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点”条件作业法 在《侧滚翻》案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2021-10-09胡腾殷从建

体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着力点教学案例

胡腾 殷从建

摘  要:本文以小学三年级《侧滚翻》第一节课为例,根据侧滚翻身体落地部位先后顺序设置“着力点”限制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逐步形成内容“生活化”、过程“情境化”、方法“条件化”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着力点”;侧滚翻;条件作业;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9-0038-03

侧滚翻不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体操技巧单元的规定内容,也不是标准化竞技体操内容,它是前滚翻动作的补充,往往会在跑酷的教学中出现,相比于前滚翻来说,侧滚翻动作往往危险应急时运用较多,比如在生活中快速奔跑时,一旦因为地滑或者被东西绊倒,没有任何时间可做身体姿态的调整,运用侧滚翻这个动作,则会大概率避免受重伤。

本次课侧滚翻为第一课时,是学生对侧滚翻学习的初步探索阶段,也是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重点在于肩着垫、侧滚动,难点在于“藏头协调向前滚”,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教学时应当特别强调教学步骤以及安全警示。因此,根据侧滚翻身体落地部位先后顺序设置“着力点”条件作业法,安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关技术动作。

一、创情境——兴趣激发

情境创设是学生学习、练习投入的重要保障之一,本节课授课对象为三年级学生,属于中低学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比较感性,在教学中如若一味地让其模仿与跟做则显得过于单调,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基于“保卫大草原,争做草原小卫士——打地鼠”的情景进行设置。

导入引语:同学们,刚才跟老师完成了“腋下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老师发现大家都已经微微出汗了,同学们表现很棒,快奖励自己一下,用你手臂上的大红唇亲亲你聪明的后脑勺吧(这是一个奖励动作,将一张大红唇贴在大臂内侧,亲自己的后脑勺体验藏头动作)。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领略我们的大草原。哎呀!快看,我们的大草原居然被地鼠破坏得面目全非,有1、2、3、4、5五个“地鼠洞”,那么今天就跟老师一起化身为“草原小卫士”来“打地鼠”吧!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很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则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地鼠”作为虚幻出的“敌人”,在“保卫大草原”的任务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了目标,让学生身临其境。而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都玩过“打地鼠”的游戏,教师在讲解规则时学生也更加容易明了。

二、重策略——条件引导

“引导式教学”是指教师改变传统的注入式、说教式等枯燥乏味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本节课教学重难点贯穿各种形式的“打地鼠”游戏;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完成,游戏由难到简,教学内容则由简到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会,逐步渗透本节课的主题——“侧滚翻”。

(一)双腿跪姿“打地鼠”

要求学生左手按在大红掌上,右手放在旁边,双腿伸直再跪下成跪姿,听口令用右手去“打地鼠”。此时学生面对的是五个“地鼠洞”,在“打地鼠”时,随着老师的口令加快,学生的反应也会越发急促,但是由于“地鼠洞”较多,当连续两只或三只地鼠同时出现时,学生则会显得手忙脚乱,此时的游戏难度是最高的,有些反应不过来的学生心中难免会出现不服输的心理,也有些学生难免会出现失落感。但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第一阶段的跪姿“打地鼠”,则是让学生感受左手固定手的位置,教学目标较为简单。

(二)双脚堵洞“打地鼠”

在第一阶段的游戏中,学生面对五个地鼠洞难度系数较大,有部分学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在此基础上,教师降低游戏难度,语言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自己的双脚分别堵住4号与5号“地鼠洞”,此时只剩下1、2、3号“地鼠洞”,学生在“打地鼠”时,由于“地鼠洞”的减少,那么所要面对的游戏难度也会降低,学生完成游戏时获得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反应不过来的人数也会下降很多。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我们第二阶段要求学生用脚堵住“地鼠洞”,则是为了让学生固定侧滚翻动作双脚的站位,随着固定点的增多教学目标也随之提高。

(三)单膝跪地“打地鼠”

在第二阶段游戏中,用双脚堵住两个“地鼠洞”后,大部分学生应该都可以从容面对三个“地鼠洞”,但是不排除有那么一到两个学生面对三个“地鼠洞”时还是有点儿来不及。此时,教师就可以继续做语言引导,继续降低难度,让他们尝试用右膝盖住3号“地鼠洞”,那么此时就只剩下1号与2号“地鼠洞”了。经过多次课堂实践教学,我发现两个“地鼠洞”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不是问题了,此时游戏的难度又进行了降级,学生完成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而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接近完成,也越发接近侧滚翻的动作姿势。在此轮游戏快结束时,教师口令引导学生将右手固定盖在2号“地鼠洞”上,保持此姿势,手脚均不能动。

(四)全身堵洞“打地鼠”

保持单膝跪地“打地鼠”,固定姿势右手按在2号“地鼠洞”上,这也到了我们侧滚翻动作的最后阶段了。还剩一个1号“地鼠洞”,此时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行思考在保持这个姿势的前提下,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将1号“地鼠洞”堵起来?要求看谁的动作方法最新颖。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想到用头将1号堵起来,最后会有学生做出用右肩堵住1号“地鼠洞”的动作,教师邀请其做示范,并亲自跟随学习,在用右肩膀堵住1号“地鼠洞”后,教师可以奖励自己用手臂上的大红唇亲亲自己的后脑勺,在亲的过程中顺势完成了侧滚翻的教学示范,最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侧滚翻。

三、强合作——运用安全

(一)同伴合作,共同进步

教师示范讲解后,指导学生前后两人一组合作与帮助练习侧滚翻的动作,帮助的同学可以站在做动作同学的右后方,一手扶着他的后颈部,一手托着他的大腿,帮助其完成侧滚翻的动作。帮助的同学不仅需要考虑安全问题,还要负责观察做的同学的动作有什么問题,并做好相关的纠正与提醒工作。

(二)师生合作,因材施教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掌握情况不一的现象,针对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他设置降低难度的练习方式,将两张体操垫半块折叠,让学生尝试从高处沿着坡度翻向低处做侧滚翻的练习;针对基本掌握侧滚翻动作方法的学生,可以稍微提升难度,让他从垫子的反方面进行练习,不借助垫子上的“地鼠洞”;针对那些动作方式正确连贯协调的学生,可以让其挑战当天的最高难度,做行进间接侧滚翻的练习,思考手脚是如何配合的,同时要注意安全。

最后阶段教师设置了被石头绊倒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将侧滚翻动作运用到常见的意外事故中。因为与生活情境相关,在执行动作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性及新鲜感,学生积极性很高,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不仅掌握了侧滚翻的技术动作,又体验了出现危机时如何运用侧滚翻进行自救,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四、提重点——反思共勉

(一)内容“生活化”

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大背景下,学校以及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会回避那些带有挑战性以及危险系数较高的技术动作。在现有的教材中,往往能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内容又有限,只有极少数可以直接在生活中去运用,比如“跑、跳、跨”等动作。但是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有限的动作真正地做到教会孩子学以致用,那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侧滚翻的教学是在学习前滚翻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动作,前滚翻动作也可运用到生存自救的环节,但是往往适用于预知危险发生前的阶段,需要具有短暂的时间做出调整,是可预见性的,对人的伤害较小,但是不太常用。因此,在创新的基础上,选择了教授學生侧滚翻动作,这是对前滚翻动作的技术补充,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生活的需要。

(二)过程“情境化”

本节课运用了一套完整的情景教学法,在课开始前就以去内蒙古大草原春游为大背景。

1.准备部分

游戏一:“采购物资”

游戏方法:根据乘坐火车路途中发生的一些趣事设置相关的小游戏,例如路途遥远需要中途采购物资,此时教师将喊数抱团的游戏进行了改编,将每个男生设置为5角钱,每个女生设置为1元钱。

游戏二:“腋下石头剪刀布”

游戏方法:根据侧滚翻的教学特点设置“腋下石头剪刀布”的趣味游戏,让学生体验“腋下藏头”的感觉,给学生路途中增添乐趣。

2.基本部分

游戏一:“打地鼠”

游戏方法:在到达内蒙古大草原时,我们发现大草原被“地鼠”破坏得面目全非,那么学生就在老师的带领下扮演“草原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大草原,完成“打地鼠”的任务,从而进行主教材的教学,学习侧滚翻。

游戏二:开合垫

游戏方法:在素质拓展阶段,我们情景设置了学生已将“地鼠洞”全部堵住了,但是有些地鼠还是不死心,想要破土重来做最后的抵抗,我们的“草原小卫士”怎能容忍!需要将破土重来的“地鼠洞”彻底盖住,此时我们设置了“开合垫”的素质拓展小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下肢力量,又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3.放松部分

游戏一:载歌载舞

我们的“草原小卫士”胜利而归,载歌载舞,进行一些放松动作。本节课在融入一系列的情境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状态更加饱满,练习频数得到很大提升,最终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三)方法“条件化”

本节课利用条件限制法固定了学生的动作顺序,首先采用“双腿跪姿打地鼠”的动作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侧滚翻的动作是需要从“蹲、跪”开始的,同时按住大红掌来固定学生的左手位置;其次在固定左手的基础上,采用双脚堵洞“打地鼠”的动作方法来固定学生左右脚的站位,让学生知道左右脚的准确站位是一条斜线,从而达到侧身的主要目的;我们进一步使用“单膝跪地打地鼠”的动作方法,主要目的是固定学生右膝和右手的位置;最后就是“全身堵洞打地鼠”了,这个动作的目的是固定学生的右肩位置,用“大红唇”亲亲自己的后脑勺则是完成了最后一个藏头动作。从一开始的双腿跪姿“打地鼠”到最后的全身堵洞“打地鼠”,每一个环节层层递进,将“地鼠洞”一个一个地堵住,学生完成动作的着力部位也根据“地鼠洞”的位置而被确定下来,在多次练习中让学生形成固定记忆,最后完成团灭“地鼠”的任务,保护了我们美丽的大草原。

五、小结

本节课《侧滚翻》运用“着力点”条件作业法对《侧滚翻》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与实践,利用全程情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创设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与学习情景,从全方位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将课堂教学、动作发展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猜你喜欢

着力点教学案例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浅谈煤炭建设企业转型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基层政府内部审计的着力点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