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1-10-04鲍红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腹股沟腹膜腹腔

鲍红桃

(泗阳康达医院,江苏 泗阳 223700)

0 引言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位于下腹壁的腹股沟区的缺损而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包块,也称为“疝气”[1]。腹股沟疝分为两种,分别是斜疝及直疝,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也是腹外疝疾病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2]。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上采取开放无张力疝补术治疗,该方法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症状明显且有着较高的复发率[3]。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成为了治疗腹股沟疝的新方向[4]。本研究选取了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采用了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显示,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将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 例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35~68 岁,平均(44.45±4.35)岁,其中单侧腹股斜沟疝20 例、双侧腹股斜沟疝8 例、腹股沟直疝10 例、一侧复合疝2 例、两侧腹股沟疝不一致的5 例、复发疝为5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8 例,年龄36~70 岁,平均(45.08±4.64)岁,其中单侧腹股斜沟疝21 例、双侧腹股斜沟疝10 例、腹股沟直疝8 例、一侧复合疝4 例、两侧腹股沟疝不一致2 例、复发疝5 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资料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开放无张力疝补术治疗,治疗方法: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进行腹股沟疝手术常规切口,从腹外斜肌腱膜到提睾肌依次进行切开,露出疝囊后进行游离,若疝囊过大,则可先进行切断,然后对近端处进行缝合,对远端处止血后可放置一旁,然后植入腹膜前疝修补片到腹膜前间隙并使下缘覆盖股管上口,接着缝合疝环处腹膜横筋膜并缝针,缝合后固定腹膜前疝修补片,关闭疝环,最后在腹股沟管后壁展平平片,分别在腹股沟韧带、联合肌腱及耻骨结节等缝合并逐层进行缝合则手术结束。

观察组进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补术治疗,治疗方法:采取常规的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插入用于观察的套管,然后分别放入5 mm 和10 mm 的套管在腹直肌外两侧,先从颈部将腹股沟疝的疝囊牵引到腹腔,利用腹腔镜进行操作,若腹股沟疝已降入阴囊,则让腹股沟疝留在原位置,接着从腹膜缺损处将腹膜通过腹膜的前间隙向四周游离,再明确腹横肌弓状缘、腹壁下血管及联合腱等每个环节,使用巴德3D补片卷好放入腹腔去覆盖其缺损的地方,且先从肌耻骨孔中缓慢展开到对整个疝内环口进行覆盖、Hesse-Ibach 三角区及股环,最后进行缝合腹膜,然后观察伤口出血情况且进行放气,最后结束手术。

1.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后的下床时间和疼痛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对比

经过对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要比对照组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

经过对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后的下床时间和疼痛时间比对照组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对比()

3 讨论

研究数据显示,每年有将近70 万的美国人口患有腹股沟疝,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且这一数据在逐年上升[5]。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该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对其发病原理、机制等认知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效果也得到进一步研究[6]。通过实践及研究发现,腹腔镜下进行腹腔腹膜前疝补术的清晰看到疝囊位置,以保证顺利进行手术,对于手术进行麻醉的作用是为了松弛患者的腹肌,从而可以对患者建立气腹并清楚看到腹壁,减少因盲勾、盲穿等情况造成损伤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7]。在术中采用后入路的途径能够很好的对患者的腹壁内部进行展现以及显示其结构,以便于更好的治疗[8]。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及复发率要比对照组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治疗后情况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下床时间、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得知,治疗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下进行腹腔腹膜前疝补术治疗更有效,通过治疗后,减少了腹膜撕脱缺损及腹膜外出血等意外情况,避免对骼外血管的损伤,减少患者的疼痛症状,因此该疗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进行腹腔腹膜前疝补术对治疗腹股沟疝有着显著的疗效,该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疾病的不良情况及复发情况发生,对临床治疗腹股沟疝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腹股沟腹膜腹腔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2例腹腔妊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