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0-08陈英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5期
关键词:致残率脑血栓神经功能

陈英秀

(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 三明366000)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患病群体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1]。当前临床针对急性脑血栓的治疗举措以溶栓为主,但已经坏死的脑组织细胞仍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表达等障碍,需要结合早期康复护理来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神经功能,提高预后质量[2]。据有关研究发现,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可大大降低其致残概率,基于此,本次研究着重选择7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并将无缝隙护理应用其中,以观察其实际应用价值,现将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中择取72例(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正反面抛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血栓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等检查确诊的患者;(2)病情趋于稳定的患者;(3)知情并自愿配合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剔除标准:(1)存在严重意识障碍、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短暂性脑缺血等情况的患者;(2)治疗积极性不高或主动脱落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疗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包括:

(1)体位护理:对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协助其采用侧卧位,并将头部适度抬高;依据患者病情变化灵活调整体位,以避免发生压疮。

(2)饮食护理:急性脑血栓患者有较大部分会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在患者进食前应指导其采取坐位,并保证细嚼慢咽,以免发生呛咳。

(3)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急性期可给予小幅度手臂屈伸、关节按摩等训练,待病情稳定后增加坐起、站立及步行等训练,最后展开洗漱、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4)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训练:对失语患者可给予听收音机、读报等方式进行训练,期间需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读音,并鼓励其积极表达,以强化知识和提高能力。

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入院前护理:科室在知晓患者抵达医院后应立即派相关护理人员到门诊接应患者,并为其完成入院手续办理及安全护送其至病房内。

(2)住院期间护理:维护病房安静整洁,并尽可能为患者提供生活所需小物品;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及时开展对应的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以提高其治疗积极性与自信心;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康复训练计划,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3)出院后护理:出院当天加强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并为其制定科学的阶段性康复计划,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并定期回院复诊;通过电话、微信、上门随访等方式为患者答疑解惑并鼓励其坚持完成康复计划。

1.3 评定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效果相关观察指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4个方面,其中神经功能缺损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满分42分;运动功能通过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进行评分,满分100分;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满分100分;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定,满分100分。以上评分高低均与所评项目呈正比关系。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致残率。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的问卷调查表》调查得知,可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和十分满意三项。致残评估标准为:患者单侧肌力低于2级或肌力高于2级,但缺乏良好的吞咽及语言表达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用数据可分为计量和计数两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s作为其表现形式并经过t检验;护理满意度及致残率属于计数资料,n(%)属于其表现形式并通过卡方检验。所有数据经由SPSS20.0进行处理,若P﹤0.05,则提示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表1可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例数(n)36 36男22(61.11)21(58.33)女14(38.89)15(41.67)年龄(岁)63.12±9.88 63.32±9.92 0.086 0.932性别0.058 0.810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效果相关观察指标

表2可见,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相关观察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康复效果相关观察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效果相关观察指标(±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效果相关观察指标(±s,分)

组别例数(n)NIHSS FMA Barthel SF-36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36 36 28.26±7.41 28.33±7.62 0.040 0.969 16.21±5.21 7.23±3.65 8.470 0.001 59.89±4.38 59.96±4.45 0.067 0.947 65.16±2.62 91.23±2.44 43.690 0.001 40.32±6.71 40.58±6.84 0.163 0.871 54.26±5.69 83.32±7.46 18.584 0.001 45.62±8.97 45.87±8.65 0.120 0.905 55.64±7.62 71.23±5.08 10.214 0.001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致残率

表3可见,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及致残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致残率[n(%)]

3 讨论

脑血栓的形成是建立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基础上,患者长期处于低血压、血流流速缓慢的情况下,其血液粘稠度有所上升,个别成分附着在脑动脉内膜而形成血栓,从而对脑动脉造成堵塞,长期以往下去会使脑组织不断出现缺氧缺血性坏死,致伤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肢体不调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

表1、2数据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康复相关观察指标改善程度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致残率更低(P<0.05),提示在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考虑与该护理模式对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后的整个康复过程均给予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关,患者不仅从生理上获得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还能在入院至出院后均得到护理人员充分的关怀与帮助,因而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更高,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概率也更低[4-5]。

总而言之,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及患者神经功能,使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致残率脑血栓神经功能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