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09-30洪友谊
洪友谊
摘 要: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时空观念,是学科本质的体现,居于基础地位。如何在高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结合“新航路开辟”的教学,从历史事件时空精准定位、凸显历史阶段特征、中外关联、古今贯通、与其它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新航路开辟
2013年,为了适应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变化,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作为配套,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也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其中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最大变化之一,成为各学科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就历史课程来说,要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历史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发展的,任何历史事物都离不开具体的时空。对此,德国史学界有过生动的比喻:“历史有两只眼睛,一只是年代学,一只是地理学。”[1]可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最具学科本质的特征体现。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逐步转向“素养立意”,越来越重视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考查。原来的高中历史教材,采用模块加专题的编写模式,时空连续性无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茫然,新编统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个缺陷,但特定历史事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中外关联反而弱化了,再加上学生初中普遍不重视历史学科,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往往是碎片的、孤立的,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很难建立完整的时空体系,无法真正实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正因如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探索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途径显得特别迫切。
如何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明了什么是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2]这种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贯彻落实于平时课堂教学中,做到润物无声。以下,笔者就如何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结合“新航路开辟”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对历史事件时空精准定位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知道特定的史实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3]在历史教学中,要将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与特定的时空紧密联系,进行精准定位与叙述,最好能够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就让学生印象深刻。在“新航路开辟”教学中,笔者在新课导入中先提出部分西方历史学家的观点:“14到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同时通过多媒体投影1420年和1620年欧洲人所了解的世界地图变化。设问:世界被发现指什么历史事件?1620年与1420年相比欧洲人所了解的世界地图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引出这一时期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善用新航路开辟的示意图,明确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时间及路线,让学生明确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的往东和往西各两条具体航线。
二、将特定历史事件放在在特定时空考量,凸显历史阶段特征
“我们在时空观指导下认识历史,实质上是对一定时空下历史阶段特征的认识,是对一定历史特征和环境下历史事件、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发展变化的认识。”[4]新航路开辟的教学,必须凸显15世纪左右欧洲历史阶段特征,也就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引导学生将新航路开辟与这一时期的其它历史事件、现象有机联系起来。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黄金白银等贵金属需求量增加;《马可·波罗游记》更刺激了欧洲人“寻金热”;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传统的商路,造成了商业危机;当时文艺复兴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人的主体地位的提升,人的探险精神被激化出来,人们对世俗美好生活的追求得到彰显;再加上西欧人热衷于传播基督教的宗教情怀、西班牙葡萄牙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以及相关航海地理技术的进步。这一切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技术等多个角度很好地解释了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16世纪欧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中外关联,注意横向空间联系对比
在同一时间背景下,将不同空间相似的事物进行横向对比,把握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不同空间框架下解读历史。横向空间联系对比一般采取中外关联方式,在介绍新航路开辟经过时,教师可以关联明朝的郑和下西洋,这两件几乎发生于同一时期的重大航海事件,又因为所处时代背景不同,有许多不同之处。针对这两个历史事件,在简单介绍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设计几个问题: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相比有何突出之处?当时东西方远洋航行从背景上看有何不同?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时间、规模、目的等多个角度理解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将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15-16世纪中西方这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考量,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等多个角度全方位解读历史,更好地理解中西方不同的历史走向,构建中外关联的历史框架体系。
四、古今贯通,注意纵向时间联系与梳理
纵向时间联系与梳理是指随着时间的发展,单个事物或者整个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时间轴,以更直观的方式体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对于学生而言,时间轴对于建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厘清发展线索,揭示事物的本质,提高对历史的感知有着重要作用。”[5]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影响之一,是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如何让学生理解世界市场,教师可以利用时间轴。通过图1的时间轴可以一目了然了解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脉络,理解世界市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主义发展而形成的,本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服务的,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这个时间轴,可以看出新航路推动了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在世界市場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更好凸显新航路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
五、与其它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最本质的体现,所以,历史学科其它核心素养一般都离不开时空观念的支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时空观念无处不在,在教学中要将其与其它核心素养有机渗透结合。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教学中,教师提供相关材料:“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美国的联邦法定节日‘哥伦布日’,以纪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大陆。但它也是美国最具争议的节日之一。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设置如下问题:不同人、不同国家为什么会对同一历史事件评价产生争议?请分别从西欧、美国、世界、文明、非洲、印第安人、中国、意大利角度对新航路以“……之路”重新命名,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从不同时空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以史料和所学知识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描述和解释过去,将时空观念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有机结合。为了对新航路开辟进行总结提升,教师可以提供以下图2和图3,要求学生根据这两幅图,提取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片史料,结合中外相关历史知识,站在古代中国和近代欧洲这个不同时空角度,从航路范围、航路主导者、航路对外方式、航路主要交易产品等入手提取海上商路变迁的信息,并用相关所学知识给予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的解释,这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也很好体现了时空观念素养与历史解释素养的有机结合。
此外,时间与空间是相互依存的状态,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正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时空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出于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养,还是出于高考功利性的需要,我们都必须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牢固树立时空意识,注重将特定历史事物置于具体时空下考察的思维方式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转据石璋如等著.《中國历史地理》下册,第579页,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4]曹大梅、张秋生.《谈历史时空观素养的考查与培养——以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第6期
[5]支正霄.《2015-2019年全国高考Ⅱ卷文综历史试题中的“时空观念”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博硕论文,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