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丹碑刻集萃

2021-10-08刘昭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6期
关键词:碑刻

刘昭斌

摘 要:张瑞图,晋江人,大学士,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作品丰富,被广为传颂,泉州各地保存有数量众多的张瑞图书法作品。张瑞图传承经典,张扬个性,独树气骨,开创明代以来书坛新风尚,对我国书坛的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

关键词:张瑞图;碑刻;集萃

张瑞图(1570—1641),字长公,号二水,晋江下行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探花,历官翰林院编修、尚书、晋大学士,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崇祯三年(1630),因魏忠贤生祠案,获累罢归。作为历史人物,政治道德的是是非非,并不能因张瑞图“生祠书丹”一案而影响历史对其的公正评断。张瑞图在晚明书坛上揭起的创新旗帜,在我国书法史上的突出地位始终值得肯定。

张瑞图书法创作功力深厚,超凡脱俗,作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当今国内外的著名博物馆大都收藏有张瑞图的书法作品。闽南泉州是张瑞图的故乡,其书法作品也以各种形式被留传和保存下来,包括张瑞图题写的摩崖石刻、庙堂匾额、功德碑、墓志铭、纸卷诗轴、法帖等。本文对流传在泉州张瑞图书丹的六方碑刻作品进行介绍。

1 《永春李二有道先生合祠功德碑》

碑成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弘治壬戌进士李学曾撰文,张瑞图书丹。其材质为辉绿岩,高120厘米,宽68厘米。圆弧形碑首,阴刻篆书“明”,四周饰五朵祥云图案,字径3厘米×3厘米。碑额篆书“永春李二有道先生合祠功德碑”,字径3厘米×5厘米。碑身正文为竖排楷书,从右至左27行,满行者17行,满行53字,字径1.2厘米×1.5厘米,共计1220字。碑刻正面光滑,边缘刻画一周宽3厘米的缠枝花纹图案,碑文字迹清楚,文字笔势生动,书写从容,刻工细腻,庄严静穆,现收藏于永春县博物馆(图1)。

2 《卫民祠碑》

《卫民祠碑》,其材质为花岗岩,长方形,圭首。高221厘米,宽83厘米,厚11厘米,碑额阴刻篆书“皇明”二字,字径约10厘米。正文为竖排行書,从右至左9行,共计252字。记述了泉州知府熊尚初抵御邓茂七犯境卫民而死的史实。碑成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署款篆书“张瑞图印”,正面打磨比较粗糙。其文字笔法果断,个性明显,独具风骨,可窥魏碑风貌,于爽利峻峭中见静穆,于古拙中见生趣,是迄今发现的张瑞图最早的大字楷书碑。现藏于晋江市博物馆(图2)。

3 《晋澄李先生生祠记》碑

《晋澄李先生生祠记》碑建在泉州城东浔美,碑高260厘米,宽117厘米,厚10厘米。材质为花岗岩石,碑顶为弧形,边饰6.3厘米宽缠枝花,无座。碑额篆书“晋澄李先生生祠记”八字。碑文阴刻楷书18行,共计1047字。两印章,一方为“张瑞图印”,另一方为“兴酣落笔摇五岳”。碑座下方刻有乡绅、生员、乡众数十人姓名勒石。碑刻于天启五年(1625),书法风格特征凸现,观者不知以何为宗,然细品俨然有魏晋风韵,其能于二王之外独辟蹊径,诚为可贵。原碑因经久风化,更具一种苍茫古拙之气,该碑为张端图56岁时“以行为楷”之作,类似作品并不多见,非常珍贵(图3)。

4 《承天寺十奇诗碑》

张瑞图书《承天寺十奇诗碑》,原文是宋泉州太守王梅溪先生题承天寺十奇诗。张瑞图将此诗题刻碑中,并和诗《和瑶台明月》一首及何乔远的《和塔无栖禽》。诗刻共有4方,皆为黑页岩材质,长方形,各长61厘米,宽32厘米,厚3~4厘米。正文阴刻行楷,十奇诗每首56字,自右向左竖排书写,通篇碑文79行,共计764字。

张瑞图在泉州留下的书法作品很多,《承天寺十奇诗碑》即是其重要的书法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张瑞图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作品形象生动,广为流传。诗刻以行为楷,文字工整秀美,美观大方。碑文质朴拙趣,刚健中见婀娜,豁然有阳刚之气。碑成于天启六年(1626),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物价值。诗刻原嵌于承天寺边墙,现收藏于泉州市博物馆(图4)。

5 《禅鸡冢碑》

《禅鸡冢碑》位于泉州仙公山寺内,明崇祯三年(1630),晋江隐士五因山人林如源撰文,张瑞图书丹。碑刻材质为花岗岩,是四块石头并排拼合而成,每块碑石各长180厘米、宽37厘米。碑竖排阴刻楷书大字12行,正文10行,字径10厘米×10厘米,共计232字。作品以行入楷,笔法沉稳,姿势挺拔,落落大方,尽显张瑞图楷书特征,其字势以纵势为主,与之前取横势为主更具独特风貌,是张瑞图晚年书法精品之一,碑刻保存完好(图5)。

6 《再借亭》碑

《再借亭》碑位于石狮蚶江石湖林銮渡头,记述内容为皇帝因曾樱镇守泉州地方有功,下旨“再借”曾樱在福建任职。亭及碑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碑的材质为花岗岩,呈长方形,高270厘米,宽93厘米,厚16厘米。碑正面居中竖书“再借亭”三字,阴刻楷体,字径40厘米×50厘米,两边有楷书小字,落款“瑞图书”,这是张瑞图晚年书作,其风格早已从烟火之气回归平淡,作品为大字楷书,馆阁体风格。其取势纵向,笔法稳健,端庄大方,独树一帜。原碑地处石湖海口,蚀化严重,现状已经修复(图6)。

7 结语

张瑞图这六方碑刻作品,其中《永春李二有道先生合祠功德碑》《晋澄李先生生祠记》《再借亭》三方碑刻作品,主题皆是歌颂乡贤名宦为官清廉、为民德政,为了表达其对先辈和贤德的一份尊敬感怀之情,他创作的时候心理状态应是严肃庄重的。他正襟危坐,认真书写,感情中多了一份内敛,少了一份张扬,楷书表现尤为端庄,落落大方。创作《卫民祠碑》是为了表达对忠烈义薄云天的扼腕痛惜,他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情感自然流露,张扬个性,以奔放的运笔恣意挥洒,其笔势雄浑,借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表现人格的力量,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而对于《承天寺十奇诗碑》《禅鸡冢碑》的创作,更多的是在抒写风物、人生以及闽南故乡人们的信仰和精神世界,表达了泉州的生活和人文内涵,通过作品的表达,将其思想感情娓娓道来,让人沉浸在作品的情境中,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清秦祖永《桐阴论画》云:“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①张瑞图书法传承经典、融合创新,其善变古法、张扬个性、独树风标,不同于柔媚时尚,别具奇逸之态。梁巘《承晋斋积闻录》言:“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②

现存张瑞图书法中有相当一部分行草作品,其笔法自成一格,豪放不羁,开创了明代以来书坛的创新形式。在泉州所见张瑞图题写的碑刻匾额多“以行为楷”出现,其大字碑取法纵势,姿态挺拔峻峭,如生龙动蛇,美轮美奂。小字碑取法横势,显得飘逸洒脱,具有轻松自如的意趣。

猜你喜欢

碑刻
明显陵碑刻图式元素的艺术特征探析
鲁甸碑刻艺术研究初探
从碑刻看清水江流域民间生态行为
汉碑档案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关于山海关区石河镇出土石碑的简考
中国传统碑刻刻工题名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