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乙拉西坦单药和添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2021-10-09孙冠军

中外医疗 2021年22期
关键词:左乙拉西癫痫

孙冠军

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菏泽274300

癫痫是指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的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癫痫患病率高达7.0%,年发病率为28.8%。据估计,癫痫是仅次于头痛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我国目前约有900万癫痫患者。由于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和传播方式不同,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以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自主神经障碍、感觉障碍和阵发性运动障碍为典型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还可伴有认知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目前,大多数患者都使用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治疗。进一步探讨左乙拉西坦的临床疗效,该文便利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癫痫患者共10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比较两组癫痫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值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探索了左乙拉西坦单药和添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择该院收治的癫痫患者共10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男30例、女24;年龄22~55,平均(41.21±5.45)岁。观察组男32例、女22;年龄21~56,平均(41.62±5.9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在原丙戊酸钠5~10 mg/(kg·d)治疗基础上增加左乙拉西坦(国药准字H20143163)治疗。左乙拉西坦初始使用剂量为(10.80±4.20)mg/(kg·d),口服,2次/d;左乙拉西坦第3周开始递增剂量(7.85±2.10)mg/(kg·d),直 至 达 到 目 标 使 用 剂 量(25.00±6.20)mg/(kg·d)。

观察组则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单药剂量为25 mg/(kg·d)。

两组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癫痫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值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能力越高)。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惊厥、高热、肢体抽搐、嗜睡等症状完全消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80%以上;有效:治疗后上述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分别缩短50%和80%;无效:临床症状、发作、发作持续时间未达到显著效果、有效标准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为92.59%,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有1例头晕,1例纳差,不良发应发生率为3.70%,对照组有6例头晕,6例纳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7,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认知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4)观察组(n=54)t值P值17.84±2.32 17.37±2.52 1.008>0.05 20.21±1.03 27.21±1.23 32.063<0.05 24.21±1.34 24.34±1.15 0.541>0.05 41.13±1.21 63.21±4.93 31.963<0.05

3 讨论

癫痫的发生可能与中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脑损伤、脑血管病等有关。在癫痫的临床治疗中,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功能的恶化,特别是肝肾功能的退化,慢性病和并发症的出现,使得检查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临床研究表明,目前癫痫患者的发作类型主要为继发性全身性癫痫和部分性发作,在发作过程中会造成认知障碍,甚至会引起焦虑、抑郁和神经症患者的人格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目前,药物治疗是老年癫痫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疗效基本令人满意。

癫痫可分为继发性癫痫和原发性癫痫,其中原发性疾病在目前医学界尚未得到充分的解释。继发性癫痫通常被认为是由脑部病变引起的。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大脑功能出现一过性和突发性的异常。其中病因不明的患者为原发病,受血管疾病、寄生虫、感染创伤、继发性癫痫等影响。癫痫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综合征,它受到神经元异常放电的影响,导致人体神经系统、感觉和意识的异常,从而形成疾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痉挛、半身及一侧肢体僵硬。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并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逐渐失去知觉。此外,还有神经运动发作,患者有明显的情绪、思维和知觉障碍,行动和意识都失控。此时,患者神志不清,身体被妄想和幻觉支配,容易因自伤受伤[3-4]。

20世纪90年代,左乙拉西坦作为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上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突触囊泡蛋白2A(synaptic vesiceprotein 2A,SV2A)结合,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阻断神经元异常放电的传导,从而达到抗癫痫作用,该药物口服效果极佳,吸收率高,原型通过肾脏排泄代谢。与其他抗癫痫药物相比,左乙拉西坦具有独特的抗癫痫机制,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高效安全。左乙拉西坦不良反应少,程度轻,耐受性好[5-6]。

左乙拉西坦在治疗癫痫方面与传统药物不同,可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SV2A相互作用,加速患者突触前小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有效阻断神经细胞异常传导和放电症状,从而有效治疗癫痫。对于癫痫的治疗,口服生物利用度接近100%的左乙拉西坦更有利于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吸收。同时,在左乙拉西坦治疗期间,患者的肝脏没有形成代谢效应,主要通过肾脏排泄[7-8]。

左乙拉西坦已成为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用于4岁以上癫痫患者的常规治疗。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体重增加(或减少)及血药浓度检测结果进行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病情需要逐步减少停药,一般不能突然停药,否则影响发挥效果,还可能导致癫痫发作。左乙拉西坦临床用于治疗癫痫,主要用药机制是:①左乙拉西坦作用后,癫痫患者脑内SV2A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能有效抑制患者异常脑放电。②口服左乙拉西坦后,其药代动力学特征非常明显,生物利用度几乎可达100%,作用于人体后,能有效结合癫痫患者血浆中的蛋白质,消除线性速率。③在代谢方面,左乙拉西坦不通过癫痫患者的肝脏,而是通过癫痫患者的肾脏排泄,所以服药后不会影响患者的肝脏,可以有效保障临床安全系数[9-11]。该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癫痫疗效92.59%高于对照组77.78%(P<0.05)。杨楠[12]的研究显示,左乙拉西坦单药或添加治疗癫痫的效果存在差异,添加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6%,单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6%,和该文的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优于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其不良反应少于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安全性更高,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左乙拉西癫痫
勘误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中医针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临床观察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孕妇胎儿致畸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