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高考背景的“地球运动”考点预测和教学建议

2021-10-07林峰

高考·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命题考查运动

林峰

摘 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是文科高考的重要内容,其中“地球运动”通常都是地理学科的高频考点。随着新高考方案的逐步试点和推广,地理学科也将作为独立学科组织高考,“地球运动”知识考点也将继续作为重点考查学生地理素养。笔者根据近三年“地球运动”考试命题,预测未来“地球运动”命题趋势,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地球运动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将从文综考试中分离出来单独命题,随之带来的是高考地理命题的改变。地理命题始终坚持“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方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地理高考始终注重考试内容的创新性,与社会热点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球运动”考试命题也在新高考背景下发生变化,而各个地方命题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有规律可循。只有分析、研究“地球运动”命题方向,才能及时把握命题动态,为教师地理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一、“地球运动”命题预测分析

笔者以2018——2019高考地理试题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地球运动”知识内容在各省命题中出题形式和难易程度,并分析近三年知识点命题特点和趋势。

(一)注重基础知识,考察综合运用能力

“地球运动”是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的重要内容,对认识地球运动变化、自然环境变化、时间差异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学生时间概念、空间观念、常识积累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各省围绕“地球运动”知识版块的命题特点,其分值设置也比较固定,主要集中在4—8分这个区间范围内。分值看似不高,但却是高考必考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或单独命题,或与其他题型综合命题。而从各省命题难易程度判断,大部分省份在命题“地球运动”知识点时比较注重对学生该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内容主要以时间计算、昼夜交替、太阳运动轨迹、太阳高度角、区时计算等为主,但是大部分命题都是两个知识点综合命题。这些考查内容基本都是“地球运动”的主干知识,所以,命题以主干知识为主。

经分析,全国卷在考查“地球运动”知识点是难度偏中低档,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公式和地球运动规律,就能得出答案,北京、江苏等地也是如此。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比较特殊,比如天津和浙江地区在命题时难度偏大。比如浙江卷就是出示一张飞机飞行示意图,提供少量信息,要求考生观察晨昏线分布特点,以及地区时间。这需要考生能够综合知识,具有较强空间想象能力,对考生要求较高。

(二)关注现实生活,创新创设问题情境

过去在“地球运动”命题时主要以抽象的语言和数字作为命题内容,对学生时空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大,整体难度也偏大。不过近几年来地理命题方式有所创新,更加注重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近三年部分省份命题内容就能分析得出,如2020年天津卷出示小区分布示意图和楼宅日影图,考查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变化关系;2019通过中超联赛来计算时间;2018全国ll卷以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建设及恩克斯堡岛区域图计算时间。

从近三年“地球运动”命题方式分析,图片形式命题越来越更受到青睐,分布示意图、区域图、曲线图、图表经常作为主要出题形式出现,让考生能够直观观察图表,方便作答。同时,这个图表源自生活,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学生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地理知识在生活情境中的应用也让学生形成一个“学地理有用”的观念。比如2020江苏卷以观测超级月亮形式,判断全球昼夜分布状况和计算某地时间;2019江苏卷以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判断昼夜长短变化、太阳视运动。这是近年来“地球运动”命题方式的變化,它反映的是命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以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三)重视素养立意,考查关键综合能力

近年来“地球运动”命题方式的转变,可以看出高考命题重点在逐渐向考查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倾斜,不再单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而是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关键信息、综合运用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本质上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随着国家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程度加深,一些传统的文化事物也被运用到命题之中,比如二十四节气、日晷、圭表等,体现地理学科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2020年北京卷出示了一张我国某地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根据辐射量变化情况计算时间。首先可以判断这是一道生活情境题,根据辐射量变化,考查学生对太阳视运动的判断,结合生活经验,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新高考背景下“地球运动”教学建议

(一)掌握改革方向,落实“立德树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这样阐释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得根本任务。”这就是说,开展地理课程教学,需要先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充分理解改革内容,掌握高考改革方向。在进行“地球运动”教学时,要明确“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新高考改革来看,当前“地球运动”高考命题不是为了考而考,而是为了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在生活情境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地球运动”不能脱离“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而是要结合知识特点,从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增强适应高考改革变化的能力。

(二)理解课标,与时俱进,突出主干知识

课程标准通常是学科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如何变化,学科教学也要随之变化,适应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在“地球运动”部分,之前的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如今,新版课程标准要求是“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析”和“说明”的转变,体现的是命题思想的变化,“分析”重点考查学生时间观念、逻辑推理以及解题运算能力,而“说明”则突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地理实践能力。不过,“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依然是命题的高频考点,说明“地理意义”仍旧是“地球运动”的主干知识,即是昼夜晨昏线、太阳高度角、日影变化、时间差异等。比如,2020年江苏卷主要考查全球昼夜分布和计算时间;2020年浙江卷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与日影关系;2018年全国l卷考查太阳视运动方位;2019年天津卷以微信朋友圈命题考查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以及日出日落方位……这些都是“地球运动”的主干知识,说明不论高考改革如何变化,“地球运动”都是命题绕不归去的内容,它对考查学生基础性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不过有一点我们也要引起关注,那就是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言外之意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还原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分析身边事物,说明地球运动对周围身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体现了课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纵观比较,近年来“地球运动”命题确确实实做到了“结合实例”这一基本要求,题型基本来源于生活。例如:

(2018天津卷)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拍摄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2月15日

B.3月1日—3月30日

C.5月15日—6月15日

D.10月1日—10月30日

从这道理我们就能从中看到“生活的影子”,尤其是对天津的考生而言,生活体验则是更加丰富的。如果考生平时观察足够细致,那么仅凭生活经验就能判断出正确答案。但是如果没有经验,也可以通过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只要结合天塔附近道路状况,了解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对立这一基本点,便能判断太阳位置,根据天津地理位置判断该地日出日落时间,就能分析出照片拍摄时间。第二题的解题思路需要学生用常识解题,了解天津大致纬度,根据影子与天塔长短比较,就能得出答案。这道题给我们一个启示,结合生活情境命题的高考题其实难度不大,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即可。也就是说,要注重以主干知识为主的基础知识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解题效率,提升学生地理素养。教师要随时关注课程标准变化,与时俱进,注重主干知识教学。

(三)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深度教学

过去的地理教学比较注重对概念和模板教学,当然这很大程度与当时高考命题方式有关。导致学生应试能力很强,但是实践能力偏弱的情况。随着新高考改革和命题方式的转变,“地球运动”命题更加重视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素养的考查,这就需要教师要去完善传统教学内容,由注重概念教学转变到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优化教学设计,将“地球运动”知识整合为整体,而非分割教学,以思维导图等形式,明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单元为框架,注重培養学生综合思维。

(四)关注生活问题,主动地理素养培养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问题式的教学,创设生活情境问题,对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学生就会树立“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意识,明白学好基础知识对生活的意义。开展问题式探究,有助于将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关注生活事物,从生活问题式教学中寻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取材,从“地球运动”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影响,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例如,学校旗杆影子在夏季和冬季有何不同,如何根据旗杆一天影子的不同长短判断太阳高度角,乘车时如何选择座位等,这些生活问题都是基于“地球运动”基础知识。例如:

1.已知我国贵州北京时间是晚上7:15分,有此可以判断英国伦敦当地时间是几时?

2.已知北半球正处于艳阳高照的7月1号,请你判断此时太阳在北半球的位置以及澳大利亚气候。

通过生活问题的创设,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生活常识,也能提升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结束语

新高考改革有意将地理学科分离出来单独命题,而“地球运动”作为必考考点势必在命题上会有所变化,“地球运动”知识考点数量有可能会增加,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都是较大地考验。但是,不管高考如何改革,命题如何选择,主干知识都是高频考点。教师要重点分析近年来高考地理真题,预测命题趋势,为地理教学提供现实依据,防止教学与命题背道而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刘一明.新高考背景下“地球运动”的命题趋势与教学建议[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01):58—62.

猜你喜欢

命题考查运动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不正经运动范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