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转变: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意无限

2021-09-30杨洋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创意道德与法治

杨洋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时,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整合转变、从课堂控制向学习共享转变、从知识传输向素养培养转变,为学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關键词]道德与法治;定向转变;创意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65-02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建立核心素养培养观念,对教学机制展开创新探索。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束缚和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教师要从更多方面做出努力,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有效落实。如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学科教学向学科整合转变、课堂控制向学习共享转变、由知识传输向素养培养转变等策略,都可以形成更丰富的教学动力,所以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从更多方面展开教学实践。

一、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陷入“满堂灌”的习惯思维窠臼之中,即教师主体意识太强,学生主体被严重忽视,导致教师一味地说教,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效果不好。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学生主体意识的构建,因此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活动,为学生学习服务。身份转型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对应探索,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教师教学思想的成长带来重要冲击,教师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发挥引导、调度、启迪、服务的作用。唯有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自觉进入学科学习之中,才能促使学生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时,在课堂导学阶段,教师先介绍中国近代发展史的相关情况,然后为学生出示一些思考问题:“你对鸦片有哪些了解?”“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危害?”“你了解林则徐吗?”“你对虎门销烟知道多少?”……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自发地进行互动交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建立自主阅读学习认知。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对应解析,为学生提出学习建议,促使学生快速调整学习方向。特别是给学生一些学习建议,要求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展开学习,能够给学生学科学习带来更多的帮助。

上述教学,教师简单介绍历史背景,目的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利用问题展开具体调度,为学生规划清晰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展开具体学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予以提示,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辅助和启迪,这是比较正确的做法。学生对历史事件存在认知短板,教师要做精准引导,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是让学生随意地去学习,而是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权利。教师在学法指导、活动组织、环节调度等方面要发挥必要的作用,为学生做出更多的教学服务。

二、由学科教学向学科整合转变

道德与法治学科带有综合性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建立学科整合意识,不能孤立展开学科教学,要进行拓展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执行学科教学计划时往往是“就事论事”,对教材内容进行集中解读,这无疑与学科整合设计存在一定的冲突。道德与法治学科已经融合了其他学科内容,教师在整合教学时需要兼顾其他学科的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展开延伸性学习,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完成学科认知的构建。同时,由学科教学向学科整合转变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具有更为广泛的实践意义。

教学设计不仅要贴近教材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学力基础,这样才能自然形成学科整合的局面。如教学《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使学生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有直观认识。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记忆搜寻,对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革命事迹做整合展示,并结合课外阅读进行设计。学生开始进行整合性学习,搜集影视作品,还结合语文学科、音乐学科的内容,对学科认知进行对应操作。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和素材。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有的学生介绍北伐的电影内容,有的学生讲述袁世凯的故事,还有的学生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梳理,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知识是零散的,获得的信息也是没有系统性的,教师要给予更多的疏导性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对接性思考,将更多跨学科内容融入其中,丰富学习认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带有综合属性,教师的教学要有兼顾性,鼓励学生展开跨学科思考,这对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促进作用。学科整合不只是教师要关注的,也是学生学习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具体实施时,师生要共同努力,促进学科整合顺利实施。

三、由课堂控制向学习共享转变

课堂控制不仅体现在教师过度说教一个方面,在教学环节设计与转换、学生训练设计与监管、课堂调度与组织等方面,教师都需要充分放权,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学会学习共享。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学生学习和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合作互动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合作,在互助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由课堂控制向学习共享转变体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知和体验。

教学程序启动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做出具体设计和调整,以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学法传授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法支持,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如教学《中国有了共产党》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初步了解红军的斗争史,对红军面临的诸多困难和付出的牺牲有深刻感知,特别要关注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等方面的内容,努力改变自身的思想,形成报效祖国的坚定意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历史方面的画面、视频等信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启迪。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特地为学生设计讲述革命故事的任务:“大家对红军、井冈山、五次反围剿、强渡大渡河等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妨展开信息搜集,找到值得记忆的战斗故事,以便参与课堂讲述活动。”学生对故事有特殊情结,自然给予更多的响应,主动阅读教辅材料,搜集相关的故事素材。在讨论故事讲述技巧和方法时,教师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很多学生都给予积极回应,有的建议讲故事要讲出气势,有的认为肢体语言辅助作用也很重要。课堂展示阶段,学生的学习渐入佳境,收获满满。

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故事搜集讲述任务,要求学生在信息搜集、讲述技巧积累等方面进行共享,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教师单纯给学生传授学法,学生接受会存在一定的局限,而学生之间进行学法探究,其互动性、渗透性会更高一些。同时,教师对课堂进行总体控制,使学生学会分享,将学科教学推向高潮,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操作。

四、由知识传输向素养培养转变

学习知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共性追求,为追求应试目标,教师为学生做更多的知识灌输操作,这当然是不科学的。新课改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主流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要有所体现,以提升学科教学的适配性。道德与法治教学有自身的规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实践体验、社会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感知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由知识传输向素养培养转变是教师教学思想的改变,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展开记忆时,教师要注意避免硬性记忆,可给学生准备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之中建立学科认知,这对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帮助。如教学《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片段,使学生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相关历史有一定了解。在学习“西安事变”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记忆事件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等,然后给学生设计一个创编演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蒋介石被扣押的情节,集体协商设计人物角色、台词、动作、表情等,并现场表演,看哪一个组表现最优秀。”学生接到这个任务后顿时紧张起来,因为要自行设计情节、人物和环境等,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辅导,对学生编排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课堂演绎正式开始,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评价,课堂学习气氛浓郁。

上述教學,教师为学生设计创编演绎的任务,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挑战。学生对演绎活动有主动参与兴趣,也能够在活动中建立认知。教师没有单纯从知识的角度传授,而是让学生进行演绎活动,经历事件的过程,由此建立认知,树立素养培养意识。学生在活动的发起、设计、组织、展示等各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感知体验更深刻。由于学生对演绎活动兴趣浓厚,教师投其所好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学生自然能够形成丰富的学科认知。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这几个转变,给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道德与法治教学会面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消除不利因素,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总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学科整合、促进学习共享、提升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追求的基本目标。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创意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纸品手工艺术创作技法浅析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