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行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9-30张美萍石玮秦澎湃赵吉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4期
关键词:肠腔灌肠直肠

张美萍,石玮,秦澎湃,赵吉

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外科 北京 100120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软化粪便,清除肠腔内粪便及积气[1]。它是肠道疾病手术前常用的技术操作,以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有研究表明,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清洁肠道效果不理想,患者的疼痛感较重,并且插管容易损伤肠道黏膜,增加感染发生危险[2]。对此,本研究对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良,探讨改良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清洁肠道的效果及对肠道黏膜损伤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肠镜检查的2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46,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清洁肠道)和观察组(n=135,行改良大量不保留灌肠清洁肠道)。对照组男性83例,女63例;年龄18~72岁,平均(44.0±13.2)岁。观察组男性79例,女56例;年龄18~79岁,平均(44.6±12.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检查前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1次,拟行结肠镜检查;(2)年龄为18~80岁。排除标准:(1)有言语交流障碍;(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有肛交史;(4)有严重便血病史;(5)合并结直肠息肉病;(6)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7)合并大肠黑变病;(8)合并结直肠炎;(9)有结直肠手术史。

1.3 方法

灌肠方法:两组患者均取左侧卧位,每次取800 mL温开水作为灌肠液,温度39~41°C,灌肠液平面距肛门40~50 cm,灌肠1次后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灌肠前对参与此研究操作及观察的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

(1)观察组:采用改良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灌肠管在插入深度为3 cm时要向患者的后位(背侧)旋转80°~90°,利于灌肠管顺利通过会阴曲,避免损伤肠壁。在距肛门11 cm处有一肠道横襞,灌肠管经过此处时可打开夹子,在肠道内注入少量灌肠液后再继续插管,则较容易通过,灌肠管共插入18~22 cm。

(2)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灌肠管插入7~10 cm。

1.4 观察指标

(1)肠道黏膜情况[3]:Ⅰ级,肠道黏膜无损伤;Ⅱ级,肠道黏膜充血;Ⅲ级,肠道黏膜层破损;Ⅳ级,穿透肠壁。(2)肠道清洁情况[4]:Ⅰ级,肠腔内无残渣沾染,无不透明液体,整个肠腔黏膜准备完好;Ⅱ级,少部分肠腔由于粪便残渣和(或)不透明液体存在,能观察到大部分肠道黏膜;Ⅲ级,大部分肠腔由于粪便残渣和(或)不透明液体存在,只能观察到小部分肠道黏膜;Ⅳ级,固体粪便没有清除,未能观察到肠道黏膜。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灌肠后肠道黏膜情况比较

灌肠后,观察组肠道黏膜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灌肠后肠道黏膜情况比较n(%)

2.2 两组灌肠后肠道清洁情况比较

灌肠后,观察组肠道清洁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灌肠后肠道清洁情况比较n(%)

3 讨论

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灌肠后造成肠道黏膜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较高[5],灌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轻者损伤情况局限于黏膜层,严重者则穿透肠壁,导致肠穿孔。造成肠道黏膜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肠道的解剖特点导致灌肠时对生理弯曲及直肠横襞的肠道黏膜造成损伤[6]。对此,本研究将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良,观察改良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对肠道黏膜损伤的情况及肠道清洁效果,为后续制定临床操作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肠穿孔是灌肠后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合理处理可危及生命。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灌肠造成的直肠穿孔病例[7-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无肠穿孔病例发生,且观察组患者肠道黏膜损伤程度较轻,说明改良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可很好地顺应肠道解剖特点来插入灌肠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肠道黏膜损伤程度。

传统的清洁灌肠,灌肠管插入的深度为7~10 cm[10],当大量灌肠液灌入直肠后,直肠内压强增加,引起直肠壁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反射,患者即刻产生便意,立即排粪。特别是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更易发生“边灌边流”的情况,致使粪质不能充分软化,而肠道清洁不彻底会影响治疗效果。传统的清洁灌肠为了达到理想的肠道清洁效果,往往需要增加灌肠的次数。由于灌肠次数的增多会对痔黏膜及肛裂溃疡处造成反复摩擦损伤,进而加重患者紧张情绪和疼痛的感觉,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惧怕灌肠管反复插入,而且灌肠次数增多还会增加不必要的护理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本研究观察组灌肠管插入深度为18~22 cm,灌肠液更容易灌入结肠,延缓便意的产生,充分软化粪便,因此观察组的肠道清洁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改良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对肠道黏膜损伤情况及清洁效果均优于传统的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

猜你喜欢

肠腔灌肠直肠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