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SAA、HC-gp39及SF检测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09-29佟立新孙同英丁思悦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亚组影像学肺部

佟立新,孙同英,徐 莎,丁思悦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部分患者可并发支气管肺炎[1]。青少年是本病好发人群,随着目标治疗策略的提出,对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治疗及预后干预逐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2]。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类多基因编码的多形态蛋白,目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急性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患者中均可检测到血清SAA升高[3]。人软骨糖蛋白-39(HC-gp39)是一种新发现的炎性蛋白,与炎性疾病密切相关。此外,血清铁蛋白(SF)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重要的免疫系统调节因子,其水平在多种疾病患者中显著上升[4]。本研究分析血清SAA、HC-gp39及SF在RMPP患儿中的表达,以期研究三者对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206例RMPP患儿作为RMPP组。纳入标准:①符合RMPP诊断标准[5]:有呼吸道症状伴或不伴发热,胸部X线片提示肺间质浸润性、小叶性、大叶性肺实变和肺门淋巴结增大;外周血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和肺泡灌洗液MP-DNA阳性;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 d,仍持续发热,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表现加重。患儿经抗感染、抗炎治疗1周后,仍反复发热、临床症状和(或)肺部影像学表现未见明显好转,予支气管镜灌洗治疗。②患儿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免疫、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心、肺、肝、肾疾病者;③伴恶性肿瘤与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④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者;⑤坏死性肺炎患儿。RMPP组中男110例、女96例,年龄2~14(7.69±2.03)岁,根据病情程度又分为轻症亚组121例和重症亚组85例。轻症亚组患儿有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胸部X线片提示肺间质浸润性、小叶性肺实变;外周血MP-IgM阳性和肺泡灌洗液MP-DNA阳性;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 d,偶见发热,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表现减轻;男65例、女56例,年龄2~14(7.51±2.15)岁,病程10~20(8.97±1.85)d。重症亚组患儿有呼吸道症状并伴发热,胸部X线片提示肺间质浸润性、小叶性、大叶性肺实变和肺门淋巴结增大;外周血MP-IgM阳性和肺泡灌洗液MP-DNA阳性;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 d,仍持续发热,临床症状及肺部影像学表现加重;男45例、女40例,年龄2~14(7.53±2.17)岁,病程12~22(8.86±1.87)d。轻症亚组和重症亚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结果正常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0例小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13(7.73±2.05)岁。RMPP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比RMPP组与对照组血清SAA、HC-gp39及SF水平差异,分析血清SAA、HC-gp39及SF在不同病情程度RMPP患儿中的表达情况。所有患儿均予止咳、平喘、退热、雾化、抗感染等对症治疗,随访结束时统计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MP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

1.3检测方法 抽取RMPP患儿治疗前及对照组体检时空腹静脉血5 ml,25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SAA、HC-gp39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Quidel Corporation公司。SF应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ECL2010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1.4随访方法[6]所有患儿在出门诊后随访6个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31日。观察所有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并行CT检查。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表现基本或完全恢复正常视作预后良好,临床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表现未见改善甚至有所恶化视作预后不良。

2 结果

2.1RMPP组与对照组血清SAA、HC-gp39及SF水平比较 RMPP组血清SAA、HC-gp39及SF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见表1。

表1 RMPP患儿和体健健康小儿血清SAA、HC-gp39及SF水平比较

2.2不同病情程度RMPP患儿SAA、HC-gp39及SF水平比较 轻症亚组血清SAA、HC-gp39及SF水平较重症亚组低(P<0.01),见表2。

表2 不同病情程度RMPP患儿SAA、HC-gp39及SF水平比较

2.3206例RMPP患儿预后情况 随访结束时统计,206例RMPP患儿预后良好154例、预后不良52例,预后良好率为74.76%。

2.4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低体质量儿、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及SAA、HC-gp39、SF与RMPP患儿预后有关(P<0.01),见表3。

表3 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5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多系统并发症及SAA、HC-gp39、SF水平异常是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见表4。

表4 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RMPP发展迅速,可引起支气管扩张、肺不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等肺部遗留症状,远期还易发生多器官损伤,治疗不及时或疗效不佳时会导致较高的病死率[7]。研究表示,早期干预可降低RMPP患儿病死率[8]。

RMPP发病机制包括免疫紊乱学说、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及MP直接侵入学说,目前临床主要倾向于免疫紊乱学说[9]。研究表示,强烈的免疫反应是诱发肺部严重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10]。MP感染患者免疫反应过程中,除产生MP特异性抗体外,还会产生大量交叉反应抗体,因此MP感染可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且免疫反应越强烈,抗原抗体导致的免疫病理损伤越严重[11]。SF是调节免疫系统的重要因子,在细胞代谢与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健康机体中SF含量极低,但在感染、外伤或肿瘤等因素刺激下短时间内会急剧升高,可能机制为:①铁离子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在网状内皮系统聚集,导致SF合成增加;②由于组织损伤和细胞溶解,致SF水平升高;③因炎症对机体组织的直接破坏,引起细胞内SF释放增加[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SF在RMPP患儿中异常升高,且其水平异常是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证实SF作为人体主要的铁储存蛋白,在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SAA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当机体受炎症刺激时,肝细胞在促炎因子刺激下分泌SAA并释放入血,使血清SAA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由于SAA半衰期短,基础浓度低且个体差异小,且其体内清除具有非肾脏依赖性特点,使得SAA在炎症性疾病中的检测敏感性较高[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RMPP患儿SAA水平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显著上升,且是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SAA检测对RMPP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HC-gp39是一类壳质酶蛋白物,近期在RMPP中的价值引起广泛关注[16]。既往文献表示,HC-gp39可增加肺树突状细胞数量,促进活化并增强Th2的分化;同时HC-gp39还可减少T细胞凋亡,延长其存活时间[17-18]。因此,HC-gp39与RMPP患儿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对于RMPP患儿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此外,本研究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多系统并发症是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需加强对合并上述高危因素患儿的干预,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预后。

综上,血清SAA、HC-gp39及SF水平在RMPP患儿中显著上升,且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患儿预后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亚组影像学肺部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