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 交班模式提高重症医学科管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0-04陈哲身季凤苗崎仝琦朱绒张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交班交接班医学科

陈哲身,季凤,苗崎,仝琦,朱绒,张玉

(1.睢宁县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200;2.睢宁县魏集中心卫生院,江苏 徐州 221200)

0 引言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收治多种重症患者主要的场所,该学科内患者多病情危重且病情变化较快,具有较高的致死和致残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既往研究认为,医护人员之间沟通也可能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如在两者沟通中出现沟通不当,或交接不当等情况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无意伤害情况,而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可增强患者护理效果,降低交接失误发生率[1]。SBAR交班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交接模式,能够使交接的护理人员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实际病情,并对患者采取下一步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提高医生、患者护理效果的目的[2]。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重症医学科接收治疗的患者采用SBAR 交班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措施,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3 月重症医学科内接收治疗的患者8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 例,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最大为83 岁,最小为23 岁,平均(52.4±2.4)岁;对照组40 例,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最大为85 岁,最小为25 岁,平均(52.3±2.2)岁。两组患者均属于重症患者;排除精神异常、心理异常、不肯配合治疗及护理者;两组患者护理前均知情研究并自愿签署意向书。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沟通模式,方式为:交班前护理人员需先填写交班报告,完成后在护士站完成口头交班,交班内容主要包括新收、出院人数、转入转出院人数、高风险患者、原有患者人数、病区内患者概况、需进行特殊检查患者、重点交班患者情况;口头交接完成后护理人员需到病床交班,主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实际病情,观察病房整体情况。

观察组患者采用SBAR 交班模式:组织重症医学科内护理人员展开SBAR 沟通模式相关知识培训,通过观看多种视频影像资料了解SBAR 沟通的优势和有效性,将SBAR 交班模式与现实工作场景相结合,讲解在SBAR 交班模式中应对环节,提高护理人员对SBAR 交班模式的认知水平;根据SBAR 交班模式制定合理的交班表,对重症医学科相关交班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注意护理人员在交班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患者病情问题以及后续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S:现状,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床号、性别、年龄、住院编号、生命体征等;B:背景,包括患者的主诉、问题的依据及分析等,其中患者治疗背景,包括病情变化诊断、手术、药物治疗手段、相关治疗时间、症状以及治疗前后检查结果等;A:评估,包括患者的异常反应、异常报告值、患者的心理状态、对问题的评估、观察要点,评估患者目前生命体征,观察患者24 h 内病情变化和相关资料分析;R:建议,包括已采取的护理措施、对问题处理的建议,根据患者目前病情现状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规定大致重点护理方向,在交班时,除填写交班表以外,仍需对负责的患者进行口头交接,接班护理人员须了解到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交班时间:计时主要从护士站口头交班到病房床边交班结束为止。

交接班失误事件发生率:包括内容错误、内容遗漏发生率。

医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分值在0~100 分,医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值在90~100 分为满意,对护理分值在81~89 分为较满意,护理分值在80 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满意以及较满意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交班时间以及交接班失误事件发生率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交接班时间明显更短,交接班失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所示。

表1 两组交班时间以及交接班失误事件发生率对比[,n(%)]

表1 两组交班时间以及交接班失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2 分析医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对比可见观察组更高(P<0.05),详见表2 所示。

表2 两组医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重症医学科内收治的患者多见病情危重,在治疗期间患者更容易出现突发事件,需要立即进行抢救,生命体征波动均较大,较为危险[3]。因此,护理交接班应兼顾全面性以及重点突出性,在护理交接班中应避免无重点且泛泛的交接工作,其可直接影响到交接班的工作程序,浪费时间,并降低交接班工作质量[4]。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需求逐渐增长,因此SBAR 交班模式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建立标准的沟通模型流程,提高护理交接班工作质量[5]。SBAR 交班模式是指现状、背景、评估以及建议为主要目标的交接模式,其分别在交接班中显示目前患者一般资料,并观察患者的主诉、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可见患者临床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肝肾功能指标等[6]。而当患者用药后观察患者实际病情,并交流在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保证患者的治疗[7]。SBAR 交班模式在临床交接班中主要包括晨会交接班、床边交接班、医护病情汇报、转科病人交接、护理查房等,其可提供充足且清晰的患者信息,有助于减少不良的医护、护患沟通内容,从而提高医生、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的认可,促进医护、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安全的医疗服务措施,此外,SBAR 交班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为新人提供新的培养模式[8]。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重症医学科接收治疗的患者采用SBAR 交班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措施,研究可见,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交接班时间明显更短,交接班失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可见,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采用SBAR 交班模式能够明显缩短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并降低交接班失误事件发生率;不仅如此,本次研究中还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医生、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由该项研究数据可见,相较于常规交班制度,SBAR 交班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医生、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护、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采用SBAR 交接班模式可明显提高该学科的护理管理效果,可明显降低交接班失误发生率,相较于常规交接班措施更有利于提高医生、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交班交接班医学科
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查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手术室采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的效果分析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基于轨迹数据的出租车交接班时空分布识别方法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浅析医院多级交班系统功能规划设计与探讨
SBAR交班模式在临床工作能力考核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