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带入医学课堂
2021-09-30乌都木丽胡尔西旦·阿布都米吉提阿仙姑·哈斯木
乌都木丽 胡尔西旦·阿布都米吉提 阿仙姑·哈斯木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等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流学科建设”以及“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此高等医学教育需要提出大胆的改革构想,从而真正建立学科、专业、课程 “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医学教育中为扩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科之间融合,达到立德树人之目标,我们提出在医学课堂中与思想政治内容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环节,弘扬科学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创新,为中国医学的诺贝尔计划贡献力量。
[关键词] 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病理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新疆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金“基于互联网、数码显微模拟、翻转课堂三位一体的病理学教学模式研究”(YG2019101);2017年度“十三五”重点学科(高原学科)(2017-1)
[作者简介] 乌都木丽(1989—),女(蒙古族),新疆博州人,医学博士,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病理学教育研究;胡尔西旦·阿布都米吉提(1990—),女(维吾尔族),新疆克拉玛依人,医学硕士,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病理学教育研究;阿仙姑·哈斯木(1974—),女(维吾尔族),新疆乌鲁木齐人,医学博士,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病理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6-0009-04 [收稿日期] 2021-03-01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等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流学科建设”以及“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而实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仅需要加快科研脚步,更需要围绕学制改革、教学重点转移、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式变革等方面,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大胆的改革构想,从而建立学科、专业、课程 “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1],因此我们提出在医学教育中带领学生关注并了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研究成果,弘扬科学精神,以期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诺贝尔奖一直都被视为各领域最重要的荣誉之一,全世界获得诺奖人次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381人次)、英国(132人次)、德国(108人次)、法国(69人次)、瑞典(31人次)和日本(27人次),相比之下,日本自2001年提出“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后,19年间获得19个诺奖,平均一年一个。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成为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创造了中国医学的最高荣誉,拉近了中国与诺贝尔奖的距离,使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再遥不可及。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医学院校需要在注重意识形态工作的同时,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将学生推向世界舞台。以病理学课程思政为例,我们在病理学教学中将结合课程思政,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的科学职业素养和医学人文融入课堂,带领学生了解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科研成果及生平故事,以此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的医学的发展,带领中国医学冲刺国际前沿。
二、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带进医学课堂的意义
素有“医学之本”之称的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需研究生理状态下和疾病状态下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临床体征之间的联系,从而正确诊断疾病。病理学是每一位医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和实践经历,也是每位病理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在课堂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能将各学科内容融会贯通,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和認识,从而掌握疾病的病理过程。
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科研结果和生平故事带进病理学课堂,既能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又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其他学科与病理学联系的认识,还能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提高对自我的要求,不断挖掘潜力,培养创造力,对医学生的一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最终能成为推动我国医学事业进步的栋梁之才。
三、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融入课程思政
医学课程思政可以定义为:在医学类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政理念、历史文化、医学人文、职业/科学素养、健康中国、时代精神等元素,达到立德树人之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致力于服务健康中国的医学家和科学家[3],因此在课堂中可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多种角度融入课程思政中。
(一)把科研成果里的时代精神作为课程思政内容带入医学课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对医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者的表彰,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医学各行各业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医学的教学中可以找到合适切入点,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中,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激发学生课后继续了解和探讨的兴趣。以病理学课程思政为例,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1)在讲到慢性炎症的结核性肉芽肿或传染病的结核病、伤寒等时可以提到1905年摘走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德国医学家罗伯特·科赫[4]。他有许多举世瞩目的开拓性成绩,如分离出伤寒杆菌、分离出结核病细菌、发现炭疽热的病原细菌——炭疽杆菌、发现鼠蚤传播鼠疫、发现采采蝇传播睡眠症、发现霍乱弧菌、发明细菌照相法、发明了预防炭疽病的接种方法、制订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科赫法则等,向同学们展示医学领域的泰斗巨匠罗伯特·科赫对医学事业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随后带领学生回到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肉芽肿的病理特点的学习,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回归到病理学的重点,使得学生更好的吸收病理学知识;(2)在讲到消化系统疾病的胃炎和胃溃疡时,提到2011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他与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予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学生会对中国能够聘请外国国籍的院士充满好奇心,也能感受到我国对医学发展的重视,还能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对医学的影响,一举多得,发散思维,更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3)在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和治疗时,提出青霉素的发现使得典型的四期病理变化和并发症都不再多见,同时引出1945年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和提纯者弗洛里和钱恩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6],结合青霉素的发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医学发展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将诺贝尔奖的时代精神自然的融入本节课中,使学生对大叶性肺炎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研成果背后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时期的医学发展,为更好的学习医学知识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