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伴便秘的临床研究※
2021-10-08姜雅琴徐阿红
介 勇 姜雅琴 徐阿红
(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上海 200083)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精神障碍,以感知觉、思维障碍、情感障碍以及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精神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1]。便秘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与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等有关[2]。有研究调查显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高达65.45%,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摄取高纤维饮食、增加水分摄取、改变生活方式及使用泻药治疗等,但往往效果不是很明显,易复发,且频繁使用泻药易使便秘、腹泻交替,不仅导致患者身心饱受煎熬,也增加医疗成本[4]。耳穴贴压疗法是一种以全息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既往研究证实其对便秘治疗具有确切疗效[5-7]。2019-01—2019-12,我们应用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伴便秘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7例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慢性精神分裂症伴便秘的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8~69岁,平均(55.82±7.35)岁;精神分裂症病程11个月~35年,平均(23.5±11.6)年;住院时长6个月~15年,平均(4.75±1.83)年。对照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25~66岁,平均(53.40±8.70)岁;精神分裂症病程1~38年,平均(25.6±12.7)年;住院时长8个月~12年,平均(4.45±1.6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1.1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精神病学》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8]。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癫病的诊断标准[9]。
1.2.1.2 便秘的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中便秘的诊断标准[10]。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便秘的诊断标准[9]。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精神分裂症及便秘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均正规接受抗精神分裂药物治疗,便秘患者排便次数每周≤3次;双侧耳部皮肤完整无破损,能够接受耳穴贴压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
1.2.3 排除标准 目前正在使用泻药治疗者;合并有胃肠道系统其他疾病者;患有心、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酒精或药物滥用者;无法耐受耳穴贴压治疗皮肤出现瘙痒、水疱等变态反应者;行走不便需完全卧床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耳穴贴压治疗。取耳穴肝、脾,75%酒精消毒,再采用衡水添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进行贴压治疗,每日可自行按压数次,以局部产生痠、麻、胀、痛感觉为宜,1周为1个疗程,每周耳穴贴保留5 d,休息2 d,两耳交替选用。治疗期间若患者>3 d未大便可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开塞露对症处理。
1.3.2 对照组 予不含王不留行籽的贴布进行贴压治疗,取穴、治疗方法及治疗周期同治疗组。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排便>3次/周例数变化情况。②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粪便质地变化情况,采用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进行评价[11]。1分:坚果状,分散的硬便;2分:腊肠状,多个小块粘在一起,质地较硬;3分:腊肠状,表面有裂痕;4分:像腊肠或蛇状,表面光滑;5分:柔软团块状,断边光滑;6分:松散状,边缘不规则,稀糊便;7分:水状,无固体块或完全液体。1~2分表示有便秘,3~4为正常便形,5~7分表示有腹泻。③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便秘症状变化情况,采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进行评价,共包括12项症状,按照无、轻微、中等、严重、非常严重的原则,分别评为0、1、2、3、4分,最高48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12]。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排便>3次/周例数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排便>3次/周例数变化情况比较 例(%)
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4、8周和对照组治疗8周排便>3次/周例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增加。治疗组治疗4周排便>3次/周例数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增加,治疗8周排便>3次/周例数虽也多于对照组同期,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BSFS评分及PAC-SYM评分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BSFS评分及PAC-SYM评分变化比较 分,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4、8周和对照组治疗8周BSFS评分及PAC-SYM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SFS评分升高,PAC-SYM评分降低。治疗组治疗4、8周BSFS评分和治疗4周PAC-SYM评分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SFS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PAC-SYM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便秘的高发人群,其发生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障碍,患者自理能力差,甚至部分不能自理,缺乏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同时患者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住院治疗环境,活动范围狭窄,室外活动减少,也可导致胃肠道功能下降,这些都是导致便秘发生的重要原因[13]。此外,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是导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便秘的重要原因,氯氮平、奋乃静等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其抗胆碱、抗肾上腺作用显著,能抑制肠道分泌肠液,引起消化道平滑肌松弛,同时镇静作用强烈,导致患者胃肠道蠕动减弱,从而诱发便秘[14]。
精神分裂症属中医学癫病范畴,多由七情内伤,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禀赋不足,致痰气郁结,或痰火暴亢,使脏腑阴阳失调,闭塞心窍,神机逆乱所致。慢性精神分类症患者病情缠绵,日久导致机体气机紊乱,腑气受阻,脾胃运化失司,大肠传导失常发为便秘,或因病中过用燥热之品,耗气伤津,导致肠道干涩,运行不畅,亦可导致便秘。中医学运用耳穴治疗疾病的历史悠久,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通过气血经络与耳廓都有紧密联系,因此当脏腑发生病变时通过刺激耳廓上相应的耳穴可起到治疗机体疾病的目的[15]。《灵枢·口问》有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贴压疗法是临床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在耳针治疗的基础上改良发展而来,通过按压耳穴以给予持续性刺激,从而产生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作用,具有无创伤、无刺痛、操作方便、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等特点[16]。因此,我们采用耳穴压贴疗法干预慢性精神分裂症伴便秘患者,并选取耳穴肝、脾进行治疗。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清·唐宗海《血证论》有言“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难免”。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是气血津液化生的源泉,脾气不足,运化失司,饮食积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可导致机体消化系统失常,或腹泻便溏,或便秘难解。通过贴压耳穴肝、脾,有效刺激疏通气血经络,调整肝、脾二脏,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平衡,调理气机,行气通腑,增强大肠传导功能,从而促进大便排出,改善便秘症状。吴圆荣等[17]对耳穴贴压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耳穴贴压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与中成药比较有一定优势,与西药比较无差异,可以作为便秘辅助疗法。此外,耳穴贴压中压粒的选择也是临床研究热点,常用的压粒有王不留行籽、芥子、莱菔子、绿豆、磁珠等,不同的压粒功效略有不同。王不留行籽是麦蓝菜的种子,《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味微苦,性平,入肝、胃经,走散力较强,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因此我们选择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进行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王不留行水煎液能明显改善血瘀模型豚鼠的血液高黏状态,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灌注量,同时也会改善微血管形态,避免血液淤滞,具有活血、行血、通瘀、通络的作用[18]。
BSFS是临床上评价粪便性状的常用量表,根据粪便表现出的性质和形状对患者的肠道排泄功能进行评价,简单易用,适用性广[19]。PAC-SYM是评价便秘患者症状及严重程度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可用于便秘患者症状评估及疗效评价[2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4周排便>3次/周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4、8周BSF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4周PAC-SY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提示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伴便秘患者疗效确切,可能明显促进患者排便,改善粪便性状,改善便秘症状,且使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起效更快。耳穴贴压疗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应用方便,既安全又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由于本研究并未对患者的饮食、运动、饮水量、用药情况等进行严格规范限制,而便秘的发生又是与多重因素相关,因此导致结果可能有一定偏差,有待将来进行更科学规范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