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育教学中寻找体教融合的着力点

2021-10-09荣建

体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着力点体育教学

荣建

摘  要: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场地器材的创新,把“三十六计”中的三计引入体育课堂,将“瞒天过海”“声东击西”“顺手牵羊”三个典故融合,激发学习兴趣、助推创新思维、诱导协作配合;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全面落实“以体育人”等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教融合;着力点;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9-0045-02

通过体教融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新时代对学校体育做出的顶层设计。本研究认为要在体育课堂中体现体教深度融合,必须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融合,提炼出符合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手段、新方法。通过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借鉴,笔者将中华博大精深的兵学文化结合篮球教学实践,将“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声东击西”“顺手牵羊”运用到主教材的各环节,以此丰富体育教学的过程,进而展现体教融合的育人价值和意义。试图通过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形象生动地解决篮球战术配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篮球战术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实现体育教学与提升学科素养的融合。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教学设计以江苏省教研室编写的初中体育教师备课用书《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探微》以及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为依据,选择篮球基础战术“传切配合”。从体教融合所要体现的运动效应来说,这节课不仅需要身体上进行运动,更需要思维上进行开拓,真正起到体教融合的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身体运动、战术思维分析,培养学生在运动中开动脑筋,提高大脑思维能力。

2.通过自主学练、合作学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合作意识,发挥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示范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意识,发展速度、力量及协调能力。

3.将《孙子兵法》注入课中,让学生体会学科渗透,在探究分析中提升自身素养(能力)。

三、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笔者根据上课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宿迁市外国语学校,了解到曾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项羽;历史记载他是泗水下相人,正是如今的江苏宿迁人。通过讲述他曾经是势不可挡的西楚霸王最后却败给了汉高祖刘邦自刎于乌江,导入课题:“这难道不是战略上的失误导致了战术上的失败吗?篮球比赛中基础战术的使用重不重要?”引出课题篮球基本战术——传切配合。采用历史典故谈话式导入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授课埋下伏笔。

(二)热身游戏及准备活动

1.热身游戏:“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创设游戏情境:将男女生分开两片场地进行,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提高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兴趣。“瞒天过海”游戏规则中要求学生利用假动作保护好自己的球,同时拍打其他同学的球。笔者主动参与游戏之中,加强师生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对篮球的熟悉程度。

2.准备活动:“裁判手势操”

笔者剪辑了音乐《我相信》作为配音的裁判手势操,开始4×8拍进行踏步,前半段进行违例中走步、回场、干扰、三秒的动作手势学练,每个动作左右各两个八拍;中间再次踏步4×8拍进行调整,后半段进行犯规中打手、推人、带球撞人、阻挡的动作手势学练,每个动作左右各两个八拍;最后踏步4×8拍调整结束裁判手势操。让学生实践裁判手势动作,不仅能明确裁判规则,更能在比赛中懂得遵守裁判规则。

(三)基本部分:学习本领,掌握技能

1.学习传切配合

创设技能学习情境:“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过人。组织学生分成多组,通过喊口令、设置“假人”障碍物、摸“假人”左側气球和切入到“地贴”区域喊口令的教学手段,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点——利用“声东击西”运动情境迅速摆脱防守人,完成传切配合。既把握住了传球、切入的时机和位置,又加强了与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

2.分组分层强化传切配合意识

在技能巩固与提高环节进行分组分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组别进行练习,分别有:固定“假人”组、消极防守组、同伴横向移动防守组、半场比赛四个组别。每个组别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制定,这样既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感,也可以加强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

3.体能练习

创设体能练习情境:“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组织学生面对面两人一组,进行俯撑来回拨球,两人顺手拨动对方滚向自己的“羊”。在练习中,笔者通过统一口令指挥,拨球由自主练习左右拨动开始过渡到两人合作学练;整个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俯撑动作;完成“顺手牵羊”体能练习情境。

(四)结束部分:整理放松

在本环节中,借助瑜伽动作编排篮球放松操,再配上舒缓的音乐,带领学生在音乐节奏下一起做整理放松。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怎样放松身体肌肉,懂得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以及对音乐的感悟,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后主动放松肌肉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总结

(一)介入点:以传统文化为“媒”

1.“瞒天过海”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游戏氛围

在课的开始部分引入“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引导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并投入游戏中,牢牢抓住学习兴趣这个“融”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采用“瞒天过海”的游戏,有助于超越传统的说教式,有利于改变学生被老师强行留在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此游戏规则简单,打破了把学生抓在手中的传统做法,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开动脑筋保护自己的球,把“瞒”落到实处;再去想办法拍打其他同学的球,极力展示“过”的能力;让学生在享受乐趣中锻炼身体、学习技能,起到让学生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作用。

2.“声东击西”助推创新思维强化战术能力

课的基本部分是教材的核心部分,要把握好传、切路线,而学生难以掌握的、容易出错的就是把握好传、切的时机和位置,“声东击西”计策就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点。在四个预设的教学手段思维逻辑下,依靠“声东击西”这个关键点,创新了传统的示范讲解模式,“声东”假动作逼真、迅速、连贯,“击西”突破要果断、及时、协调,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动作,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只要能顺利摆脱防守,所有的动作都是符合“声东击西”创造的运动情境。要顺利完成传切配合,就必须要创新思维,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升思维能力。此计引入的价值就体现在打破了传统的教授模式,必须要动脑筋营造摆脱防守的方式,从而达到强化战术的能力,满足学生“改造大脑”,提升感受器官的运作能力。

3.“顺手牵羊”诱导协作配合提升体能素质

在体能练习环节,往往都是最难执行的,学生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下来在心理和身体上都表现出疲倦状态。传统的体能练习容易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练习效果。借“顺手牵羊”循循善诱,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此计要求两人之间面对面俯撑,所谓“顺手”就是顺着球的方向,不可用反手完成;“牵羊”也就是拨球,把球拨入对方规定区域(两臂之间)。此计引入的意义在于积极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在合作练习中提升腰腹力量和上下肢协调能力;加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能力。特别是下课后,仍有两组学生跑过来要求再练习一次,一定要老师给评出哪组完成得最好。这完全是学生“余波未平”的显现。

(二)融合点:以学科素养提升为“的”

1.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在游戏和比赛中使个人的运动能力和成就得到承认,提升自信心与人生价值,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预设多种教学手段,但又不局限学生发挥。如在摆脱传切配合防守时,学生在预设中发挥个人能力,创新“声东击西”动作情境。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在思维上层层递进,技术上环环相扣,輕松地化解了难点。利用分组分层练习,对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都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喜悦感。本节课通过“三计”融合传统文化和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参与学练中学生能积极控制情绪,提升投入学习动机的心理发展需求,在有竞争性的运动情境中能积极合作、遵守竞赛规则,养成恰当的行为标准。真正让体育教学在体教融合中显现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使体育素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国的基石。

2.健康行为的养成

健康行为是改善个体健康状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没有健康行为,体育锻炼就显得毫无意义。例如:养成在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的行为等。本课在热身操环节,引导学生从篮球技术的学习转移到篮球裁判规则的了解,为了加强学生对篮球违例和犯规的区别,采用裁判手势操进行示范讲解。从理论上了解规则,是为了在比赛中更好地遵守比赛规则,提高比赛水平。裁判手势操的设计新颖,配上音乐节奏鲜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达到了热身效果,又养成了运动前热身的健康行为。结束部分中,通过提前编排好的瑜伽、篮球放松操,引领学生一起在放松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放松全身,达到预防运动损伤和消除运动疲劳,为良好的健康行为养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3.体育品德的健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道:“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良好的体育品德对于促进深度体育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学校体育更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目标。但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一节课不可能有很大的作为。教师要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引下,充分挖掘体育学科育人元素,把立德树人融入体育教学实践中。本节课虽然用“三计”融合学科之间,在游戏中也能起到增强同学之间友谊、在竞赛中也能尊重彼此对手、看待成败胜不骄败不馁不只是表面现象也能遵守规则等。立德树人的雏形已经呈现出来,采用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融合已经奠定了体教融合的良好基础。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标准,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着力点体育教学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