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程落实“四个自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1-09-30付朝阳

高考·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思政课程核心素养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阶段中的“拔节孕穗期”,需要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落实“四个自信”教育来提高自身政治核心素养,坚定理想信念,以此才能筑牢精神根基,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思政课程;四个自信;核心素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因为它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从中学思政课来看,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群体;但与此同时,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于当前社会多元复杂信息的辨识能力有待完善,这就更需要做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牢固的思想意识,以更好地服务于未来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由此可以认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对于做好思政课程建设、培育学生完善的思想政治品德负有首要、重要且必要的责任,这种责任既是来自党和国家的政治使命,也是来自自身职业立德树人职责的坚决贯彻。

为此,加强中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正确认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思政课程就要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前哨站,思政课教师就要成为推动思政课程改革、落实“四个自信”教育的排头兵。笔者结合本校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推动中学思政课程“四个自信”教育的可行之策,即:以本校课程资源和学生生活资源为依托,以政治学科理论知识为杠杆,在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四个自信”相结合,实现立足本校、切实可行的政治课教学。

一、基于“四个自信”,挖掘和充实教材资源

培育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利用好和发挥好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特别是思政课“核心素养”包含的“政治认同”与“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四个自信”是紧密关联的。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巧妙地把核心素养目标落实与“四个自信”有效结合,并进而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呢?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不断探索,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专题教学时,结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对我国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核心概念的相关论述,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报刊、书籍等线上、线下多元渠道相结合的信息搜集方式,对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并且要求学生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使其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在大量的史料和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切身体验、感悟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制度、理论上的优势,加强自身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感与自信心,自觉形成“制度自信”的思想意识。

教师要注重引用和选取中国近现代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性分析与比较判断,从内心坚定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拓宽相关主题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制度保障”和“正确道路选择”、“正确理论指导”、“优秀文化引领”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明确其各自内涵,在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同时提升其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利用好、发挥好自身学科优势,牢记“四个自信”对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在主题教学中融会贯通“四个自信”理论教育,不断唤醒学生对于“四个自信”的思想意识。

二、讲好“四个自信”,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为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工具便利。思政课教师在利用自身学科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注重运用学校网络平台,借助多媒体资源来发现、收集新时代的正能量好故事,以网络技术作为教师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有力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共和国勋章”授予者李延年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影音感受英雄事迹,培育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与仰慕之情,深刻认识到现在我们之所以能享受到平静祥和的生活,乃是无数个像李延年一样的坚强战士在背后的默默付出与坚强守护。因此,笔者在讲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专题时,通过将李延年英雄事迹宣传片以在线形式进行播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在教师带领下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将自身人生发展与践行“道路自信”相结合,让学生深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应当成为一个爱国者的应有心态。

坚定制度自信,在讲授我国的政治制度时,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了视频《使命》,帮助学生了解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之所以奋勇直前、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而甘愿付出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正是基于心中对党和国家所赋予历史使命的坚守与负责。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专题教学中,将这一学习资源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并且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制度的探索与发展之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定充满坎坷与磨难,但也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有着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决心,有着对自身道路、制度的自信,才能不断攻坚克难,成就今日。

此外,在“四个自信”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理性客观关注时政事件。引导学深正确看待,理性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成因及其产生了严重影响,教师应向学生揭示这种骚乱活动背后所隐藏的西方反华势力妄图通过扰乱香港来遏制中国全面崛起的不轨图谋。并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如果说把中国比作一艘劈波斩浪、奋勇前进的巨轮,要想在诡异多变的世界风浪中不致迷失方向,就要有自己坚定的航向。这一航向,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牢记“四个自信”,讲好身边故事

在新时代,涌现出无数优秀人物及其鲜活事迹,思政课教师要有时政的敏锐性,将身边的典型事例引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善于有效把课程资源与相关典型事迹进行有机结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选好主题素材,注入时代气息。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惧风雨战胜一切前进中的困难,取得一系列伟大的成就,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鲜明制度优势体现。教师通过在鲜活事例为议题,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伟大时代精神不仅中华民族精神具体时代体现,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精神层面生动体现,有助提升学生对于“四个自信”情感认同。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好网络平台,充分开展思政课程的主题教育活动,指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围绕有关的重要论述,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政治与生活》中关于党的性质及执政理念和有关基本理论理解,并从知识学习进一步内化为理念认同,最终达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四、坚定“四个自信”,为党育人

爱党、爱国是思政课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政课教师应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坚定对党的信心,善于依托教育资源,把培育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形成热爱党和国家的自觉意识。一方面,思政课程教师要有为党育人的责任心,将培育学生成为忠于党和人民、服务党和人民的后备力量作为自身职责,讲好党史、讲好英烈事迹,通过向学生讲解优秀共产党人奉献国家、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中学生要有为党成才的使命感,通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政治觉悟,结合其他文化课程学习,将自己锻炼为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以报效祖国作为自身远大志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重活用新时代的新故事,如“浪遏飞舟”、“嫦娥舞袖”、“北斗望月”、“蛟龙探海”、“天眼”、“悟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项目的实施以及国之重器的诞生,都充分体现了在共产党人领导下,我国高精尖科学技术水平的伟大发展与突破,其背后都闪耀着共产党人为国尽才的理想抱负。

五、弘扬“四个自信”,为国育人

古语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其三观的正确形成离不开思政课教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学生自身对周边生活的深刻体察。思政课教师既要善于循循善诱,又要善于“就地取材”,不断挖掘现实生活中蕴含着爱国情怀与报效国家理想信念的典型事例,以此教导学生“以小见大”、“以大见小”,通过不同的事例帮助其领悟背后所体现出的杰出人物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善于用好英雄的生动事迹,阐释其为国为民的言行背后所体现的深厚爱国情感。国家重视表彰英雄模范,正是因为他们在言行举止中所体现的强烈示范作用,能够对全社会尤其是价值观念仍处于型塑期的青少年群体产生深远持久的正向引导作用。在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环境中,文化竞争的作用日趋重要,因此,培养中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让中学生这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接班人能够保持文化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信念,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华文化的自觉传播者,正是思政课教师的教育职责与时代使命。

思政课教师应牢记并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程建设、立德树人、“四个自信”等重要论述的精神,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努力探索思政课程改革,增强思政课程爱党、爱国教育的思想性、亲和性、针对性、实效性,发挥教师的立德树人职责,帮助学生在正确思想价值引领下,成长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辛向阳、朱大鹏.坚定“四个自信”,青年不能“缺位”[J].人民论坛,2017(14):120-1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作者简介:付朝阳(1968.8-),男,汉族,甘肃武威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思政课程核心素养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