了语言表达的特点。恰当地表达就从平时的听说实践开始,使学生懂得说话语气的重要性,并养成认真聆听、好好说话的习惯。

读写实践活动,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我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单(表一),引领学生以季节变化的顺序体会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我引导他们进行言语实践:“如果你到小兴安岭去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呢?如果你是小导游,你会介绍家乡哪个季节的景色呢?”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体验。最后,我结合习作“这儿真美”,建议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美景介绍给别人。这样,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立足常态课堂培养语文素养——实效性

阅读教学要由“教课文”走向“学语文”、由“感悟语言”走向“习得言语”,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我努力使阅读教学由“教课文”走向“学语文”转变。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理解周恩来立下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然后,引领学生从学课文走向学语文,开展“我和大人一起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我是讲书人”等系列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好语文的前提是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書。

再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白鹅》一文,为使阅读教学由感悟语言走向习得言语的转变,我抓住课文中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引吭高歌”“傲然”“架子十足”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把鹅的高傲写清楚的,使学生走近作者,细细体会文章的语言,理解语言的特点。最后,为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素养,我引导学生将“阅读链接”的内容——俄国的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两位作家笔下的鹅的共同点。这样,学生就从感悟《白鹅》的高傲,走向理解《白公鹅》的慢条斯理,实现了语言学习的迁移。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了课外阅读,促进了学生阅读面的扩大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 链接课后培养态度习惯——延续性

语文学习强调为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拓展式学习让学生体悟到学习语文不能限于课内文本,因为中国语文博大精深。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包括《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等课文。在教学《古人谈读书》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启发,课外阅读中有哪些内容让自己受到类似的启发。在教学冰心的《忆读书》时,师生共同讨论冰心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文章的内容,充分理解了“津津有味”“义愤填膺”“一知半解”“索然无味”等词语的深刻含义,并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含义。课后,我推荐冰心的《繁星》《春水》等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童心、母爱和自然美。在教学著名作家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这篇散文时,我带领学生速读、默读课文,让学生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最后,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体会到哪些道理。我出示了阅读学习单(表二)辅助阅读思考。

通过阅读思考,学生懂得了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意义。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特別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从低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到高年级的“快乐读书吧”,一直在引领学生阅读,使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因此,教学课文后,适当地推荐课外图物,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五、多元作业体现学习的差异——个性化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如何让学生喜欢作业呢?这需要教师设计多元的、个性化的作业,突出作业的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

在言语实践型教学中,作业要突出个性化,突出“互联网+”的创新形式,采取网上作业、动手实践操作等个性化形式,初步形成了预习—探究—解惑—巩固—提升的作业模式。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可用“在线作业”代替纸质作业,通过学校网站、班级公众微信号等进行作业布置和监测评价,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在教学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时,可以要求学生走入社区进行污染源调查,了解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形成了综合性学习的调查报告。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努力建构在内在结构上聚焦言语核心,外部形式上主动、科学、有序、灵活、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常态,实现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的目标,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有效发展。同时,我们努力探寻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建设一种聚焦课程核心目标、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言语实践能力的教学新业态。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良田. “语文工具论”辨正[J]. 湖南教育, 1999(16).

[2] 邹兆文,叶熙钊. 试论语文课程的和“言语性”[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23).

[3] 彭艳彬. 论语用教学的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 2019(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实效性阅读教学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