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报告
2021-10-11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 南宁 530028)
一、广西经济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一)经济恢复情况总体良好
2020 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于上半年即实现扭负为正,全年GDP 达到22156.69 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6:32.1:51.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1 个百分点。广西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三次产业增速实现全面转正。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0%、1.2%和4.2%。二是内外部需求持续回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2%和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5%。三是物价和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全年CPI 同比上涨2.8%,较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PPI 同比下降0.6%;城镇登记失业率2.77%,分别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和全国2.73 个和1.47个百分点。
图1 全国和广西季度GDP累计增速
(二)金融业多项指标增速创历史新高
一是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2020 年,在贷款高速增长、企业发债意愿提升、政府债券扩容、供应链融资发展背景下,广西社会融资规模新增7090 亿元,同比多增1606 亿元,创历史新高。二是存款、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2020 年末,广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均创历史新高。贷款余额首次超过存款,在全国的占比也首次突破2%。三是金融业贡献度稳步提升。广西金融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逐年提高,由2016 年的6.2%提升至2020 年的7.2%。2020年金融业实现税收191.75 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全行业税收增速19.18 个百分点,占税收总额的7.6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三)经济对金融的冲击有所显现
一是基建投资加速,融资平台债务压力增加。在稳增长压力下,广西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加快,2020年同比增长12.9%,高于上年同期10.5 个百分点,带动64.18%的行业贷款流向基建行业,同时城投债发行明显增多,其中用于借新还旧的比例较高,叠加疫情影响下平台公司经营存在劣化趋势,融资平台偿债压力加大。二是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行业恢复较慢,存在风险延后暴露的可能。大量市场主体在逆周期政策支持下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时间,但消费增长仍然偏慢,广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5%,住宿和餐饮业仍未有效复苏,增加值同比下降12.9%。三是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增加。居民收入增速比上年下降3.3 个百分点,部分领域收入下降明显,导致居民偿债能力下降。2020 年末,广西个人按揭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8.37%。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
1.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1)组织机构体系不断完善,网点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末,广西全辖共有16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6457个,网点数比上年末新增128个;当年共有7 家农村信用社、1 家农村合作银行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辖内有银行业非法人金融机构24 家:政策性银行3家、中资大型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家、外资银行4家、财务公司1家;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142家:城市商业银行3家、农村信用社35家、农村合作银行14 家、农村商业银行43 家、村镇银行4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家、财务公司1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
(2)资产负债规模增长加快,利润微幅增长。2020 年末,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6636.25亿元,比年初增加5052.1 亿元,同比增长12.15%,增速同比提高4.21 个百分点;负债总额44739.16 亿元,较年初增加4849.11 亿元,同比增长12.28%,增速同比提高4.52个百分点。
(3)存贷比突破100%,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强。2020年末,广西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4665.55 亿元和35196.7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4%和15.41%,比上年分别提高3.31个和1.14个百分点,存贷比为101.53%,29 年来首次突破100%;存贷款全年分别新增3019.55亿元和4699.38亿元,分别同比多增1136.32亿元和1008.14亿元,增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2.银行业稳定性评估
(1)不良贷款同比“双降”,边清边冒现象依然明显。2020 年末,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下降8.05%;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45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水平0.06 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管控水平有所提升。分机构类型看,城商行不良贷款同比增加,而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不良贷款年内实现负增长。2020 年末新增不良贷款仍然较多,边清边冒的现象依然明显。
(2)关注类贷款明显增多,潜在信用风险较大。2020 末,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51%,其中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91%。关注类贷款增加较多,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部分贷款本金及利息逾期,下调为关注类贷款;另一方面,部分不良贷款通过收息、续贷等方式上调为关注类贷款,需警惕后续不良贷款反弹风险。
(3)法人机构流动性整体良好,风险隐患依然存在。2020 年末,广西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同比提高7.62个百分点,其中,城商行、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同比分别提高18.26 个、3.06个和7.31 个百分点。但仍有少数法人机构流动性比例刚达到监管要求,流动性风险隐患较大。
(4)资本充足率明显提升,资本持续补充存在困难。2020 年末,广西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为12.62%,同比提高1.27 个百分点。分机构类型看,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略微下降,同比减少0.18 个百分点,而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上升,同比分别提高2.37个和1.36个百分点。
(二)证券业
1.证券业金融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1)辅导备案拟上市企业家数创历史新高,新三板挂牌公司持续下降。2020 年末,广西有法人证券公司1 家,法人基金公司1 家,基金销售法人机构1家,已登记备案私募基金管理机构86家,证券分公司30家,证券营业部162家,期货分公司5家,期货营业部29 家。此外,A 股上市公司38 家,IPO 在审企业3家,均为创业板在审;辅导备案企业13 家,比上年增加6家,为历史新高;新三板挂牌企业65家,比上年减少2 家,已连续三年下降;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185家。
(2)证券交易量持续增长。2020 年,广西证券交易额7.15万亿元,同比增长35.15%,与同期全国证券交易额增速基本持平。广西期货成交量3711.36 万手,成交金额2.2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67%和22.91%。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和备案私募基金规模分别为518.05亿元和521.45亿元。
(3)直接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2020 年,广西资本市场直接融资880.79亿元,同比增长88.45%,融资规模创历年新高,交易所市场融资首次实现辖区14个地市全覆盖。其中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新三板增发融资、沪深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含公司债、可转债、ABS)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可转债融资79.19 亿元、0.2亿元、796.55亿元和4.84亿元。
2.证券业稳定性评估
(1)达到IPO 条件企业储备不足,个别上市公司退市风险上升。2020 年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广西申请创业板IPO企业家数无明显增加,主要原因为后备企业储备不足、企业准备不充分,未完全达到申报条件。2020 年全国A 股新增IPO 上市公司394 家,广西无新增,全国IPO 在审企业700 余家,广西仅有3家。广西现有*ST公司3家,ST公司4家,公司经营状况堪忧,退市风险较大。
(2)债券兑付规模保持高位,少数公司债券兑付风险犹存。2020 年,广西47 只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共计304.32亿元顺利兑付,未发生违约事件。区域性股权市场方面,部分可转债发行不够规范,发行人行业集中且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突出,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3)上市公司亏损家数略有增加,经营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2020 年前三季度,广西辖区38 家上市公司中有26 家盈利,12 家亏损;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990.59亿元,实现净利润107.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9%和3.85%。已披露的2020 年业绩预告20 家上市公司,有5 家公司亏损,其中一家为涉海航集团破产案公司。部分公司主业不突出、投资管理不善、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等问题仍然较突出。
(三)保险业
1.保险业金融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及特点
(1)保险业务增速全国排名前列。2020 年,广西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34.3 亿元,全国(31 省市)排名第22 位,西部地区第6 位。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44%,增速全国排名第3 位,西部地区第1 位。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33.23 亿元,同比增长7.59%;人身保险保费收入501.1亿元,同比增长11.82%。
(2)广西保险市场体系基本完善。截至2020 年末,广西辖区共有2 家地方法人机构,45 家保险市场主体,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公司分别为25家和20家。广西各级保险机构共计2264 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336家,保险业从业人员约29.7万人。
(3)保险重点领域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保险业持续回归保障功能。一是车险综合改革平稳落地。辖内商业车险投保率、保障水平分别较改革前上升2.9%、4.2%,整车车均保费较改革前下降13%。二是保险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深化“保险+期货”模式的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探索开展生猪饲料成本期货价格保险,新增食用菌种植等地方特色险种。2020年,广西保险业共为全社会提供各类财产和人身风险保障超过84.73万亿元,赔付支出255.11亿元。
2.保险业稳定性评估
(1)保证保险快速增长,风险隐患值得关注。近两年来,广西辖内保证保险快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第四大险种。保证保险可以发挥融资增信作用,支持消费增长和小微企业发展,但在经济下行期间也存在部分客户的还款能力下降,可能导致保险公司赔付压力增大。
(2)车险综合赔付率水平攀升快,保险公司面临承保亏损风险。一方面,受益于车险综合改革,广西车均保费下降。广西商业车险单均保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64 元,低于改革前平均水平33 元;交强险单均保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 元。另一方面,广西车险赔款支付增长10.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32 个百分点,已赚保费增长1.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8个百分点,由于赔付上升较快,已赚保费增速放缓,综合赔付率水平攀升较快,打破了广西车险业务常年承保盈利的局面,辖内开展车险业务的12 家机构承保亏损,亏损面为50%。
(3)农业保险发展快于全国,国际商品价格对保险公司赔付风险影响增大。2020 年,广西全年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5.16亿元,同比增长3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 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5,为774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718 亿元,保障水平位居全国第5,向59 万户次农户支付保费赔付13.34 亿元。但目前保险公司并未能及时在期货市场购买相应期货产品进行风险对冲,随着2020 年下半年国际糖价呈下降趋势,保险公司赔付风险加大。
三、地方金融组织与金融稳定
(一)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规模下降,经营风险有所上升
截至2020 年末,广西小额贷款公司372 家,同比下降1.85%;注册资本303.48 亿元,同比下降8.06%;全行业贷款余额404.97亿元,同比下降25.94%;当年累计发放贷款总额146.84亿元,同比下降34.51%,实现总收入37.40 亿元,同比下降27.59%;利润总额17.53亿元,同比下降24.60%。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贷款逾期风险暴露。截至2020 年末,广西小额贷款行业逾期贷款余额同比上升8.42%,逾期贷款率同比上升46.39 个百分点。二是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截至2020 年末,广西小额贷款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4.60%。净利润同比下降32.25%;三是行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行业减资和退出现象增加,互联网金融挤占传统小额贷款公司市场明显,小额贷款公司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二)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加快,效用发挥仍有提升空间
截至2020年末,广西融资担保法人机构66家,同比减少24 家;资产总额331.88 亿元,同比增长16.39%;负债总额42.69亿元,同比下降32.95%;广西融资担保行业在保余额661.54 亿元,同比增长35.05%;平均放大倍数2.72 倍,其中国有机构平均放大倍数3.49 倍;代偿率1.43%,同比下降2.03 个百分点。广西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加快,但仍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有待提升。截至2020 年末,广西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占比37.02%,在融资担保行业中的支柱地位尚未形成。二是银行、融资担保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平台,银担合作效率亟待加强。三是多数担保机构资本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担保能力不足。
(三)典当行整体运行稳中有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截至2020 年末,广西共有典当行131 家,从业人员592 人;资产总额14.52 亿元,同比增长15%;负债合计0.55亿元,同比增长14%;在业务发展方面,全行业实现典当业务笔数6751笔,同比增长23.22%;典当总额19.81 亿元,同比增长73%;典当余额9.01 亿元,同比增长34%;在经营效益方面,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58亿元,同比增长63%;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790%。典当行业整体运行稳中有升,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业整体业务规模小,扩张速度慢,部分典当行处于无业务开展的状态,经营困难局面未根本改变。二是房地产典当业务比重高,与监管导向相悖。2020 年末房地产典当业务占全部业务的57.74%,占比仍然最高。
(四)各类交易场所行业发展放缓,行业风险存量暂未消除
截至2020 年末,广西共有地方各类交易场所14家(不含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其中商品现货类交易场所5家,文化产权和艺术品类交易场所2家,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1家,权益类交易场所6家;资产总额40.1亿元,同比下降26.71%,累计交易额476.88 亿元,同比下降25.41%,其中6 家交易场所交易额为0。行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包括:一是风险存量暂未消除。部分商品交易所近年来投诉举报较多。二是大多数交易场所没能找到合法合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部分长期处于亏损运营或停业状态。三是地方交易场所的交易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糖等大宗商品方面,与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匹配度有待提高。
(五)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稳步发展,风险仍需持续关注
截至2020 年末,广西共有非银行支付机构45 家(其中支付机构法人3 家,支付机构非法人42 家);全年共发生非银行支付业务11.32 亿笔,金额10026.18亿元。2020 年,广西持续从严落实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要求;组织非银行支付机构积极开展跨境赌博“资金链”治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采取监管措施督导违规机构合规审慎开展业务。但个别非银行支付机构存在对客户身份核实不到位,未落实交易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等问题,仍需重点关注和督导。
四、其他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
(一)大型有问题企业风险尚未完全处置,风险隐患犹存
2020 年,大型有问题企业呈现如下特点: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性质以非国有企业为主,出险类型多为资金链断裂、流动性困难,多家大型有问题企业风险尚未完全处置,部分已形成不良贷款,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形成负面影响。风险形成原因主要有:一是宏观经济低位运行,部分企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且行业景气度下行,导致经营陷入困境,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二是股东占款引发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导致现金流断裂;三是部分企业激进发展,对外负债过高,且普遍存在短债长用的情况,流动性压力较大;四是部分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涉及刑事案件,影响企业持续经营。
(二)非法集资新发案件得到遏制,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广西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高发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非法集资发案地区相对集中并向县城农村蔓延,民间投融资、互联网金融、网络借贷等领域风险值得关注,形式上不断翻新升级。主要存在的风险:一是易激发群体性事件,社会稳定风险隐患较大。二是增加金融市场风险,扰乱正常经济、金融秩序。三是非法集资风险可能向银行业传导,造成银行潜在的合规和声誉风险。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遭受冲击,企业偿债能力承压
2020 年,受华晨、永煤风险事件冲击,债券市场出现波动,就广西而言,三方面风险值得关注:一是发行情况不乐观。受市场利率走高、投资者情绪低迷、投资风险偏好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发债出现延迟发行,甚至取消发行的情况。二是部分续发还债计划将遭受影响。因涉嫌为永煤控股违规发行债券提供帮助,交易商协会对海通证券开展自律调查,导致主承销商为海通证券的发行企业的续发还债计划的落实存在不确定性。三是偿付风险隐患犹存。由于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回落,进而引发广西企业债券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企业债券续发遭受影响后,存续债务偿付将面临困难。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成效突出,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2020 年,广西继续对互联网金融领域违法活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实现互联网资产管理、代币发行融资(ICO)、虚拟货币交易等违法活动零新增。推动P2P 网络借贷机构全部退出,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但仍存在风险隐患:一是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仍需提高。由于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普遍较弱,且互联网金融活动隐蔽性较强,在违法变种互联网金融的诱骗下,投资者受骗风险依然较大。二是违法变种活动捕捉难。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往往会滋生出新的违法变种活动,但监管存在滞后性,导致违法变种活动难被及时发现。三是存量风险处置压力犹存。个别退出的P2P 网络借贷机构原业务存量较大,涉及人数较多,后续处置难度不小。
(五)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略有下降,警惕流动性风险
2020年4季度,广西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同比提高0.05 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同比提高0.08个百分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大部分楼盘线下销售活动无法正常展开,资金回笼较慢,并且人工成本、银行贷款利息、税费等固定费用需按时支付,极易导致房企资金周转失灵,引发流动性危机。尤其本地中小型房企存在资金储备不足、项目变现能力不强等特点,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资金链紧张乃至断裂风险将随之上升。
(六)逆差规模居全国前列,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依然突出
2020 年,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售汇逆差91.9亿美元,同比增长8.5%,逆差规模居全国第5位,且与全国结售汇由逆转顺的变动趋势相反。从跨境资金数据看,2020年广西跨境资金净流出46.4亿美元,同比下降37.3%,净流出规模居全国第9位。从项目看,外资撤资出现历史峰值,广西累计FDI资本金撤资汇出7.3 亿美元,同比增长4.5 倍,其中,房地产业撤资4.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倍,流向地区有六成以上为香港。此外,受到疫情和贸易摩擦影响较大的造纸、纺织、玩具等行业也出现了部分撤资流出。
五、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一)积极支持复工复产稳增长,有效达成稳企业保就业目标
出台“复工贷”“稳企贷”和“桂惠贷”政策,及时为受疫情影响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增产增收注入金融力量。截至2020 年末,广西金融机构对各类市场主体的贷款余额2.13万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8 万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61 亿元,比年初新增487 亿元,同比增长19.70%;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000亿元,比年初新增608亿元,同比增长13.86%。
(二)完善防控监测机制,提升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能力
金融管理部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隐性债务金融风险管理,完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统筹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建立监测预警机制,重点监测债务融资工具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情况,密切关注发行人经营情况、债券兑付能力;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参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三)精准拆弹,城商行攻坚战圆满收官
一是及时出手稳险情,防止风险演化劣变。针对广西城商行存量风险资产,广西及时决策,果断出手,稳住风险演化劣变的态势。二是真金白银增资本、降不良,实现风险真实化解。积极协调自治区、市国企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一半增资本一半化不良。三是积极稳妥保运转,确保排雷不爆雷。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超过300亿元,指导发行金融债券近100 亿元,确保银行经营、流动性及舆情平稳。四是明规肃纪强治理,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公司治理,加大问责处罚力度,引进咨询公司重建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2020年末,广西城商行主要监管指标均高于监管要求,重归审慎稳健经营的良性轨道。
(四)资管业务快速发展,存量资管业务整改有序推进
根据人民银行统一部署,做好广西法人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整改计划报备工作,敦促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落实责任,稳妥推进资管业务有序整改。截至2020 年末,广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共744只,同比增长23.8%;余额2252亿元,同比增长30.7%。
(五)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金融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一是扎实推进金融领域打击治理电信诈骗。针对违规问题采取约谈、通报、暂停新增业务等监管措施。二是加大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金融广告的监测力度。三是提高金融机构反洗钱资金监测有效性,与金融监管、司法等多部门构建省市多层级的反洗钱合作框架。四是开展虚拟代币防范与防伪知识宣传,联合多部门定期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场所摸排。五是大力整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联合公安机关破获多起外汇违规案件和跨境赌博案件。
(六)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在人民银行统一部署下,组织辖内140多家地方法人机构向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报送数据。二是坚持安全原则,支付业务连续性管理不断加强;圆满完成广西同城清算系统业务迁移,126家金融机构开通ACS 自助转账功能。三是推进二代征信系统在广西顺利上线,大力推动中小征信平台建设,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七)坚持“三位一体”思路,防范金融风险周期性积聚
一是建规章制度,筑牢金融风险防控根基。将金融风险防控纳入自治区党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及设区市绩效考核,“地方法人机构高质量发展”写入广西“十四五”规划。二是立运行机制,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抓手。成立风险化解相关工作专班;依托广西协调机制,强化财金、司法联动,形成核查、约谈、演练“三联合”,开展金融案件执行攻坚行动。三是定工作标准,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质效。从严开展央行评级,评级结果成为政府风险识别首要标准和监管评级重要参照,风险认定“严”的标准得到确立;坚持真金白银、真实出表、真实摘帽,风险化解“真”的标准达成共识;及时全力处置风险苗头,成功守住了无重大银行风险事件、无重大资本市场风险事件、无严重P2P 和非法集资案件底线,底线管理“稳”的标准落为实际。
六、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金融业稳健性的政策建议
(一)持续加大存量风险的监测和摸排力度
加强对广西金融风险及处置情况的监测和摸排,压实各方责任,真实化解风险。做实跨部门、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业务的统筹协调和监管联动,提升金融管理部门之间联动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前瞻性留足财务资源,及时补充资本,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金融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着眼于防范风险周期性聚集、周期性化解,推动建立发展与风控并重的考核导向机制,与发展相匹配的动态资本补充机制,权责对等的公司治理机制,及时高效的风险早期纠正机制等,健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和做优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积极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深化构建包括人民银行、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网信部门在内的金融广告排查与线索移交、处置长效机制;加强银行账户业务监管,指导银行机构做好银行账户风险防控,持续规范支付机构发展;进一步规范征信市场和评级市场发展,清理整顿“无证驾驶”机构;与公检法部门完善协调合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打击重点领域洗钱及其相关犯罪,提升非法金融活动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