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实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1-10-04陈文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心肌梗死

陈文明

(泗阳县中医院,江苏 泗阳 223700)

0 引言

在近几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1]。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变化很快,死亡率和残疾率很高,所以临床上的救治压力加大,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病情极为重要[2]。本文主要就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实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组5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35~75 岁,平均(59.21±11.4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0~77 岁,平均(60.19±12.0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两组的诊断结果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了解并同意本次实验,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病人没有手术用药禁忌和药物过敏历史。排除标准:(1)病人患有严重的内在内脏疾病或器官性疾病;(2)患者患有精神科疾病或者认知与沟通有障碍;(3)病人有相关药物过敏史和手术禁忌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术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静脉注射替非罗班联合进行治疗,做好患者有关生命体征等工作。将适宜的导管从股动脉进行插入,在冠状动脉口对肝素进行注入,对患者实施动脉造影,进而可以将病变血管远端植入导丝,置入冠状动脉支架,促使冠状动脉内的血管重新成形。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病情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个阶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 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一种通畅血管、加速心肌血流恢复、有效掌握抢救病人最佳时机的外科手术冠状动脉再成形术[3]。冠状动脉再成形术主要用于消除动脉狭窄,加速血流,满足患者心肌正常运作所需的血流量和氧供应[4]。治疗效果明显,该治疗方法的优势是能够使患者治疗的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的疼痛,保持患者的身心健康,让患者在治疗时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在手术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对该治疗方式的心理接受度较高[5]。与溶栓的治疗方式相比,患者的更能够接受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人群广泛,能够充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治疗效率提高[6-8]。

本研究表明:患者在经过两种方式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缓解患者的病情痛苦,提高治疗效率与效果。

综上所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治疗方式更加高效安全,改善患者的症状与预后效果,缓解患者的患病痛苦;但是由于是有创治疗,所以在治疗时应该有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提升成功率,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