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地理课堂角色反转研究

2021-10-07黄莉舒

高考·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高中地理

黄莉舒

摘 要: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课堂角色反转成为备受重视的课题。本文首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对课堂角色反转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和解读,而后结合教学案例具体探讨了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四种具体的实现课堂角色反转的落实形式。

关键词:新高考评价体系;高中地理;课堂角色反转;教学思考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课堂角色反转成为备受重视的课题。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此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对课堂角色反转的内涵及意义解读

说到课堂角色反转,很多人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浅显地认为就是“学生代替教师的角色,而教师来当学生”。但是这样的认识未免流于表面化,如果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来理解,课堂角色反转实际上有着更为深厚博大的内涵。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应当从本质上揭示和把握课堂角色反转的内涵,并依托于此来灵活实施教学,使此种教学观念及模式充分发挥价值。

从身份定位上说,课堂角色无非教师和学生,从主角配角的视角来说,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教师是绝对的主角,学生是配角。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完成课程任务,不仅怕新课内容讲不完又想把知识点给学生多回顾几遍,很容易出现所谓“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课堂授课模式。与此相反,新课程则提倡学生为课堂主角,教师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以使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亦即我们常说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可以说是新课程最为基本教学理念。由此种理念出发,只要是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得到彰显,使其成为课堂的主角而非“接受知识的容器”,都可以说是实现了课堂角色的反转。这种教学理念的落实,其主要的意义就在于,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思维潜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同时形成深刻地学习体会和内在感悟。这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课堂角色反转之所以成为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备受重视的课堂,其主因也就在于此。

那么,基于以上对课堂角色反转内涵及意义的简要解读,其又有哪些具体的落地形式呢?就地理学科而言,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尝试过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先學后教、翻转课堂等形式,下面分别做较为具体的讨论。

二、地理课堂角色反转的几种落地形式

(一)问题引导

所谓问题引导,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锻炼其思维品质,激发其思维潜能。由于地理是一门注重识记的文科课程,很多教师授课往往就是单纯的划重点让学生背诵,个别知识难点也是口头稍微解析来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这种方式正是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是绝对的主角,而学生实际上则沦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它与新课程理念对课堂角色的定位是完全相反的。如果通过问题的引导的形式来使学生自己理解知识,避免什么都由教师讲出来告诉学生,那么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较好的彰显,这时教师的角色就成为引导者,从而避免了“一言堂”,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角色的反转。

例如在学习地中海式气候的知识点时,笔者曾以以下一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1.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称它为地中海式气候?3.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是什么?4.世界上地中海式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通过这样一组问题,就把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形成原因、分布地区以及分布规律揭示出来。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积极运转思维,获得的结论是深刻地、内在的,而非经由外来灌输。如果是难度较大的问题致使学生无法顺利得出答案,此时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提升。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灌输性色彩自然大大减低,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背景下受到广泛重视的非接受式学习方式,也是最常用的彰显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在探究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能形成深刻地内在体会和感悟。对于地理学科而言,自主探究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因为地理学科是带有很强科学性的学科,教材内外有很多知识都是适合让学生进行观察研究,特别是具有探究性的生活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小组的划分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增进探究效率和探究效果。但是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需要教师切实做好组织和引导,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计划有分工有组织地进行实施,从而获得地理知识。

例如关于“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的探究性活动,就可以引入到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相关知识,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尽管该活动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衡量,要想很好的完成必须有完整合理的思路和步骤。其中包括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这对于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活动的开展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这是新的教学形势下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受到重视的教学理念及模式。顾名思义,所谓“先学”,就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教”则指的是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针对性教学。不过,让学生先进行自学,并不是让学生照着课本学习就够了,也不是单纯指课前预习,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常采取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或是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这种课堂前置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课前的探究自学。因此,先学后教的落实并非如一些人所想象得那样容易,它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合理的课堂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示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完成,而后教师基于学生的任务成果进行查漏补缺和总结点评,并强调重点。至于任务的出示方式,通常采取逐一出示的方式,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活动,从而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角色的反转。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笔者曾采取过先学后教模式,其大致过程如下:

首先在多媒体屏幕呈现任务一:“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周期是多少?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定义是什么?两者有何差别?先自主写出答案,而后组内对照,达成一致后告诉老师。”

该任务比较简单,在多数小组汇报结果后,宣布该阶段学习停止,然后基于各组成果“后教”。从具体情况来看,对于该任务有些学生在恒星日和太阳日的理解上遇到困难。于是笔者就借助地日模型(也可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效果大致相同)来帮助学生理解。

接着呈现任务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多少?各自有什么特点?先自己写出答案,而后组内对照,达成一致后告诉老师。”

在该阶段的教学中,笔者着重进行了演示和计算,并强调了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上为1670千米/1小时,南北纬60°處减小为赤道的一半,极点为0。

然后呈现任务三:“地球公转的轨道、公转方向有何特点?什么叫近日点、远日点与回归年?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什么规律?”

该任务的困难点是对近日点、远日点的的理解上。笔者仍然是借助日地模型来进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最后呈现任务四:黄赤交角的定义是什么?现在是多少度?对地球运动有什么样的影响?黄赤交角是难点之一,在此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细致的演示和讲解。

至此,就围绕课堂学习任务完成了知识点的讲授,课堂练习也采取类似的方式。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过程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迥然不同,很好地彰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通过任务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和点拨者,这样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从而较好地实现了课堂角色的反转。

(四)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基于教学微视频的实现课堂角色反转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而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中心。比如学生可以反复通过观看视频来熟悉课堂内容,另外可以借助网络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收获和困惑。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形式来获得帮助。老师也就有了与所有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沟通的可能,这样有利于老师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到所有的学生,而传统的课堂,教师是很难关注所有的学生的。

此外,传统的地理课堂比较沉闷,尤其是枯燥的地理知识要想让学生感兴趣的确是比较困难。而翻转课堂要借助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一个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学习,可以灵活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从而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而翻转课堂模式实际上还“延长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传统的地理课堂都是老师先把主要知识点讲完,然后留些时间给学生做习题,时间上有时间不好掌控。翻转课堂则是在课堂中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才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一些教学手段。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迁移提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掌握从而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对课堂角色反转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和解读,而后结合教学案例具体探讨了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四种具体的实现课堂角色反转的落实形式。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课堂角色反转具有重要价值深远意义,一线教师应给予其足够重视,并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相关问题。本文一己浅见,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王裕东.浅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赤子,2017,000(036):75.

[2]蒙玉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

[3]王毅军.课标下的高中地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初探[J].东西南北:教育,2019(12):0226-0226.

[4]于二峰.高中地理“先学后教,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4):48-48,49.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高中地理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