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
2021-10-09张楠
作者简介:张楠 (1980-),女,汉族 , 北京人。 主要研究方向:熟悉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及管理,对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管理有一定了解。
摘要:近些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随着国民对医疗事业的愈发重视,相关投资力度等也在逐渐增大。为了保证这部分财政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益,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不展开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当下,医疗学术界普遍认为医院的内部控制薄弱,更不用说基层医疗机构,为了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医疗机构必须从体系、制度上进行完善,但是相关方面依旧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着重描述基层医疗机构,从财务内控环境、风险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希望以此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控质量。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问题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让原本依赖国家财政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不做出改变,以适应当下市场环境。随着医改政策的实施,国家取消了药品加成,只留下了中药品的加成,这对基层医疗机构来讲,无疑增加了运转压力,同时,对于只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社区卫生中心,其不以盈利为主。为此,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不从自身出发,强化内部控制,以下将展开详细论述。
一、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
(一)强化支出管理
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治理中,支出管理占据重要一部分,同时也是内部管理中的难点之一。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通过制度中的细则要求,归顺机构支出管理。同时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实现费用预算,及时核实资金支出信息,从内部管理角度出发,强化资产消耗的管理,将具体消耗量以量化数据的形式表现,保障资金安全。
(二)提升经济效益
基层医疗机构置身市场环境,难免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中,而要想在该环境中持续运转发展,就必须从自身出发,针对内部结构,发挥资源最大价值,强化财务内控作用,以此推动机构运转,不断强化经济效益。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基于整体调动内部一切可利用资源,并实现统筹规划。
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问题
1.自身内控体系认识不足。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应用现状调查发现,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自身财务内控体系并未形成完整认识,意识淡薄,内部管理尚未构建完整内控体系,无法从制度管理层级去约束职员行为规范。
2.内部结构、岗位存在问题。在基层医疗结构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其内部专职机构模糊,由于受到人员、规模等的限制,基层医疗机构无法成立完整、独立的机构。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中只有关键岗位实行了岗位分离制度,其余一人多岗的现象依旧存在。
(二)财务内部控制活动存在问题
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除了内部控制思想层面的问题,其实质控制活动展开环节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其一,全面预算管理从出现到应用时间并不长,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缺乏预算管理的意识,内部职员尚未明确预算管理的深刻内容,基本操作流程不清晰,预算管理环节的不合理性、随意性较大;其二,没有实行专职专岗,多数由财务部门兼任。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的弊端降低了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其三,预算后期分析反馈机制不完善,无法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价值,既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也限制了财务内部控制的发挥。
2.收支业务存在风险。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收支业务管理方面并不规范,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收支业务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但是在诸多科室中收票、开票以及会计核算并不能完全分离,导致实际收支与账面登记有所出入,无法评判基层医疗机构具体的资金收支情况,甚至出现越权审批、资金随意支出的情况,导致医疗机构出现潜在资金风险。
3.资产管理不到位。在基层医疗结构中,固定资產是其运行中重要的组成,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日常业务繁杂,很多资产在实际使用环节,并未完善交接细则,致使资产损坏、留存与实际资产情况不符,盘盈盘亏等也未及时处理。
(三)财务内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1.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首先,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对自身面临的风险认识不全,无法针对风险展开相应管理措施;其次,缺少风险评估机制,现代市场变幻莫测,风险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攻击形式逐渐多元化。而机构中风险防范并未与时俱进,无法应对新形势下的风险攻击,限制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2.业务展开环节存在风险。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展开,除了日常的医疗活动,还包括物资采购、资产管理等,这些都是医疗机构的业务环节。就采购来说,部门医疗机构在采购前没有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或是造成物资短缺,或是导致资源浪费,甚至一些管理不严格的基层医疗机构,还会出现贪污、内外勾结采购劣质医疗器械的现象。
(四)财务内控信息沟通存在问题
1.现代信息化建设不完善。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是对信息时代下新技术并未进行深度运用。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理解中,办公自动化就是将线下工作转移到线上,拓充经济往来渠道,打开线上支付渠道,以此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却忽略了新技术带来的分析功能。目前,业财融合、会计电算化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呼声最高的工作模式,但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没有充分发挥其数据分析作用。如最常见的互联网+工作模式、ERP信息系统等,对医疗机构内部往来等账款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却没有深入开发其预算管理模块等功能[1]。
2.专业人才素养不够。财务管理转型是现代财务管理人员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基层医疗机构同样如此,但现状却是已有财务人员多为财务处理人才,而财务管理人才十分缺失。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很多财务人员一时无法扭转思维,对新政策、新环境吸收能力较差,需要较长的适应阶段,而在该阶段中的财务工作质量对财务内部控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量繁杂,工作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身,更新知识框架,无法对机构已有财务内控框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无法保障其财务内控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