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管理视角下高中全员导师制初探
2021-10-04孙艳
孙艳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全市将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我校作为“高中全员导师制”试点学校,利用“思敬书院”平台,把握全员导师制的建设问题,希望实现试点引领作用。
随着项目化管理思想在各领域中越来越多的推广,学校的一些活动也开始进行项目化管理的探索。师生“群育”活动是我校导师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通过项目化管理的模式来推进“群育”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整体性,从而更好地推进全员导师制的建设,做好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
一、项目化管理下全员导师制“群育”活动的内涵
项目化管理,通常是指在完成项目活动中,进行资源整合,运用相关机制使其得到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调配和利用各种资源,协调、平衡各利益主体间关系,并发挥项目团队协作能力最大化。
项目化管理视野下高中全员导师制,是以加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乐群合群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为目标,并在全员导师制的宏观政策指导和学校统一的管理机构监督下,通过对学校全员导师制下的师生“群育”活动内容进行项目设计,针对不同的活动项目在师生组合上进行最优化合理的配置,使校内外的人力、物力、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达到最大优化配置的一种导师制下的“群育”活动的运作模式。项目化管理是对高中全员导师制工作模式的有力创新,是适应我校高中学生需求的工作开展,更是学校培养多元化、高素质导师队伍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通过师生之间的“群育”来架构全员导师制的实施。师生“群育”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教育的本质之一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从班级群体、学校群体,到社会大群,我们要教育孩子合群乐群。让学校、班级、老师、同学这样的群体温润每一颗心灵,讓一部分孤独的心灵回归群体。二是师生关系是学生必须面对的人际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比普通老师更为亲近,探索构建良好的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三是导师制工作模式是以导师和导师群体为纽带,使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社会各方人力资源,与学生建立更好的联系,形成多位一体的协作教育模式,实现各方资源的优化整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同时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走向社会化。我校整合“思敬书院”中创设的求真堂、返璞馆、乐业坊、齐贤堂四个组织部门,形成导师制的组织构架和工作载体。因校制宜地制定了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正逐步推进导师制工作。
二、全员导师制“群育”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
学生在学校是学校群体的一分子,失意失落时,在群体中能得到安慰;性格的瑕疵棱角,在与同学的相互影响中,逐渐改善。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相处,不乐群的不在少数,可见“群育”的重要性。“修己善群,以己融群,群己相得。”“群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凝聚力和包容度,而且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群育”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后,一是目标明确,采用多层次目标管理法,团队分工明确,协调合作。二是资源配置最优化,以项目为纽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员的有效合作。三是主动性增强,子项目是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后确定的,项目实施的活动由年级导师或学生设计,强化了自我管理,师生的主动性也更强。
学校通过“高中全员导师制学生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群育”活动的需求点。问卷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通过对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户口情况、成长环境、家庭范围、父母教育水平、父母职业等信息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情况。第二部分是问卷,通过业余时间父母常做的事情、父母的教育方式、学生对家庭的感受、成长中的烦恼和压力、是否愿意接受导师的帮助、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与导师交流,交流的频次要求等问题来了解学生受导的意愿和对导师角色的期待。
问卷中问到“如果需要指导,你最想获得哪些方面的指导?”有49.74%的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处理”,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把“人际关系类”指导作为导师指导的重要子项目之一。同时,在“人生规划类”“学习方法类”“心理疏导类”指导中建立子项目,探索建立良好的导师与学生关系,使全员导师制成为“群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问到“当你有压力或委屈时,通常会怎样?”有42.93%的学生选择独自生闷气,而有34.55%的学生选择找人倾诉。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也可以设置“压力的应对与健康心理”或者“有了压力闷在心里,真的是坚强的表现吗?”等子项目。
当学生被问到“你最喜欢用哪种方式与德育导师交流?”学生的绝大多数选择“QQ或微信”,然后是“课后面对面的个别交流”,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不妨设置“运用网络信息手段与传统面对面交流教育实效之比较”“师生沟通方式的选择”等子项目。
根据调查的结果,教师们可以群策群力梳理出不同的子项目,并分为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两类。一类是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群育作为导师制的工作内容,另一类为导师制的工作方法。通过解决导师角色中容易产生的导师权威、年龄代沟、家长—导师—学生复杂关系等问题,使全员导师制得到更好地落实。
三、项目化管理视角下高中全员导师制实施的路径探析
(一)高中导师制“群育”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有效地指导“群育”活动项目化管理工作,我校在“思敬书院”求真堂中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部、年级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四级管理机制。
1.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校长和书记担任,委员为各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对实施导师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确定推进导师制的方向、计划,审定导师名单,负责根据项目部汇总的资料和调查情况,对项目进行最终审批。
2.项目部。由学校学生发展部成员组成,负责根据学校的工作重点、工作规划、学生的需求,确定《“群育”活动计划》,并负责受理子项目的申报、日常运行管理,以及监督和评比。
3.年级项目负责人。由年级组长担任,充当项目化管理制度的宣传者,信息的传递者,各项目的总联系人、协调人。
4.项目负责人。由负责子项目的教师担任,根据《“群育”活动计划》制定项目申请书,进行项目规划,根据情况对项目进行修正,实现项目目标。
(二)高中导师制“群育”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制度体系
1.双向选择制度
师生之间采用双向选择制度。学生填写《导师意向表》,设置第一、二、三选择,原则上按照学生选择意愿分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优先满足其导师的选择意愿,甚至可以为其提供多位导师,实施多对一策略,提供“群育”的有效措施。
2.检查监督制度
项目部负责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全程监督。定期检查导师填写的学生成长档案、导师是否与学生每周谈心一次、《导师工作手册》的填写情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情况、年级组每月一次的项目导学例会召开情况、项目是否按申报内容进行、是否完成预期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
3.导师研训制度
结合学校“思敬书院”建立導师研训机制。①齐贤堂(名师工作室):学校特聘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或利用二工大的专家资源,对导师进行辅导和培训。②返璞馆(个性化书屋):收集、汇总各年级子项目方案的设计、成果展示、个案的汇编等,提供学科指导类、德育教育类(心理疏导、生涯指导等)、项目研究类藏书。③乐业坊(德学讲坛):召开导学例会、项目组研讨交流、案例会诊等,或开设相关讲座(学生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
4.评价激励制度
完善导师制绩效方案,依据导师施导学生数,按一定比例计算工作量,发放导师津贴。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通过定量(导师工作手册记录情况、学生个案记录情况等)和定性(学生评分,导师自评、导师间互评、学校综合评分以及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满意度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导师进行考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学年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教师本人的评优和职称聘任挂钩。
(三)高中导师制“群育”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基本程序
1.项目申报阶段
项目部确定全员导师制下的“群育”活动的子项目,由年级项目负责人组织和动员导师们选择子项目,导师可根据施导学生的普遍特点,选择所要承担的子项目或者开设新的子项目,志同道合的导师组成一个子项目组,推选出子项目的负责人。子项目组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学生调研,进行实施项目的整体设计,上交项目申请书。
2.审批立项阶段
项目部对项目申请书进行分类初审,提交管理委员会审批。经审批后,公布通过立项的子项目,并根据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提供项目启动所需的帮助。审批项目可以根据项目的热点性、需求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考量。
3.检查跟踪阶段
年级组项目负责人和子项目负责人之间必须严格遵守项目申请书中的计划,围绕“目标管理”这一核心,负责监督项目运行情况,及时反馈项目组信息,并对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协助解决。
4.验收评比阶段
项目结束后,各项目负责人将所有与项目有关的资料上交项目部,并配合项目部进行审核和验收。同时,邀请的专家组和管理委员会对项目进行最终评审和反馈,评选出优秀项目、合格项目及不合格项目,组织表彰和经验交流。
四、高中导师制“群育”活动在项目化管理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导师管理方面
我校高中教师队伍中有一批新教师,只有一到三年的工作经验,对学生的施导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措施。特别是刚毕业的教师,应付新教师专业化培训和日常的教学任务已经很吃力了,没有精力当“导师”和承担项目任务。有些老师本身就担任多个年级或班级的授课任务,工作量大,再承担导师工作,有点不堪重负。可见,青年导师的培养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导师的分配管理机制需要在后续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二)关于项目质量管理方面
我校规定导师每周的谈话次数、按阶段填写学生成长档案、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络、汇报项目实施的情况、按期上交《导师工作手册》和《项目工作手册》等,这些资料是考察导师工作状况、项目推进程度的重要依据。但是我们说项目的质量取决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满足度,指导学生解决成长中各类问题的有效度和学生合群乐群的表现,但这些难以在现有的考评机制下得到全面的反馈和体现,所以需要制定出更公正、合理、简便易行的质量评价机制。
综上所述,项目化管理在师生“群育”导师制工作中的应用,是全员导师制背景下,对导师工作方法进行的创新,必将有利于学校导师工作进一步整合工作资源、提高工作效益。同时,项目化管理又对“群育”导师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导师制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是有力提升德育工作的新手段,也是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