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庐:“微法庭”释放大能量

2021-10-01赵晓思陆杨洁万笑影

浙江人大 2021年9期
关键词:桐庐县庭审人民法院

赵晓思 陆杨洁 万笑影

“麻烦给我的游客来一杯mojito,我喜欢阅读她游览时的眼眸,而我的服务永远不结束,芦茨的治理制度已经很管用……”

位于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畔的芦茨村,青嶂环抱,碧波荡漾,村落依山而筑,意境如画;一首芦茨善治版《mojito》更是唱出了芦茨村以“法治乡村”建设为抓手,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生动实践。

而在芦茨村“法治乡村”建设进程中,芦茨“微法庭”是不得不提的一个特色法治阵地品牌。通过“微法庭”,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线上调解、法律咨询、网上立案等各类司法服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

近年来,桐庐县人民法院以“三类标准”推进“微法庭”建设,利用村(社区)现有办公设施,通过“一屏一线一终端”把“移动微法院”“浙江解纷码”“庭审直播”等司法资源下沉到村(社区),提供指导调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助推县域社会矛盾纠纷“只反映一次”改革纵深发展。截至目前,桐庐县203个村(社区)、4个经联社实现“微法庭”全覆盖。

打造家门口的微型司法服务站

2021年6月4日,一场特殊的庭审正在进行,承办法官在法院审判庭内,原告尹某在凤川街道园林村“微法庭”,被告陆某在家中,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在线庭审。

原来,2019年6月,被告陆某因资金短缺向原告尹某借款2万元,约定借款期限一年,期限届满,尹某却聯系不上陆某,遂诉诸法院。

“受理该案后,正赶上疫情反弹,原被告又分处两地,我们决定通过‘微法庭指导双方进行线上庭审。”桐庐县人民法院江南法庭的办案法官说。

最终,经法官耐心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在线签署调解协议。“微法庭”的便利性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今年,“微法庭”工作被纳入桐庐县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2021年法治桐庐建设重点工作清单,县人民法院优化制度设计,根据村(社区)人口数量、矛盾总量,因地制宜推出“ABC”三类建设标准,大力推进村(社区)“微法庭”建设。

“A类‘微法庭适用于人口总数大、矛盾纠纷多的村(社区),要求配置专门办公场所、硬件设备、调解人员等,并开通网上立案、线上调解等服务功能;B类‘微法庭适用于人口数量较少、矛盾纠纷不多的村(社区);C类‘微法庭适用于诉讼案件、信访案件极少发生的村(社区)。”桐庐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晓燕介绍。

在人员配备方面,每个“微法庭”都有对应的联络法官提供专业指导,村(社区)也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引导;调解过程中,根据案件难易程度,邀请村干部、乡贤、乡镇街道综治人员、联络法官等参与,实现简单纠纷基层调、复杂纠纷指导调、重大纠纷联合调。

一端系着基层群众,一端对接法院法官,同时发挥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各自优势,实现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2021年上半年,桐庐县人民法院通过“微法庭”联动化解基层已发或潜在纠纷967起,一审民商事收案数相较于2017—2019三年平均值下降10.45%,万人成讼率下降14.21%。

培养具备法治思维的调解队伍

一根网线一个屏,“微法庭”打通了地理界限,与当地法院形成了一张合力解决问题的“网”。

“乡村属于熟人社会,在组织调解时主要依托村干部和乡贤。他们可以利用社情民意熟、群众工作能力强等优势调处村民之间的纠纷。”桐庐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袁来红表示,随着法治乡村建设的推进,矛盾纠纷调解需融入更多专业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亟需培养一批熟悉当地情况、具备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的基层“法治带头人”,“这也是‘微法庭的一大使命”。

常态化的法律专业知识培训、联络法官实战化指导调解便是培养“法治带头人”的强大助力。

前不久,桐庐县人民法院接到孝门村“微法庭”、富春江镇司法所发出的联动调解邀请,请求法院参与调解一起因安装电灯不慎坠落死亡的案件:廖某经建材店老板刘某安排,在给吴某经营的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安装电灯时,不慎从10多米高的横车上坠落身亡。

人命关天。面对这样复杂的案件,没有法律的支撑,村里来调解,帮任何一方说话都容易被另一方指着鼻子“骂”偏袒。于是,参与调解的富春江镇孝门村党委书记刘国群马上通过“微法庭”向联络法官寻求帮助。在两次长达10多个小时的调解过程中,法官对死者、建材店、机电制造公司的责任作了解释、分析和梳理,引导当事人理性看待问题,同时村调解员、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从人情世故方面劝说,最终就赔偿金额及付款方式达成一致。

“以前由于法律知识有限,一些矛盾调解起来比较吃力,也不敢去调解。” 刘国群坦言,很多农村干部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是一个原则:摆平。“但实际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了‘微法庭后,有法官作指导、当后盾,我处理起纠纷来更有底气、更能服众。”

“诉源治理,绝对不是用‘压的方法,把诉讼‘压下来,也绝不是‘和稀泥,通过双方无原则的退让息事宁人,关键还是摆事实、讲道理,尤其要讲法律的道理,让双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边界,然后双方都退回边界以内。”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马永双认为,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和解,皆大欢喜,“一团和气”里面,其实有对法律的尊重与敬畏,这也是“微法庭”相对于一般调解机制更有价值的地方。

搭建百姓身边的普法课堂

“打球被撞伤,能否索赔?”“邻居可以继承遗产吗?”2021年5月18日,在城南街道仁智村文化大礼堂,桐庐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为村民上了一场生动的民法典普法课。

2021年,桐庐县人民法院开展“百家微法庭 ‘典亮新元年”法治进乡村活动,通过“微法庭”,以“现场讲课+课件展播”两种形式,将民法典普法讲座送到全县群众家门口。

要治标,更要治本。调解只是就事论事,想要真正把矛盾消灭在萌芽、化解在源头,还是要让更多的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而“微法庭”就是扩大普法覆盖面的有效渠道。

“目前,已开展集中宣讲27场次,累计开展视频宣讲180余场次,宣讲覆盖桐庐县18个美丽乡村3.0首批综合示范村和4个“三服务”联络村(社区)。” 朱晓燕介绍。

随时将庭审现场搬到村(居)民家门口,是“微法庭”的一大特色。据了解,“微法庭”依托网络庭审直播平台,根据村(居)民需求,提供“菜单式”庭审直播和点播清单,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土地承包、职务犯罪、酒驾、互联网金融诈骗、保健品诈骗等类型案件通过庭审直播或者点播方式组织村(社区)群众观看,由主審法官在庭审结束后以案释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群众法治意识,营造懂法守法氛围。

此外,通过“微法庭”载体,桐庐县人民法院开展下基层大接访、大走访活动,联络法官深入一线,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主题,开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调研;结合“三服务”2.0版及“民呼我为”专题实践,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减负担活动,创新普法载体,实现普法资源下沉,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释放助推基层治理的法治力量

2018年9月,杭州首个村社“微法庭”在临安区上田村揭牌成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11月,杭州在全市积极推广“微法庭”工作模式。桐庐县立足自身特色,“微法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突破村落、社区,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各角落、各领域。

2020年4月24日,桐庐县首家金融“微法庭”在县农商行挂牌成立,对县域范围内金融借款合同、信用卡等纠纷实现“快速高效”的多元化解。

“我们还探索建立分层联络机制。”桐庐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林星介绍,除了在各村(社区)成立“微法庭”工作点,还在桐庐县矛调中心成立“微法庭”工作室,在各乡镇(街道)矛调中心成立“微法庭”工作站,形成“室站点”三级联动机制。

县级工作室负责牵头抓总、考核指导,乡镇工作站负责承上启下、指导村社,村社工作点负责调处纠纷、日常运转。通过“室站点”三级联动,形成“法律专业优势+熟悉社情民意”合力,共同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推进诉源治理。

此外,深化法院与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良性互动,通过“微法庭”协助法院完成委托送达、执前督促、执行调查等事项,系统集成纠纷预防、矛盾调处、诉讼指导、执行协助等功能,形成矛盾纠纷调处源头化解全流程闭环。

“微法庭”之“微”,不单指法庭本身之“微”,也是指法庭面对的事务之“微”。“事情虽小,却是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 朱晓燕表示,下一步,要在深化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完善员额法官绩效考核、加强司法需求技术管理、打造乡村治理司法服务共同体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推进和完善“微法庭”建设,把“微法庭”打造成为实现社会基层“善治”的利器。

猜你喜欢

桐庐县庭审人民法院
沧州市运河区人民法院以党建促队建、促审判
操场上真热闹
高邑县人民法院 7天成功调解17个案件
民事庭审优质化的标准
安平县人民法院:知行合一践行“两学一做”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态民生品牌”——访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施建华
以仲裁的视角看人民法院“审执分离”的体制改革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
桐庐县:科技编织“桐庐梦”
桐庐县完成34个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