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干部需求及激励机制研究

2021-10-04汪静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激励机制乡村振兴

汪静

摘要: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驻村干部制度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机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干部是关键性力量,因此,仍要继续发挥以驻村干部为代表的基层工作人员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剖析驻村干部面临的工作困境,立足于驻村干部自身诉求,探讨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驻村干部“内部驱动力”,使其成为国家帮扶政策的传递者和执行者。

关键词:乡村振兴;驻村干部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9-0126-07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驻村干部制度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机制,在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驻村干部制度是党和国家机构向农村派驻干部,以协助和督促村级组织完成各级党政部门下达到村庄的工作、指导村民自治、推动农村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一项工作制度[1]。驻村干部以行政介入的方式“外嵌”到乡村社会,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对农村产业、文化发展以及基层组织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是落实国家扶贫政策、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性力量。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提出“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期,一些驻村干部存在不主动开拓、畏首畏尾、不愿动心思考虑乡村振兴路径的现状[2]。同时一些驻村干部在工作中也面临能力不足、工作适应慢和权责不清等困境[3]。工作环境差、家人不支持和工作成就感得不到满足等造成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4]。此外,对驻村干部工作考核不合理、补贴福利较少和社会尊重感缺乏等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5]。

本文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驻村干部的需要与激励所面临的困境,探讨如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满足驻村干部合理需要,充分激发其“内部驱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驻村干部需要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驻村干部激励之间的关系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人的需要可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马斯洛提出的这五个层次需要同样也适用于驻村干部,五个层次的需要在驻村干部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满足驻村干部的诉求,有利于改善驻村干部的工作条件,提升驻村干部的工作动力,进而提升精准扶贫效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还揭示出,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当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这一层次的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将会降低,需要满足更高层次需要才能对人的行为产生激励作用。根据这一理论,构建与驻村干部各项需要相关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驻村干部的工作动力。

(二)驻村干部各项需要的构成要素

笔者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结合驻村干部的工作实际,深入研究驻村干部的各层级需要及其构成要素,见表1。

二、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驻村干部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驻村干部在生理需要方面面临的困境

1.工作繁杂、压力大

驻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复杂琐碎,需要填报的表格以及收集的资料往往数量惊人。据报道,中部某县的一位驻村干部在半个月之内要填写的各类表格多达近百个,这些表格大部分需要手工填写还不能涂改。除此之外,还要整理各类材料、参加各种推进会、深入贫困户进行调查等等,这些繁杂的工作导致驻村干部的工作量严重超出负荷,睡眠和休息时间难以保证,某省报道称,短短1个月就有多名驻村干部累倒在扶贫工作岗位上,这无疑给驻村干部在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2.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

驻村干部的“驻村”地点基本都是一些条件落后的贫困村,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经常出现用水、用电、交通以及住宿问题。某驻村干部曾这样描述:“住所,一张小床、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张画像。屋子密封也不好,冬天寒风呼啸,只好整个人缩进被窝。除了冷风拍打玻璃,四下寂静无声,整个人像是掉进了无边黑暗的隧洞,时间变得无比漫长,仿佛一切失去了意义。”[7]还有些驻村干部住在农民的自建房内,下雨的时候出现漏水和停电的情况,上网、洗漱等都存在问题。艰苦的工作环境使驻村干部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在工作中出现负面情绪。

(二)驻村干部在安全需要方面面临的困境

1.驻村干部的人身安全难以保障

人身安全一般包括人的生命、健康、人格以及名誉等方面的安全。由于驻村干部工作负荷重,休息不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河南省项城市财政局袁文臻书记由于超负荷工作突发高血压,再如江西省某县驻村干部何东华在所驻村庄圆满通过国家精准扶贫验收工作后被查出患有淋巴癌。从生命安全的角度来说,在驻村帮扶过程中,由于安全难以保障,驻村干部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2019年6月,广西驻村干部黄文秀在回村救灾抢险路上不幸遇难。这些事例表明,保障驻村干部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

2.驻村干部的职业安全难以保障

驻村干部是各级政府选派的能力和素质较高的优秀干部,但他们同样面临职业方面的威胁。驻村干部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有些单位因为工作需要,会安排其他人员从事驻村干部在原单位的工作,使驻村干部面临职业威胁。还有部分驻村干部回到原岗位工作时,由于长期远离工作岗位从而显得生疏和不熟练,其工作成果难以得到认可,从而影响评奖评优和升职晋升。事业编制的驻村干部晋升空间小,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也是他们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驻村干部在社交需要方面面临的困境

1.家庭关系受到影响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驻村干部要常年驻扎在乡村,长期和家庭成员分居两地,对家庭关系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驻村干部夫妻之间缺乏沟通使双方关系紧张;二是驻村干部长期和孩子分离,不能照顾老人,导致代际矛盾突出。有驻村干部表示,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再加上工作需要,两年内大部分时间要奋斗在扶贫一线,严重影响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和谐会严重影响驻村干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

2.社会关系难以维护

驻村干部常年驻扎在基层农村,与原來的工作单位和生活环境逐渐脱钩,他们的精力也大多投入帮扶工作中,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除此之外,驻村干部工作的贫困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语言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给驻村干部带来交流障碍,因此很难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例如西藏、青海、云南及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通话普及率不高,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独特,沟通问题成为驻村干部开展工作的重大障碍,给驻村干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四)驻村干部在尊重需要方面面临的困境

1自我尊重不足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往往只关注扶贫对象的脱贫信心,通过扶智扶志等措施使贫困人口摒弃“要我脱贫”“等靠要”等错误倾向,有效提升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其实,满足驻村干部的自我尊重需要同样重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对驻村干部开展工作的“内生动力”给予更多关注。在帮扶工作中,由于面临全新的工作环境,驻村干部很难做到信心十足,甚至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同时,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不少驻村干部也存在本领恐慌。由于上级部门没有明确出台操作层面的相关文件,部分驻村干部不敢放开手脚大胆探索,怕“多做多错”。因此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帮助驻村干部树立信心,提高对自我的认同感,促进驻村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2.社会尊重缺失

驻村干部是各级单位选派的优秀干部,但对于驻村而言,却是外来人员,在工作中,他们的地位和威望远远比不上村里的干部。一方面,缺乏村干部的尊重,由于驻村干部的某些职责与村干部的职责重叠,容易引起冲突,甚至出现村干部绕过驻村干部自行决策的现象。例如豫中某村的驻村干部发现,一些小型的项目申请和建设都是村干部私下决定的,自己毫不知情;另一方面,一些村干部会故意为难驻村干部,意在将其赶走。例如某驻村干部到达驻村地点后,村委会给其安排了一间没有任何家具的房间,并且趁其周末回家的机会,以接受计生委检查为由将其行李物品搬出。以上都是典型的不尊重驻村干部的现象。社会尊重的缺失使驻村干部面临工作责任很重但身份地位较低的困境,使驻村干部的作用和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五)驻村干部自我实现需求面临的困境

1.思想觉悟不高

一些驻村干部往往以外来人员的心态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事别惹事”的工作态度,甚至产生消极应付的工作情绪,再加上驻村帮扶工作条件艰苦,这类驻村干部很容易出现“厌战”“畏难”“懈怠”等不良情绪,这都是政治素质较差、思想觉悟不高的表现。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基层帮扶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明确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和使命。消极态度不仅影响驻村工作的开展,更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2.理想抱负难以实现

大多数驻村干部都希望在驻村工作中有所作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也即在工作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但由于上述困境,理想和抱负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一些驻村干部因此会动摇甚至放弃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工作中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帮扶项目,对一些长效性的项目置之不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三、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重构驻村干部激励机制

(一)满足生理需要的举措

1.精简工作内容,保障休息时间

解决驻村干部工作繁杂、压力大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精简驻村干部的工作内容,在帮扶过程当中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简化一些不必要的表格登记以及无效工作,让驻村干部将精力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困难上,提高帮扶工作效率。2017年7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发布,通知明确指出,要从减少填报表格的数量、减少检查考评的次数、减少会议活动的次数、减少发文的数量、调查研究规范化以及加强监督问责力度六个方面来释放扶贫干部的工作精力;另一方面,要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对于加班加点的上限作出硬性规定,保障驻村干部的休息时间。只有工作量在正常承受范围内,作息有保障,才能有效激励驻村干部,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2.改善生活环境,缓解心理落差

对于驻村干部生活环境较差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措施来解决。首先,保障驻村干部用电、用水以及交通和住房等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可以考虑为其提供生活补贴。例如陕西某县整合各项资金,保证驻村帮扶干部“有饭桌、有洗浴间、有水厕、有卧室、有取暖设施”,还给驻村干部配备了一些家用电器,提高了驻村干部的生活条件;其次,为驻村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例如陕西某县为了让驻村干部安心工作,积极展开“暖心工程”,对其办公、通讯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工作条件加以改善。这些举措可以有效解决驻村干部在生活方面的基本需要,从而激励他们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

(二)满足安全需要的举措

1.提供医疗保障和人身安全保险

为解除驻村干部在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后顾之忧,要向其提供医疗保障,定期安排体检。例如,江西某县为130多名驻村干部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活动,给奋斗在一线的驻村干部送去关爱。海南某县也为全县4651名驻村干部免费提供价值600元的健康体检套餐。这些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还可以给驻村干部购买人身安全保险。例如江西泰和县筹集资金50多万元,为该县所有驻村干部购买了人生意外险。这些举措有效保障了驻村干部的健康安全。

2.做好职业安全保障工作

一方面,要有公平合理的岗位晋升机制,让优秀的人才有机会从事更重要的工作,以此来激励驻村干部的工作动力。例如,河南某县曾在扶贫工作方案中明确规定每次提拔任用干部时,脱贫攻坚干部任用比例不低于60%;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对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培训、晋升作出明确规定,积极拓宽驻村干部的晋升渠道,扩大他们的晋升空间,有效保障他们的职业安全,避免在基层努力工作的干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并且,对长期奋战在帮扶一线、能力突出、表现优异的驻村干部可以不受年龄、学历、级别等因素影响,破格录用。除此之外,可以结合地区实际,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待遇保障机制,特别是对那些事业编制的驻村干部给予政策倾斜,从而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保障,激勵他们在帮扶工作中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

(三)满足社交需要的举措

1.想方设法,融洽家庭关系

驻村干部因工作原因导致家庭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必须解决这一后顾之忧。一方面可以通过物质补贴以及政策倾斜的方式帮助驻村干部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和当地的养老机构和幼教机构进行协调,让驻村干部的父母和子女有专人照料。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驻村干部的家人对他们进行探望,并且大力宣传、隆重表彰优秀驻村干部,让其家人理解、支持驻村干部的工作,并以此为荣,从而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安徽某县即开展了驻村工作联谊会,邀请表现突出的驻村干部的家属参加活动,在联谊会上对20多名驻村干部进行表彰。一方面拉近了驻村干部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家庭成员更加支持驻村干部的工作。

2.鼓励维系老关系,帮助建立新关系

满足驻村干部的人际关系需要,一方面要提供支持,鼓励他们积极维护驻村帮扶之前的关系网。例如对表现优异的驻村干部,可在原单位进行宣传和表彰,树立他们在原单位的光辉形象;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在驻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络。例如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入乡随俗,学好土话方言,在工作过程中和帮扶对象多交流沟通,更好更快地融入群众,以减少驻村工作的压力和阻力,获取更多支持,满足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需要。

(四)满足尊重需要的举措

1.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信心

在驻村帮扶工作中,驻村干部经常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帮助他们增强自信、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非常重要。一方面,对于出现本领恐慌的干部,可以通过短期业务培训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提升其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改变考核方式,建立更为宽容的容错纠错机制,为那些怕“多做多错”的驻村干部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创新。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物质及精神奖励的方式激励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河南省淮阳县为了让驻村干部更加有干劲,按照“能力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选拔”的原则,优先提拔重用优秀驻村干部。通过优先选拔任用、给予物质奖励以及大力宣扬和褒奖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驻村干部让他们沉下身、扎得深、有盼头、有干劲。

2.树立权威,保障权利和地位

由于是外来人员,驻村干部往往难以得到村民的尊重,由于和村干部权利重叠,其权利也很难得到充分行使。帮助驻村干部树立权威,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对驻村干部的权利进行规定,禁止村干部越权。如可以用签订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书的方式,明确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责任,避免帮扶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还可以制定驻村干部权责清单,让他们在工作中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对工作突出、表现优异的驻村干部进行公开褒奖和宣传,通过评选优秀驻村干部、拍摄优秀驻村干部宣传片等举措,让他们获得村民的认可和尊重。

(五)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举措

1.提高思想觉悟,破除消极情绪

思想觉悟的提升是自我实现的重要体现,也是个人进步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面对繁杂的基层工作,驻村干部往往产生畏缩情绪,只有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对驻村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水平,如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帮扶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不履职尽责的驻村干部要进行严厉处罚,通过“反向激励”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2.帮助驻村干部牢记初心,坚持理想信念

让驻村干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首先要帮助他们牢记参加驻村工作时的初心,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解读,让驻村干部清楚驻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对那些出现懈怠、畏缩情绪的驻村干部,要通过谈话等方式消解其不良情绪;另一方面,还要在制度层面保障驻村干部有机会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具体可通过薪酬、考核、人事任用、晋升制度的不断完善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激励驻村干部努力提升自我,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兴佐.完善驻村干部制度助推乡村振兴[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3).

[2]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过渡期,干部如何放开手脚[J].廉政瞭望,2021(5).

[3]张画.驻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困境及对策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8).

[4]王蕾,杨柳,潘颖,敖忠智,高婷.贵州省脱贫攻坚驻村干部职业倦怠研究[J].营销界,2021(8).

[5]李作学,张传旺,马婧婧.驻村干部留任工作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2).

[6]胡家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多维解读[J].哲学研究,2015(8).

[7]一位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的驻村感受[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905658318 399328.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激励机制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需求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杰克·伦敦小说《马丁·伊登》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个人对知识深度的自我评价程度与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的关系研究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