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A理念的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

2021-09-30徐文辉杨真铭夏凌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6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徐文辉 杨真铭 夏凌波

[摘 要] 基于OBA理念,即成果导向教学法,对风景园林一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研究,紧跟新时代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风景园林卓越创新型人才。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简述学校学科背景概况和OBA概念与特点,分析在该理念下理论与实践环节如何培养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提出风景园林专业建设优化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 OBA理念;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课题项目] 2020年度浙江农林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基于OBA 理念的风景园林一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2013110234/20)

[作者简介] 徐文辉(1968—),男,浙江义乌人,风景园林硕士,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负责人,城乡园林规划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城乡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以及乡村绿道发展模式的创建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6-0145-04    [收稿日期] 2020-12-08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具有综合性特征,表现为课程与实践环节较多的特点,宗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当前主要课程都配设了实践环节和综合实习,部分学生依托开放式教学体系参与具体的实践项目,对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质量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走马观花”、实习地点更换较频繁、实践考核不统一等现象。因此,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求,我校风景园林专业还有以下提升空间:一是改变重理论轻实践为理论与实践并重,二是加强教学课程之间衔接,三是规范实践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四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围绕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如何有效改进和提升实验、实习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值得深入研究。

OBA理论起源于美国,强调了准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风景园林专业具有明确的实践目标,运用OBA理论的教育指导思想更强调社会适应性,注重“能力成果”而非“学业成果”,为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开阔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思路。OBA的有关理论与风景园林实践教学需求契合度高,有必要将OBA理论融入风景园林专业建设中,针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成果作为教学的导向,优化现有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OBA概念与能力培养需求

OBA全称为“Outcome-based Approach”[1],可理解为“成果导向教学法”,这是当前受社会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手段。OBA理念的关注点较普通培养方法不同的是,它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结束后所获得的能力成果。通俗来说OBA教学法是将学习时间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一)OBA理念对风景园林本科生培养要求

对标普通高等学科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OBA理念为导向,找出风景园林本科生培养要求,明确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实力。

致力于培养科研管理、规划设计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注重实践锻炼和综合能力提高相互结合。本专业重点培养立足江南、面向全国,以卓越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适应国土和人居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掌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拔尖创新型人才。继承和创新江南园林技艺,对接蓬勃发展的江南风景园林产业,引领地区产业发展,服务地方城乡风景园林建设。

秉承OBA理念,解决实践教学中的各类问题,进行反向设计[2],即以成果为导向,聚焦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反向推导进行合理教学设计以保证这一成果的实现。进一步明晰实践内容的衔接和融合。以OBA理念為指导,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是明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回答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价四方面问题。

(二)风景园林一流专业对能力培养要求分析

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针对性就业的同时加快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有关学生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重要教学。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需要学生的综合发展,掌握多方面、多领域的理论知识,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掌握专业领域实时动态,加强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培养创新型人才。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本科专业以培养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态性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3]。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3]。对标普通高等学科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国内外一流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融入本校人居环境学科群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的课程群,找出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培养要求,明确通过实践课培养学生以下四方面能力。

1.认知能力:能够辨别风景园林各组成要素,理解各要素的组合方法。

2.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力:具有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表达与协调能力:具有表达设计的综合能力,具有项目相关的组织、协调、合作和沟通能力。

4.创新意识与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具有开放的视野、批判的意识、敏锐的思维及创新设计能力。

(三)与社会、实践需求进行结合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学科,随着城市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风景园林的建设会更加强调回归自然,找寻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根据国家发展建设规划及社会需求,为适应当前发展的新形势,要求风景园林专业需要融入更多的新内容,这也正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目的和源动力。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有所改变,需要我们更新传统观念,紧跟时代脉搏,合理增加相关理论课程设计,如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类课程,城乡规划类课程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学科、多领域发展,为社会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型人才[3-5]。

二、實践环节与课程映射关系的分析

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学和科学探索围绕的核心,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专业研究,都需要对关键问题进行分析,都需要全面掌握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明晰了培养目标能力体系与课程体系映射关系,将专业综合能力进行分类,相应类别对应其相应课程。(见图1)我校在实践环节建设上,根据其性质分为独立性、集中性和分散性实践教学三大环节,合理分配课程时序,增加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一)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序

基于OBA理念,反向推导,根据目标导向,筛选实践课程,调整实践内容;厘清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整合一门或多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并合理安排教学时序;增加专业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加入科研项目的实验内容。

(二)设置实践课程的有关标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统一与固化实践环节,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授课内容标准,包含三方面内容:实践场地的固化、实践内容的标准化、实践过程的统一化。

(三)规范实践课程的考核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四阶段实践课程要求,通过“递进式”任务布置,从教学层面制定阶段性考核指标,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几率,激发学习兴趣,尤其在大三大四阶段,增加第三方(企业)考核比重,从主观与客观层面持续改进探索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考核体系。

(四)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定期聘请风景园林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企业高管针对社会需求、行业发展情况对风景园林毕业生进行跟踪评价和用人单位反馈测评,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为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五)针对核心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模块设计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形成了具有一定针对性教学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素质。

三、实施措施

做到基于OBA理论,以成果为导向,反向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对标培养目标,发现问题差距所在,继而基于OBA理念持续改进,优化教学体系,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实践课程标准化建设管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规范实践课程考核,随时跟进学生学习质量与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具体方法如下(见图2)。

(一)实现虚拟仿真与实体实验的有机结合

在植物类实验项目开设上,以实体实验为主,针对设计类实践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

(二)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组织学生利用校内实验基地开展综合实训,建立对园林企业的初步认识和理解。校外,利用合作教育基地与合作项目,开展实习、教育与科研训练,使学生快速适应工作状态。改变传统校外实习模式,变参观式实习为测试式、问题式实习。实习前,学生自主了解设计全过程,带着问题去工作中找答案。

(三)建立合作教育模式,实现学习到工作的纵向连接

合作教育模式是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合作教育基地实习工作、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设置企业奖学金实习机制等。

(四)邀请现场专家到校讲课或指导实践,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

除了开展实践外,邀请行业专家到校,为学生授课或开设讲座,参与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促进学生在设计中综合思考的能力提升。

构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考核、教学评价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模块,构建完整的“四实”实践教学体系,分别为大一的认知实习(新增“园林测绘”实习)、大二的场地营造(新增“场地营造”实训)、大三的竞赛实战以及大四的业务实训。其中“场地营造”实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地,从设计到施工,打造“浙林花园建造节”。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红玉.基于“结果导向教学法”的课程实验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54-58.

[2]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32-39.

[3]张晶晶,吴晓华,赵宏波.中美两国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以浙江农林大学与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5):73-78.

[4]刘滨谊.学科质性分析与发展体系建构——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思考[J].中国园林,2017(1):7-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2020-1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

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Based on OBA Concept: Taking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U Wen-hui, YANG Zhen-ming, XIA Ling-bo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A&F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3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Outcomes-based Approach, the resul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keep up with the needs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new era, and cultivates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 of landscape that adapt to the new era. Taking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BA, and analyzes how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inks under this concept.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Key words: OBA concep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