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致腔隙性脑卒中及意识障碍一例
2021-10-11纪怡璠许静陈慧芳李杰董艳红吕佩源
纪怡璠 许静 陈慧芳 李杰 董艳红 吕佩源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间断胸闷、乏力伴皮肤出血半年余”于2020-07-04入院。半年前出现胸闷、乏力,伴皮肤、口腔黏膜等间断出血点或瘀斑,有时出血不易自止。无头痛、发热、咳嗽等。2020-07-01曾就诊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结果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77 g/L,血小板6×109/L;血生化显示总胆红素60.6 μmol/L,间接胆红素45.1 μmol/L,乳酸脱氢酶939 U/L。先后给予血小板2个治疗剂量静脉输血,第2次输注后患者出现发热达38℃以上,对症处理后好转,但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长,遂转至作者医院治疗。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痔疮切除术史,平素有口干、牙齿片状脱落。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8/88 mmHg。贫血貌,皮肤及黏膜黄染,舌黏膜、腹背部及四肢皮肤多发出血点及瘀斑,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血液检查:血小板17×109/L,血红蛋白67 g/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0.8%;总胆红素48.6 μmol/L,间接胆红素42.0 μmol/L,乳酸脱氢酶1136.1 U/L,尿素氮8.5 mmol/L;红细胞沉降率>140 mm/h;C反应蛋白(CRP)8.88 mg/L。尿潜血阳性,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尿蛋白阳性。凝血酶原时间12.9 s,D二聚体定量4.13 mg/L,提示易栓状态。给予甲泼尼龙(60 mg/d)、人免疫球蛋白(25 g/d)、去白悬浮红细胞(2 U/d)、卡络磺钠及氨甲环酸治疗。2020-07-05晨患者突发意识模糊,呼之能应,言语不清,反应迟钝,持续十余分钟后自行缓解。查体:四肢肌力5-级,双下肢病理征可疑阳性。头颅CT平扫、MRA检查结果未见异常,DWI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图1、2)。给予丁苯酞、吡拉西坦治疗。Coomb’s试验阴性,流式细胞学检查未见PNH克隆。2020-07-06复查血化验:血小板 8×109/L,血红蛋白63 g/L,提示血液制品输注无效,遂停用并完善骨髓穿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ADAMTS13)等检查。下午患者突发谵妄、躁动、不能言语,凝血五项示凝血酶原时间13.2 s,D二聚体定量6.24 mg/L。急请骨髓室阅片示:大量红细胞碎片,比例>7%。高度怀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立即行血浆置换(3000 mL/d,连用5 d,间隔2 d再用1次),并辅以利妥昔单抗(共3次,每次间隔7 d)及甲泼尼龙(当天200 mg/d,7 d后减为120 mg/d,3 d后减至80 mg/d)抑制免疫。后骨髓涂片结果回报:骨髓增生活跃,成熟红细胞明显大小不一;DAMTS13活性0%,支持TTP诊断。2020-07-07下午突发昏迷,查体: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疼痛刺激后四肢可见活动,持续2~3 min后大声呼唤可叫醒,醒后反应迟钝、对答尚可。患者意识障碍反复出现,考虑与TTP相关易栓状态导致的脑缺血发作有关,但因血小板计数严重下降,出血风险大,未应用抗栓药。免疫学筛查:抗核抗体阳性1∶1000,抗Ro-52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正常范围,补体稍下降(C4 0.098 g/L,C1q 132.80 mg/L)。血管炎筛查、抗-dsDNA抗体、抗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及类风湿因子检测均阴性。泪液功能检测:Schirmer试验结果为,右眼5 mm/5 min,左眼8 mm/5 min;泪膜破裂时间8 s,角膜染色(-)。唾液腺动态显像检查:双侧腮腺及右颌下腺唾液合成、排泌功能正常,左颌下腺唾液合成正常,排泌功能减低。经治疗,患者症状逐步缓解,未再发生意识障碍,全身皮肤及黏膜色泽正常,无出血点或瘀斑,复查ADAMTS13活性81.9%,骨髓增生指标大致正常,红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中晚幼以下为主,血常规、生化等指标正常范围。2020-07-21口服甲泼尼龙80 mg/d出院,门诊随诊半年内激素逐步减停。2021-03-15电话随访,患者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口干、眼干明显,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眼睑红肿及间断头痛,全身乏力,睡眠差,因特殊原因未来就诊,就诊当地医院考虑干燥综合征。
图1 患者MRA检查示颅内动脉未见狭窄或闭塞图2 患者头颅DWI检查示右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
2 讨论TTP是一种罕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年发病率约(3~11)/100万[1],特点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弥散性微血管内富血小板血栓形成相关的脏器缺血,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者可危及生命[2]。发病机制为以获得性免疫异常为主,少数由遗传因素导致的vWF裂解酶ADAMTS13缺乏使血浆vWF剪切异常,超大vWF多聚体异常聚积,造成红细胞受损、血小板黏附聚集及微血栓形成[3]。该患者血小板重度降低、外周血大量破碎红细胞、乳酸脱氢酶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ADAMTS13活性0%、神经系统异常等表现,支持TTP诊断。根据患者有眼干、口干及牙齿片状脱落,存在泪液低分泌、泪膜不稳定、抗核抗体阳性,结合随访结果,患者为干燥综合征继发TTP可能性大。
该病例无明确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显示右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灶,这可能仅是TTP相关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而致弥漫性脑缺血的“冰山一角”,并不能解释其反复发作的意识障碍、言语不利、反应迟钝等表现,后者可归类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样的广泛脑缺血发作。故临床上遇到无血管病危险因素、神经缺损重而影像学改变轻、进展迅速的脑卒中患者时,应关注血尿常规、凝血及肝肾功能等检查除外少见的血液病。血浆置换通过清除自身抗体、替换缺陷的ADAMTS13使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从根本上得到缓解。TTP患者血小板严重降低,对于此型脑缺血发作,不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另一方面,鉴于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输注血小板也需谨慎[4-5]。近年甚至有研究指出,vWF与血小板结合抑制药物可能会为TTP的治疗开辟新前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