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1-09-29黄河
黄河
摘要: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意识到新时期的历史教学应该及时的转变教学方式,但是由于教师受以往的教学经验影响过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这就使得新时期的历史教学难以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学习,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史料实证是研究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历史图片、实物、遗迹文学作品的考察,可以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尽最大力量去还原一段历史的真实面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使其更加真实有效的去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促使学生找到历史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一、立足教材,创设问题教学情景
初中历史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础,通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以便为学生今后历史的学习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过程便于学生在史料中掌握有效历史信息的过程,有助于构建起史料与所学知识的桥梁,让学生在史料分析与探究中有效解决历史问题,使学生为今后的历史学习以及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素质教育的实施,侧重对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体现,所以,在历史教材中不管是导语部分,还是正文中都会涉及一些历史传说以及故事、史料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建立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同时还可以从侧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从教材为出发点,立足于教材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景,以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地对史料中蕴藏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有助于学生史料分析能力以及提炼能力的促进,实现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
例如,针对《鸦片战争》的教学,由于该教学内容主要包含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等内容,为此,教师便可以从教学重点为切入点进行问题教学情景的创设,围绕“林则徐为何要虎门销烟”为问题,为学生出示两则史料,让学生通过史料解读来寻找有效信息,进而完成对该问题的解答。史料1:“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史料2:“禁烟一物,贻害尤甚……一入外夷,不与中国流通。”;史料3:“连州猺匪滋事一案,因兵丁吸食鸦片烟,临事不能得力……近来各省兵丁,多染此习。”立足于教材,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史料中进行有效信息的分析与提取,进而得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原因主要与银价飞涨、经济与政治受到鸦片威胁等有直接联系。以史料实证为依托创设的问题情景,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同时又能够在史料信息提取与分析中为史料实证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提高学生史料解读以及应用能力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进行培养,要将学生史料解读和应用能力作为主要培养任务,让学生运用史料内容来解决历史知识当中的问题。解读史料必须能从读史料着手,学生自身要能对史料内容进行全面阅读,了解史料中所传达的信息,通过信息来判断其价值,加以合理运用。学生只有结合史料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了解其传达的信息,正确归纳其中的信息,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史料信息应用的能力。
如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述辛亥革命内容时,教师可通过为学生呈现一段史料内容“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通过教师所提供的史料内容能够发现,材料当中陈嘉庚和黄炎培都是讲述救国之路,学生就要能够对材料当中所传达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对其教育救国这一核心信息进行归纳,抓住关键的词汇,反复进行推敲,从而才能真正地解读史料内容。
而在对史料进行运用的过程中,也要能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落实,从全面性要求方面加强重视,将史料当中所表达的核心信息要全面性地运用,如造纸术不能由于《后汉书》当中记载有“蔡伦以树皮、麻头及旧布、鱼网为材料制作出蔡侯纸”就说明是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注重和其他的史料内容进行结合,从而才能真正有助于将史料正确地运用。另外,史料的运用也要能够从发展以及长远的要求相结合,有的史料的提供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的,而在回头看当时的史料内容时,就需要采用发展的角度进行谈论,和历史规律以及趋势相契合。如在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时,可以说洋务运动失败是必然的,因其维护腐朽的封建社会,和历史规律以及趋势相悖。
三、进行课堂问答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教授说过:“教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教学的一切都可以说成是问题的衍生物,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就在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即“问题是教学逻辑的起点”。对此教师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课堂问答教学,其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问题的设计从低到高分成了四个层次:第一,低层次集中型问题,即进行再现性思考,强调记忆和保持;第二,高层次集中型问题,即超越记忆的生产性思考,强调对材料的组织和理解;第三,低层次分析型问题,即批判性思考,强调分析信息,发现原因,得出结论,寻找依据;第四,高层次分析型问题,即原创性和评价性思考,强调作出预测,解决问题。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教师可以按金字塔形式把问题的四个层次呈现出来。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學习方法,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创造便利,逐渐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次进行如下问题的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大体经过有什么?”“根据材料分析产生这些阶段特征的原因有哪些?”“天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依据材料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通过不同层次问题的设计,逐步把学生带入历史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引发了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层次思考,从而为顺利完成教学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好了铺垫。教师还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讲述《资政新篇》的内容,教师还可以讲解天王洪秀全以及东王杨秀清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洪天贵福所写的打油诗:“老爷识见高,世世辅清朝”以及“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借助相应材料的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已经气息奄奄的大清王朝,其作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这一运动的最终失败。培养学生探究以及思辨能力,为高效的历史教学打下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史料实证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严格筛选史料素材、历史文献著作教学以及拓展史料来源等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利用史料实证的学习方法来对历史事件进行自主性分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历史文化学习与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小琴.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45-46.
[2]严立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培养策略探究[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3]钱少珍.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J].学园,2018,11(2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