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炮龙节价值与出路的探寻

2021-10-08王邦安王小嫦赵晟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

王邦安 王小嫦 赵晟

【摘要】中国地大物博,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节以“东方狂欢节,百龙闹宾州”的美称享誉海内外,亦成为宾阳县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实地考察南宁市宾阳县炮龙节的具体情况、收集资料、进行调研,深刻剖析宾阳炮龙节的文化内涵、起源及其发展脉络,摸索炮龙节传承价值,探究炮龙节处于困境的原因,表现炮龙节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下的生命力,强化人民对炮龙节的主观认识,并为宾阳炮龙节及其他与之传承发展现状相似的小众传统节日的出路提供意见。

【关键词】宾阳炮龙节;出路探寻;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065-04

【本文著录格式】王邦安,王小嫦,赵晟.新时代背景下炮龙节价值与出路的探寻[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65-68.

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节日,流传至今的节日无一不经历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积淀。它们融合了各个民族在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智慧、道德、信仰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文化支撑,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强大凝聚力最具特色的展示。

无论是普遍为人所知还是较为小众的、具有强烈地域性的節日的产生都伴随着民族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并发挥着熏陶、教化的作用,民众在庆祝节日的过程中不断接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思想并对后代进行相应的教育。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传统的文化素养、价值理念得到传承,并影响一代代的民众。

而如今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漂洋过海被国人所接受,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却日渐式微,人们逐渐将其淡出视野。2008年中国政府将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日等措施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保护传统节日的重视。

一、炮龙节的文化传统与新时代演进

宾阳“炮龙节”是现代社会中的“传说”,包含诸多传统文化元素,是“年味”日淡的华夏神州大地上一方历尽磨砺、尚未褪色、生机永驻的古典遗存,也是追寻古代传统的“桃花源”,囊括着一枝独秀的东方含蕴美、朦胧美与意境美。

宾阳炮龙节起源于元宋时期,清末民初趋于成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宋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农历正月十一),北宋将军狄青为了麻痹“据关造反”的壮族首领侬智高举办了酒席并令士兵扎龙起舞,号召百姓助庆狂欢,最终夺下了昆仑关。宾州城居民从此认为舞炮龙吉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必舞炮龙以求喜庆安宁,而后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20世纪80年代后,宾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层次也有所追求,这也让宾阳本土节日——炮龙节的举办规模也更为盛大。2008年6月7日,宾阳炮龙节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74),成为宾阳的一张靓丽名片。

宾阳炮龙节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民众爙灾祈福的心理需求并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更是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借鉴。

(一)逐渐成为宾阳特色的旅游品牌、独特的旅游名片

本文经过资料搜寻,对近20年来发生的对炮龙节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进行了整理列举,详见表1。

为更真实地了解炮龙节的发展,笔者走访了邹玉特①师傅,他和我们分享:

我们的炮龙节影响力也增大了,影响到国内外。我所在的这个街道就是以前宾州古镇的街道,我们在这里举办百家宴(灯酒)的时候也接待过外国人。

不难看出,炮龙节在这20年内发生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炮龙节的知名度、影响力一直都在不断扩大,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二)炮龙节神圣之音得到重构

伴随着炮龙节节日的确定与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炮龙节的声音景观也得到了重构。

经过分析,其重构特点如下:

1.仪式声音的神圣性与神圣感日渐式微。炮龙节最具威严的是开光时长者致辞。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革、文化的重组与西方思想的传入,仪式声音更加侧重于自由化、趣味化和教育化,追求在切实的仪式场景中发挥其最大文化价值。

2.声音乱序分层化显著,复杂多样。传统之声以开光祝词为代表,而现代之声主要体现在噪音的加入,如电子设备声音、游客闲谈声、无规则的爆竹声等。这扰乱了原有声音的严谨。

3.仪式乐器的发生转变。传统的舞炮龙需要有“八音开道”。但在近年来八音队因人力资源不足、街道声音复杂化,逐渐淡出视野之中。加之,当代的炮龙节更多地采用了武场音乐,而非文场音乐。在大部分小地域环境中,武场音乐也遭受简化。

(三)音乐创作融入炮龙节之中:官方与民间的交相辉映

宾阳县人民政府充分考虑到了声音文化的传播作用,认为要利用主题曲将炮龙节声音文化引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之中,既能使得宾阳舞炮龙兴盛,又能维护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经调查,民间的创作也和官方交相呼应。

通过采访韦辉洪老师②,本文发现官方主持创作的歌曲《炮龙雄风》充满着传统宾州风气色彩与文俗气息,体现了宾阳县人民政府对炮龙活动的重视,也让人们看到政府对宾阳美好未来、雄壮有力的畅想。与官方的创作相呼应,宾阳民众利用各种文化意象对宾阳文化和炮龙文化创新组合、音乐创作,其中最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民间乐曲是《云队宾州人》。这首歌词使用了大量口语以及地方方言。它涉及地方知识的挖掘与表述:一是宾阳人的文化特性,即“灵醒又聪明”;二是宾阳特色民俗如炮龙、彩架和师公戏;三是宾阳手工艺与手工业,比如壮锦。

二、炮龙节传承的当代意义

炮龙节的历史悠久,是一代代人的传承结果,迄今为止仍在发展,并且走出国门,越来越受到民众的热情参与,政府对其重视也在提升。每年的炮龙节期间,许多外地游客纷至沓来,体验“百龙闹宾州”,与龙共舞,共享这“东方狂欢节”。

(一)助推民众文化权利的实现

炮龙节威严性不强,民众的体验感与获得感相对强烈,政府投资、媒体报道日益增加,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民众对民俗活动的有序参与的实现,并丰富了民众的文化信息权,还推动着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与其日益完善。

(二)产生了集体意识的文化共同体

一个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其特有的历史传统,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核心的象征性意义是否得以遗存,这是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基础。宾阳人以龙文化为基础,将其独有的节日特色、惊人的表演方式薪火相传,使炮龙节成为一张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身份证”,营造了一个稳定多元复杂的集体意识文化共同体。

(三)具有社会教化功能,遏制社会恶劣低俗文化的滋长

“炮龙节”的核心字是“龙”,蕴含着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积深厚淀,其包含的炮龙文化具有子嗣崇拜、平安幸福、祈求安定、顺风顺水的遗存,即劳动人民对幸福美满,万事如意的期盼,并用炸炮龙、钻龙肚、摘龙须、取龙珠等节日行为体现了“福”“旺”、“财”“灵”、万事亨通和人丁兴旺的祈福龙文化、吉祥如意的美丽愿望与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炮龙节所具有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教化”的功能,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下也成为倡议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大一统、追求幸福生活、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念的经典范式,必然会阻滞落后及亚健康的文化的滋生成长。

三、炮龙节的新时代困境及成因

(一)炮龙节在新时代的困境

自宾阳炮龙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炮龙节蓬勃发展,海内外影响力不断增强,但在此过程中难免遇到困境与窠臼。

1.相关内容缺乏创新,正遭遇审美疲劳瓶颈

政府对炮龙节的开放多是在经济投资上,对炮龙文化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的挖掘重视程度不高,炮龙节的内容形式创新上空缺大,每年的炮龙节活动多是“游彩架”“灯酒会”“舞炮龙”几项活动,尤其是“灯酒会”,随着时间推移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小吃会”。游客体验的仅仅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对炮龙节的深层内涵领悟不高。

炮龙节的文创产品大部分仅仅是将文化范式嵌入到产品当中,没有精心去挖掘炮龙节深层的内涵价值;并且明信片、纪念册、贺卡等文创产品几乎不见踪迹,没有如国潮风等潮流风格出现。这些都让消费者失去消费欲,产生审美疲劳,从而使得游客量减少。

2.炮龙节的产业链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水平落后

炮龙节的产业链欠完善、较为单一,没有形成产业互哺机制,没有深度融合“文化+旅游”模式,烟花爆竹业、制糖业、编制工艺品、瓷器制作技艺等方面都还具有潜力。举办场所的公共厕所、老街路线指示牌等公共服务设施缺少或者较为简陋;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欠缺,现有的住宿、餐饮、停车位等方面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游客满足感差,使得游客红利不断缩减。

3.环境污染与疫情问题双重影响

炮龙节的举行必然离不开燃放鞭炮,而鞭炮爆炸时容易产生环境污染。但在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爆竹燃放得越多,越风调雨顺、丁财兴旺”的传统观念,这也让燃放爆竹的数量居高不下。

自武汉市等地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后,各地防控严峻,终年不松懈。为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炮龙节这种群众性聚集活动在2020年被首次取消。

4.非遗技艺面临后继无人和失传危机

炮龙节代表性传承人多数年事已高,愿意学习技艺的年轻人为数不多,炮龙节文化传承面临着失传危机。

通过实地采访了解到:宾阳炮龙节扎龙手艺代表性传承人邹玉特师傅已过耳顺之年,扎龙收入一年将近十万元,可即便如此,公开招聘徒弟时也无人问津。邹师傅自己也说:

徒弟有一个,他自己做龙做了四五年,但是也没有多大热情和我学,现在的年轻人太骄傲了。我很遗憾的就是我的徒弟太少了。

(二)困境的成因

1.城镇化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的发展

宾阳县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拉取经济投资大力发展交通和信息技术,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宾阳特色的宣传,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传统手工业、农业和商业发达,投资不断增加,宣传不断扩大,城区基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炮龙节得以传承和发展,吸引诸多旅客慕名而来。但巨大的人流量也带来了很多的旅游垃圾和旅游破坏,不少摊贩商店遭受炮竹爆炸破坏带来损失,遍地量大的垃圾也难以清理。交通的便利与信息的通达也推动宾阳的人口、人才的外流,文化保护缺失人才。

2.“一刀切”式禁炮的推行

雾霾一直都是全国重点关注问题,然而,有些媒体、有些政府部门将燃放烟花爆竹批斗成是雾霾的元凶之一,从而使得禁炮政策获得广大民众的拥护。某些政府官员在如宾阳等城郊地区则实施“全面禁炮”。在鄒师傅看来,如果没有炮的话谁都不想舞了,百姓也不乐意看,感觉没意义了。

3.社会思想转变和技艺学习耗时长、成本高是两座大山

改革开放将国门打开,西方的事物不断涌入国内,国内文化产品遭受挤兑、打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改变,追求自由化、趣味化、新意化。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也有所漠视,追赶时尚潮流与经济效益,注意力被海外文化深深吸引,甚至认为有些优秀传统文化不如海外文化,这容易使得传统技艺后继无人。

据调查了解,一个炮龙制作有三十多个工序,尺寸有严格讲究,不好掌握;炮龙的制作材料必须用上等竹子。我国传统文化技艺通常有一特点就是学习时间很长,且与当下人们的作息和生活需求有一定的矛盾。邹师傅提到,学习这门技艺至少半年起步,每天白天都要来学习,而且要有父母支持,不需要孩子挣钱养家糊口,还必须有这个爱好,坐得住。而当代的社会压力大,人离不开工作支撑,政府也不对学徒提供补贴。

4.新冠疫情影响时间跨度大,炮龙节举办困难

广西疫情防控虽总体形势良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始终保持平稳有序,全区均为低风险地区。但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多地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突发聚集性疫情也时有发生。炮龙节由于人口聚集量大,开展也面临多重限制;2021年许多群集性活动都被叫停。

5.资金投入存在问题,文化研究和保护项目有架空现象

据调查,宾阳炮龙节投资推介会于2015年签约6个项目总投资35亿元,但这些投资是否有实效、是否充分利用、对文化保护有所帮助实际有待考证。

采访邹师傅时他有所提到:

职高聘请我过去办学习班,他们申报了项目,国家也给了他们三百万,到现在也是冷冷清清的,他们也不重视了。现在我是在南宁的一个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他们聘请了包括我在内的三位舞龙舞狮的大师,在那里教授,但是感觉他们也是为了钱,也是为了申报项目。

由此可见对炮龙节的传承保护工作金钱化、功利化色彩浓厚,研究项目未能很好地落实,对炮龙节的传承保护见效不大,多是出于个人或公司晋升设立,社会效益不高。

四、新时代炮龙节传承和发展的建议

基于前文的各项调研数据,本文提出了五大改进措施与发展建议。

(一)政府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加强安全管理和卫生管理,规范并清理旅游生态链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使得宾阳这个小县城遭受巨大的公共配套设施和接待服务压力。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并且平衡不同区域基础设施投入,满足广大民众在旅游时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需求,扩大区域容量,例如:规划停车场,规划旅游指示牌等。

政府部门要做到严密布控,落实好安全工作的指示,有一套预警方案;各社区或街道做好体温测量、扫码登记等工作;做好秩序维护;做好交通、医疗、消防、公安的资源配置;严格规划地区性商业空间分布规划,建成集舞龙、餐饮、玩乐、商贸、观景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商业区域。

(二)对炮龙节做到精准定位,深度发掘文化内涵,永葆其生命力

炮龙节是优秀的民俗文化,是民间信仰的载体,人们在参与炮龙节时传达的是万家欢乐、全员齐欢的盛况。而现在由于人们追求商业化、功利化,没有看到其自然性、乡村性、民俗特色性,对炮龙节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重“炮”不重“龙”;炮龙节的意义有所失真,华而不实,千篇一律,使得节庆生命力遭遇挫败。因此要以“喜庆、祥和”的美好意境为宣传核心,给人以“普天同庆、全民参与”的带入感,来精准定位炮龙节。

(三)加强炮龙节产业链开发

近年来,宾阳县以“东方狂欢,炮龙之旅”为主题,以“文化+旅游”模式开创了一条“民俗文化为主、自然景观为辅”的旅游发展路线,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发展文化和旅游”的古典城镇体系。

建议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炮龙节产业链开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出对人体伤害小、对环境污染少、产生噪音低的炮竹,形成宾阳特色炮竹品牌。除了特色的炮竹,壮锦、竹编、甘棠粉利、鱼生、大肉粽、油纸伞、小五金、牛角工艺品等也是宾阳的品牌,可借此打造上下游产业、延长炮龙节产业链。

(四)打造独领风骚的“文化IP”,利用多平台、多媒体加大宣传

打造炮龙文化 IP,要把“龙”这一图腾文化作为引线镶嵌到各类实体和虚拟产品之中,做到融会贯通,如:通过设计专属形象Logo 或定制公仔玩偶;衍生产品文化设计加入国潮风;收集炮龙原创故事加以整合出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讲好宾阳炮龙文化故事;制作炮龙节纪录片,保护非遗文化记忆。

政府可以和今日宾阳、广西宾州炮龙文化园等自媒体公众号进行合作,对炮龙节全程独家报道,并利用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把握传播对象和其需求进行包装推广。

(五)让炮龙节走进校园,培养传承人

保护炮龙节离不开让炮龙节走进校园。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应从人的学生时代就要有所重视,让学生群体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炮龙文化,从学生时期培养他们对炮龙节的兴趣,这也才能培养真正了解、热爱、保护、传承炮龙节的新一代。广西也曾有不少的教育家提议将炮龙节等小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入课本,让学生更加了解炮龙节文化。

宾阳炮龙节的传承离不开扎炮龙手艺,对此政府应加紧制定相应的传承保护措施,设立文化保护基地定期开展培训,培养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传承人。邀请当地代表性传承人做指导老师、对培训进行专业性指导,让炮龙制作手艺的技巧传播开来,更加大众化。

五、总结

本文对炮龙节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读,描述了它日新月异的历程,并分析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对炮龙节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又必须正视它在当代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困境:老街的失修导致其环境难登大雅之堂;炮龙节的文化内容缺乏创新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相关产业链不完善,且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水平落后;环境污染与疫情问题双重影响;更重要的是遭受多重冲击下的炮龙节面临后继无人和失传危机,文化传承保护项目投入也未能落到实处。因此在结合前辈的研究和团队的调研成果,从管理、定位、创新、宣传、涵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时新性、接近性。

注释:

①邹玉特师傅,非遗“扎龙”匠人,炮龙节文化传承人。

②韦辉洪老师,广西文化名人,壮乡歌手,每年演唱《炮龙雄风》。

参考文献:

[1]甘政,陈宇.传统节日的声音、记忆与认同——基于炮龙节的田野考察[J].岭南学术研究,2017(3):1-8.

[2]韦阳.城镇化发展对宾阳炮龙节演进的影响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3]陈红蕾.论传统民俗文化节社会整合作用——以賓阳炮龙节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15):249-249.

[4]梁日忠.传统民俗文化节的社会整合作用——以宾阳炮龙节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8(1):42-45.

[5]杨秀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节”的 中华文化蕴涵[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37-40.

[6]黄瑛,李枝繁.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节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7(11):74-76.

[7]徐媛媛,李春园,曹阳.特色节庆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宾阳炮龙节”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9):29-31.

作者简介:王邦安(2002-),男,湖南衡阳,本科在读,新闻传媒学专业;王小嫦(2002-),女,广西宾阳,本科在读,新闻传媒学专业;赵晟(1985-),男,黑龙江哈尔滨,讲师,传播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华夏传播研究、文化传播。

*为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
彝族阿细文化保护的政策实践及对策建议
对殖民建筑保护的思考
岭南社区住宅建筑保护与创作探索
海北州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贵州民族文化保护方式、问题与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九龙山采茶戏文化保护与传承调研分析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浅论扬州口头文学及其传承与保护
民间组织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的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