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
2021-09-30杨茜茜
摘 要: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其中明确提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课堂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师的“教”这一活动与学生的“学”这一活动的融合,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界专家有不同的看法,褚宏启从四个角度来认识核心素养“第一,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不是全面素养;第二,核心素养要反映‘個体需求’,更要反映‘社会需要’;第三,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甚至也不是‘基础素养’;第四,核心素养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体现‘本土性’的要求”①。王艳萍认为“核心素养,即‘关键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养,是反映个体需要及社会需要的素养”②。尽管人们对核心素养的解释不同,但从中能看出核心素养是关乎个体发展需要及适应时代变化需要的一种关键素养。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使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具体化,同时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创新精神,要求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因此,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个体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所具有的必备品格、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种综合素质。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伴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迅速变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逐步提高。只注重知识掌握,忽视能力发展已不再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改变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灌输现状,培养学生丰富视野
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强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兼顾探究问题能力的锻炼;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兼顾审美情趣和责任意识的情怀培养;有助于改变课堂注重落实教材基础知识,忽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的去了解所学知识,这远远比灌输知识要好的多。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更强调培养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遇到的问题自主思考,查阅资料解决或是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解决这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搜集材料进行解决问题,这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约束,增加社会参与
在历史课堂上,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模式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而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也反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学生有一定程度上的核心素养,会带动自身人文素养和情怀的提高,他会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家国意识,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会参与。
(四)有助于推动新课改的完成
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及考查水平,引起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重视。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光学生受益,教师自身史学素养也能得到很大提高,此外,还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新课改的落地生根。
三、历史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史学专业素养比较低,而他们所教育的对象是已经具有自主意识和思辨能力的中学生,面对中学生提出来的学科问题,部分老师表现出招架不住的态势。一部分历史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研读不够,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历史教师在教案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使他们的设计得到有效落实,这说明他们所编写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案及作业等注重被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课堂教学不能完全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流于表面。
与此同时,笔者还发现部分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味。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要考虑教材、学情等方面,在充分准备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有的历史老师不加任何辨别地去复制网络资源,他们没有考虑到网络资源有的内容是真实的、但是也有很多虚假内容。网络课件是怎样的,老师就怎么讲;教师参考用书怎么说的,老师就怎么做,这说明了教师创新偏少,教学方法单一且乏味。笔者认为原因在于,首先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只需要让学生学会该学的知识就已经完成教学目标了;其次,教师教学理论没有及时更新,片面重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改正将会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极大地负面影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存在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程度不够,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片面注重教学实绩考核,抑制老师创造力。
(二)学生方面。在学校中,问及学生学习方面的情况,普遍存在学生喜欢读历史故事,不喜欢思考、探究历史问题及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现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片面注重死记硬背,认为只有牢牢记住课堂上的知识才能考高分,并不注意学习方法,这也说明了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与理解不足。部分学生表现出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度不高,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或者是学生对于教师教学内容的适应能力不强。学生之间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存在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倾向。笔者认为,原因在于:由于自身素质所具有的差异,学生之间学习效率有高有低,再加上他们在学习上有多有少,又容易受到学习环境和家庭条件的影响。此外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更大,对枯燥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一直被要求,服从教师安排,听从教师讲解,所以存在没有创新思维的问题。
四、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只有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是教学活动的交流双方,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利用高超的教学手段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笔者结合在核心素养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有哪些。
(一)深入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的知识观、教育教学观和评价观。教师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学生知识掌握和考试分数,努力在课上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深入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及其含义,精准掌握五大核心素养的特点与功能,深刻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个体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历史学科单一素养的培养,也要注意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综合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应注意从三个维度去设计,分别是学期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应注意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割裂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情,教法等,使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不偏离教学实际。最后,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对所设目标进行评价,可以选择过程性评价或其他评价方式,以便考量学生具有的核心素养程度。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学习冷战、两极格局瓦解等史实,养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显得很空洞、过于简单,同时对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的指向也比较模糊。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目标做一下修改,使之更能适应学生学习,可设计成:“认识冷战的发生,尝试辩证分析两级格局瓦解和苏联解体,养成唯物史观;认识冷战、两极格局瓦解和苏联解体的时空观念”,这样,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的培养目标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可明确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认真分析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
新课标是教师分析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紧紧向新课标靠拢认真分析教材并进行整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教材中的各个模块,准确把握对各模块所涉及的史事范围、重要事件、焦点问题,巧妙地在解决以上问题时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联系起来。整合教材内容可以根据模块中关键学习问题,重点学习内容等方面设计综合性的学习主题,例如对史事进行横向练习、纵向比较等。
(三)树立新理念,实施高效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不能向以往灌输知识一样去给学生灌输核心素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中养成核心素养、在做中养成核心素养。教师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点,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全员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落实。
(1)实施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与当下时间距离较大,要使学生充分认识、感受所学内容,最好的途径就是由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学生亲自去感悟、理解。例如在讲“新中国成立”时,教师可以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并且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增强了对这一重要史事的基本认识,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
(2)问题引领式教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是依靠对现成结论的死记硬背,而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一定要以问题引领作为教学的着手点,设计的问题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激发学生思考。此外,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養具有重大意义。
(四)实施多元化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预设教学目标及时进行评价。可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例如:自评、师评、组评等方式,同时应注意评价语言要恰当、准确,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以便调整教学活动。
结束语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通过学习慢慢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创新精神等,对于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1):1-3.
[2]王艳萍.论核心素养的含义、特征及本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3):93-95.
作者简介:杨茜茜(1995.08—),女,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