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2021-10-08韩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分析探讨初中音乐培养策略

【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上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如今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时代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便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使得初中时期的音乐教学逐渐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但是,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也逐渐成为目前很多初中音乐教师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便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做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分析探讨;初中音乐;学生音乐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087-03

【本文著录格式】韩静.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87-89.

前言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地区之间教育发展差异性的限制,导致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如:教学水平的差异、教学设备方面的差异等,这些都能够对音乐教学的高效开展以及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由于音乐属于一门不参与考试的课程,所以对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讲,往往将其看作是一门娱乐性的课程,难以对其给予足够重视,甚至严重缺乏学习兴趣,这便导致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成为摆在广大初中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应做出一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采取有效策略,来改善这一现状,增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推动其实现全面发展。

一、针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性分析

(一)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产生强大内驱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能够推动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情或者工作中去,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做成、做好这件事或者这项工作[1]。对初中生来讲,同样如此,学习兴趣充分代表了学生的心理倾向,其属于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音乐世界的一种极为强大的推动力,如果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音乐兴趣,便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去探索和学习音乐,进而取得较为良好的学习效果。一个科学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并不是强制性地进行知识灌输,而是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能够切实结合学生自身各方面的情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否则,只会将课堂变成一个压抑的环境。因此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属于增强学生音乐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保证音乐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能够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由于音乐属于美育学当中的一个学科,其蕴含着大量的人文情感,能够对学生的性格还有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可以推动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文化修养不断增强和提高。所以音乐教学在现代教育当中属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科,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能够讓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对音乐这种事物产生较强的依赖感,进而促使学生喜欢上音乐以及爱上音乐,这样学生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和欣赏音乐,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受到音乐当中各种人文情感潜移默化的熏陶,这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音乐兴趣来讲,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后天培养的,在心理学上对兴趣做出了这样一个定义,即“兴趣属于一个个体带有各种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这种倾向是以需要作为主要基础,同时在社会实践当中不断产生以及发展的。”对这个定义的解读,可以看作是兴趣并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有的,其需要一个人在后天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不断形成并且发展的,所以任何一个人都能够产生兴趣并且不断培养兴趣。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是完全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的,音乐兴趣一旦被培养出来,便相当于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内在“需要”,这种需要能够推动学生更加主动深入地开展音乐知识学习,进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二、分析初中生缺乏音乐兴趣的主要原因

(一)未能拉近师生关系

对教学活动来讲,其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任务,其属于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共同协作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师生双方能够开展互相交流以及沟通,不断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师生之间了解彼此,才有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当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以及依赖感的时候,学生才能够更加顺从教师的指导,更加听从教师的指挥,才会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当中去,并且在这个活动当中真实、勇敢地将自身的一些观念以及看法充分表达出来。但是如果课堂教学一直处于高压状态,教师也不与学生开展沟通、互动以及交流,那么长期下来,学生便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截然相反。这也是目前很多初中音乐教师未能注意到的地方。结合现状来看很多学校以及教师实际上并不是过于重视音乐教学,这使得学生对此门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组织纪律一般较为松散,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又不得不维持课堂纪律,从而板起面孔、一脸严肃,尽力地将自身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希望借此来压制学生的脾气秉性,维护好课堂秩序,但越是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变的越远,难以切实有效地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更无法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所以大多数音乐课堂都是死气沉沉,毫无美妙、趣味可言。

(二)音乐教学过于程式化

曾有调查研究指出,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有很多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乐理、节奏以及音色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学,但是却严重忽略了音乐本身存在的趣味性,只知一味地向学生开展音乐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的音乐学习常常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状态,这不但无法有效地促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音乐知识,反而造成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更加缺乏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所以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和调整,教师应该充分认知到音乐本身具备的一定趣味感,要能够让学生劳逸结合,借助音乐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其发展自身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而不是一味被动地学知识。

三、针对培养初中生音乐兴趣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音乐兴趣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强力推动下,我国教育事业也产生了一系列发展和变化,现如今,运用各种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设备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推广,这使得各个科目的教学都在积极有效地运用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不但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2]。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应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其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方面必然能够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在实际教学当中对各种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还有设备进行有效应用,以此来打破以往较为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充分展现音乐艺术的魅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的同时能够切实感受到音乐的美,进而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

例如:在教学初中音乐“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的时候,音乐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如,借助多媒体具备的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来为学生展示歌词当中描绘的一些场景,比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可以利用视频进行动态展示,为学生充分展现长江、黄河的奔腾之美以及黃山、长城的巍峨厚重之美,同时将“我的中国心”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充分接受来自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冲击,进而增强歌曲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切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该首歌曲表达的爱国之情,这样学生自身的情感很容易被调动,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自然而然的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这对培养和增强学生音乐兴趣来讲,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开展探讨式教学

探讨式教学主要指是教师在实际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探讨以及合作探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能够充分保证自身与学生的身份平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共同开展探讨教学活动,借助彼此之间的探索和探究,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音乐存在的美和情感等,并且体验这些情感和美,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很多的实践教学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显著增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3]。

例如:在教学初中音乐“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利用布置学习任务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式学习,如“演唱者在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这首歌曲的情绪还有速度是什么样的?”“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旋律特点?”等,将任务提出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探讨,过程中可以自主探讨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讨,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然后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当地给予学生指点和指导,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挖掘该歌曲存在的情感元素、美感元素以及一些其他内容,这样的一个探索过程,能够让学生不自觉的投入其中,进而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从而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增强。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和鼓励学生寻找一些自身比较喜欢的音乐作品,然后针对这个作品在课堂上面向同学做出分享,也可以与其他同学或者教师共同来探讨相应作品的优点、情感以及歌词等,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认知、行为还有情感等方面都可以互相协调,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受到音乐蕴含的各种元素的熏陶,使得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情感以及美感,在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音乐兴趣。另外,这种探讨式的课堂教学,没有太强的约束性,相反其自由性以及趣味性都非常强,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所以长此以往有助于推动学生爱上音乐,自主地投入到相应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去。

(三)注重借助各种乐器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借助各种乐器教学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较为适宜的乐器,使其能够与教学内容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二是,注重选取符合初中生年龄的乐器,既能够增强其学习兴趣,又不会增加学习负担。三是,注重结合地区文化,选取一些当地的民族乐器,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还能够实现就地取材。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初中音乐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化以及多样化,还可以借助学生对乐器的喜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例如:在教学初中音乐“乐器常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音乐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开展一场小型“音乐会”,要求学生将各自的乐器带到学校,教师也可以将学校拥有的一些乐器带到课堂上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长,运用这些乐器表演相应的音乐歌曲。如长笛、小提琴等,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表演增强自身的学习自信心,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以及音乐的魅力,从而逐渐产生浓厚的音乐兴趣。

(四)注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对以往较为传统的音乐教学来讲,教师与学生之间已经构建了一个较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教师属于知识的传播者,而对学生来讲,则属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由于课程教学属于一个知识输入的过程,所以这种关系下的音乐课往往都是教师在前面唱歌跳舞,而学生则坐在座位上呆板地观看和学习或者模仿。对这种师生关系来讲,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时代的音乐教学,更无法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反而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主动构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属于一种公平友好而且极为和睦的师生关系。对这种师生关系来讲,其能够更好地维持音乐教学的氛围,并且给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进而渐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性格特点等。二是教师需要发自内心的爱护学生以及照顾学生,不能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要一律平等尊重地去对待,切实实现公平公正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三是教师应该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音乐的潜力,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学生身上存在的发光点,然后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身亮点的舞台,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以及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荣誉感,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四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差异、心理行为,还应该尊重学生家庭背景以及成长环境,要能够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切实实现民主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时期的教育来讲,音乐并不是一门主科,所以长期以来,其一直都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音乐教学也逐渐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教师应该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探讨式教学以及乐器教学等方法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骆枫云.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1):102.

[2]孙晓蓓.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科技资讯,2020(8):196,198.

[3]赵喜利.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北方音乐,2019(23):157-158.

作者简介:韩静(1978-),女,山东东明,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分析探讨初中音乐培养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核电厂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