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教学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应用研究
2021-10-02陈雅莉
陈雅莉
摘 要:所谓思辨指的是思考和辨析,思辨能力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前提。相对于老版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而在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地侧重于阅读技巧的教学,而对于阅读过程中如何深化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则关注度不够。因此,本文研究思辨性阅读教学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对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教学进行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综合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
引言:语文作为人文基础学科,不仅是我国母语文化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弘扬继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的魅力在于感知语言的生动,精神的延伸,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是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然而,在高考应试压力下,高中语文教学逐渐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偏重技术性讲解和应试技巧的传授,学生习惯性接受教师的上课模式和套路,对知识的吸收停留在表面,缺乏探究和质疑精神,语文课堂的生命力日渐衰落。为改变僵化教学的课堂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阅读量的增加,对培养学生思辨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出新目标。因此,加强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研究,有利于从根源上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输出和灌输式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思辨性阅读的内涵和意义
(一)思辨性阅读的内涵
顾名思义,思辨就是思考和辨析。思辨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希腊哲学体系,指的是在理性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随着西方教育体系对思辨概念的延伸,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潮逐渐兴起,与认知心理学高度契合,成为目前教育界推动学生能力发展的主流思想。一级教师余党绪是国内最早开展关于“思辨想阅读”实践的研究学者,他认为思辨性阅读指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以批判的精神去解析文本的教学方法。思辨性阅读应包括阅读态度具有批判性,阅读技巧具有探究性,阅读过程具有思辨性。
综上,本文认为思辨性阅读指的是阅读主体在解析文本语言、分解语言环境、体验文字感知等表面因素基础上,通过文本解析,提出质疑、判断辨别、反复反思、探究辨析、形成意见,即通过融合自己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对文本所包括的精神和价值观大胆质疑和求证,以透过现象去探究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并能进一步形成具有独立见解主体意识的阅读过程。
(二)思辨性阅读的时代性
早2014年11月举办的“经典作品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研讨会中,巢宗祺教授指出:“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引入思辨教学是基于当前阅读教学中的一次重要探索”。巢宗祺教授主张将思辨性阅读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中,以突破高考压力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探究精神的教学禁锢,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健全学生人格,弘扬优秀文化,发展学生思维的核心意义。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十八个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也对该教学目标、教学时限和学分要求进行了规定。由此可见,我国教育部门和教育学者已经关注到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力求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思辨性阅读在推动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思辨性阅读应用于统编版新教材的意义
与以往不同版本的几个教材相比,统编版语文新教材在选文的收录上更具多样性和典范性,教材增加传统文化诗词和阅读比例;在文化体系上,更具开放性和时代性,不仅更加注重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收录更多地国外经典名著,以此构建学生多元化多民族性的文学体系,提升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和审美精神。
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统编版新教材加入《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要求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思考和辨析作品内涵和背后的精神文化,能通过阅读整本书,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辨析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知识体系和精神能力的发展。
思辨性阅读则高度契合了统编版新教材培养学生目标的要求。因此,将思辨性阅读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中,既是提升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趋势的新要求。
二、思辨性阅读应用于统编版新教材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
本文选择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百年孤独》(节选)作为教学案例,对如何将思辨性阅读策略应用于长篇小说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
针对《百年孤独》中人物形象众多、名字冗长、情节跳跃等困难,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百年孤独》(节选)应明确如下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节选内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2.提炼小说人物,了解故事情节,对重点人物形象进行思辨解析;
3.梳理课文人物和情节,对作品背后的深意进行探究。
(三)教学设计和实施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对《百年孤独》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和小说构架对《百年孤独》进行整本书的介绍。让学生大致了解到《百年孤独》是围绕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成败铺展故事,从魔幻现实主义、生态学视域下、跨文化视角、拉丁美洲的孤独等方面解读。
1.思辨一:如何构建人物关系结构,并对重点人物关系形象的分析
課文内容一开始就写道:“马孔多变了样”,这种变样体现在一条永久的商道开通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进行了市镇整治,丽贝卡来到之后传染了全镇“失眠症”及“失忆症”,此后故事展开铺叙,人物开始浮现。
通过段落分解,教师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梳理,梳理人物关系图,对人物主次进行划分。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提炼”和“概括”,即对主要人物进行提炼,并对文本的主要意思进行概括,提取核心内容,进行信息整合。
2.思辨二:文本是否体现了“孤独”主题,孤独真正含义是什么?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设立问题:选课文中如何体现“孤独”的主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学生在对本文进行阅读后,有的学生认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种植巴旦杏树,但使树经久不衰的方法却秘而不宣,多年后人们不知是谁人种植,所以其内心是孤独的”;也有学生认为:“在吉卜赛人在马孔多扎营的问题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镇上的人们总是意见不一样”;有的学生认为:“丽贝卡的失眠症总是发生在独处的时候,所以丽贝卡是孤独的”,但在经过学生讨论、思考和总结后,学生发现:整个布恩迪亚家族没有沟通,相互之间想法不被理解,整个家族的人心理上的压抑使得他们各自以不同的形式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无法摆脱百年孤独的循环命运,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孤独。也是马尔克斯对布恩迪亚家族孤独的最终解释。
3.思辨三: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在对本文进行解析之后,那作者创作《百年孤独》的意图就只是为了阐释孤独的含义吗?教师在抛出问题后,这就要求学生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和课文内容,对作品背后的深层意图进行理解。
学生在结合作品背后、作者生平和文章内容后,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和思考,最终理解到是马尔克斯以积极的心态思考着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结束苦难的途径。这部作品包含了马尔克斯对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摆脱西方文明对其的精神侵略的期许,也包含了马尔克斯对拉丁美洲温暖而深厚的感情。
(四)教学成果评价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之后,筆者发现学生对《百年孤独》的理解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之上,更能通过人物进行小说主旨的解读,推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在思辨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讨论,相互辨析,从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小说人物阅读教学。
三、思辨性阅读教学应用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策略分析
(一)以培育学生思辨能力和核心素养为目标
思辨性阅读的教学应立足于高中语文学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素养模块。因此,教师在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导案的设计,应做到在课本之外,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篇目、指导思辨阅读、展现阅读成果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以多样性文本阅读促进学生思辨的发展
思辨性阅读综合了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用思维能力进行开展,这就要求学生应多元化多样性开展文本阅读。例如:通过新闻等实用类文本培养自己的实用性思维,提升社会适应性;文学类文本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论述类文本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培养逻辑推理和思考能力;通过多样性文本阅读,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打破单类型文本带来的思维局限,培养学生多元阅读兴趣,推动学生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思辨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思辨的过程和能力
思辨性阅读其本质就是一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挖掘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阅读过程。思辨阅读的前期可以由教师帮忙设置情境和问题,但中后期需要将这种质疑的能力由外在驱动转变为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
第一,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思辨阅读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和求索。因此,语文教师应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平时应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只有学生具有内在的质疑精神,才能点燃思辨的火花。
第二,培养学生求证能力。有了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在对阅读文本的解析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表面文字进行逻辑推理、概括归纳、引申辨析,从而为自己要求证的问题提供论证和论据,以推动思辨能力升级。
第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辨的结果需要表达,除了文字表达之外,以活动组织或讨论辩论的形式让思辨在语言中深化,学生通过表达不仅有利于对思辨结果进行归纳,还有利于提升学生沟通水平。
结束语
本文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为载体,对思辨性阅读教学进行探索,旨在通过探讨思辨性阅读教学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应用路径,对高中语文阅读与表达教学进行开发,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参考性建议,为推动践行高中语文新课标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4-9+18.
[2]胡建军.浅析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J].时代教育,2017(4):71-72.
[3]陈琳.思辨性问题设计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古诗文阅读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8-10+129.
[4]余党绪、聂建平.张震麒.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学语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