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声促融合

2021-09-30吉顺权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心理健康

吉顺权

[摘 要]随班就读目的在于促使特殊儿童回归主流,与普通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由于这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较慢,与班级其他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敏感的他们有时甚至会认为自己被抛弃,导致自我封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结合具体案例,从原因分析,策略指导,情感体验等方面探索教师如何选择适合的时间,运用适合的方法,给予适合的力量,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中。

[关键词]心理健康;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94-02

【案例描述】

班上一个叫海洋的孩子,与众不同。与他父母的几次谈话中,笔者了解到他的基本情况。他是独生子,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学龄前便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没有上幼儿园,不会沟通,周围孩子也不愿意跟他玩,造成了语言上的交流障碍,影响了智力的发展,学习比较困难。海洋的父母均高中毕业,无不良嗜好,言语举止落落大方。

针对案例中的这种情况,笔者采用了综合性的辅导对策来解决。首先,笔者训练海洋的常用语言,使其尽快地能够与人正常交流。接着,鼓励海洋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让他感知班集体生活,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接着筆者不厌其烦地指导他书写,不断地给他鼓劲。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终于能独立完成作业了。同时,笔者特意为他制造了帮助同学的机会,并借此在班里极力表扬了他。在评价时,笔者力求他能在学习上有所收获。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海洋变得自信,上进,书写也端正多了。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海洋不能与人很好沟通,很难适应集体生活。究其根源,笔者认为:(1)非确定因素造成智力发展滞后,造成了发展的差异;(2)海洋的父母忽视了学前教育,错失了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3)海洋从小不善于与人交流,长期待在家里,产生负面情绪,缺乏有效的行为模式。

为了有效帮助海洋同学,笔者采用了“调整认知,改善关系;调控情绪,提高兴趣;正向引导,建立自信;沟通信息,提高效率”的策略,成功地使海洋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确立了自我意识,满足了其对爱的渴望,使其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也从简单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一、调整认知,改善关系

笔者认为提高海洋的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有助于他积极融入集体,更好地与周围的人群进行交往。一段时间的语言强化学习,使他与人交往的欲望似乎强烈了。笔者还鼓励海洋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使他体验到融入集体的快乐与温暖。这些举措改善了海洋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满足了其爱的需要,提高了交往信心。

二、调控情绪,提高兴趣

平时上课,笔者经常挑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激起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潜力,用积极评价激励着孩子锐意进取,使他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从这些简单的学习活动中他体会到了成功,奠定了自信的基础。

三、正向引导,建立自信

笔者经常为他制造一些可以帮助别人的机会,让其拥有满足感。比如,有意安排他帮助班上某位同学,并在班级里极力表扬他,要孩子们都要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他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其他孩子也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在那一刻,他一定是感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四、沟通信息,提高效率

为了更好地帮助他,笔者与其父母及时沟通。每天放学,笔者主动与海洋的家长联系,共同商议如何帮助海洋。低标准、严要求,力求他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适应学校生活,更为了将来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海洋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变得自信起来。经过一年的努力,海洋的进步很大,他能与一般学生一样正常地学习、生活了,身心得到了健康地发展。

【指导建议】

在我们身边不乏像海洋这样的随班就读学生。他们渴望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作为教师,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一 、关注自身,认识自我

1.重视交流,积极关注

随读生往往胆小内向,上课听不懂却不敢提问,学不明就容易分散注意力,作业没完成就不敢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主动亲切地找他们交谈,耐心地为他们讲解,细心指导他们做作业。这样无形中就消除了他们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活跃了他们的性格,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明显好起来,正确的自我意识也随之确立起来。

2.引导合作,融入集体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特意让随读生参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既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课间,他们一起跑,一起跳;课上,他们一起讨论,一起研究;课后,他们一起作业,一起交流……在合作互帮的过程中,同学们自然地把他们视为集体的一员,平等地看待他们。在这样的集体生活中,随读生认识到了自我的存在,融入集体中。久而久之,减轻了他们的自卑感,他们便会喜欢上集体生活。

二 、关注价值,正确评价

1.创造机会,体现价值

随读生在知识上与其他学生存在一定差异,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师需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感知自己存在的价值。

2.及时评价,确认价值

教师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随读生来说,哪怕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评价,肯定他们的每一分努力。他们学会写生字,就表扬写的字有进步;他们衣服整洁,就为大家树立讲卫生的榜样;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就告诉他们,老师就喜欢他们专注的样子。诸如此类鼓励为主、恰到好处的评价会使随读生获得更多前进的动力。

三、关注成长,完善自我

1.遵循规律,减轻压力

儿童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都是依据这样的规律进行的。违反规律的要求会影响学生的成长。针对随读生学科知识落后于普通学生的状况,教师可以降低他们的学习要求,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使他们的心理在正常负荷范围内。

2.把握特色,发展特长

教师要善于发现随读生的优点,鼓励发挥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他们喜欢画画,就鼓励钻研绘画,邀请美术老师进行指导;他们喜欢写字,就手把手地教,练出一手好字;他们讲卫生,就任命为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每天班级的打扫情况和个人卫生。每一个随读生找到自己的长板,并坚持发展下去,便可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资源引领,家校共育

资源教室的合理利用也是帮助随读生的重要途径。教师针对每一位随读生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训练和服务模式,如定期做一个沙盘游戏,时常做做注意力的训练……以资源教室为纽带,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努力,提高适应能力、改善同伴关系、优化家庭教养,合理提升随读生的学习能力。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