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的影响
2021-09-29解小彬郭维忠马小军霍建凤
杨 昆,解小彬,郭维忠,马小军,霍建凤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群体常见骨折类型,由于该类骨折存在局部供血少等问题,采取非手术治疗容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骨不愈合等严重事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故股骨颈骨折应以手术解剖复位及保护残存血运为治疗原则[1-2]。在微创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有效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骨科医师的普遍认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2种[3-4]。本文以老年股骨颈骨折2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200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单侧骨折,非手术治疗无效;初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解剖未发现明显异常;术前精神状态正常;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髋关节手术史者;髋臼或股骨近端骨缺损必须植骨重建者;伴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者;患侧髋关节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者;有手术禁忌证者;伴脑血管疾病、心肺功能障碍性疾病或糖尿病者。20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92例和B组108例。A组男43例,女49例;年龄62~81(71.35±7.68)岁;体质量指数(BMI)(24.73±2.51)kg/m2;骨折Garden分型:Ⅲ型51例,Ⅳ型41例。B组男50例,女58例;年龄60~82(71.69±7.93)岁;BMI(24.06±2.43)kg/m2;骨折Garden分型:Ⅲ型61例,Ⅳ型47例。2组性别、年龄、BMI及骨折Garden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取侧卧位,选择小切口前入路方式,由缝匠肌、股直肌及阔筋膜张肌相应间隙进入,注意勿切断肌肉,并且保留关节囊。采用钝性拉钩环抱患者股骨颈,术中操作间隙需间断放松拉钩,防止损伤肌肉。采用股骨颈截骨标尺在患者股骨颈部位行相距1 cm的平行截骨操作,取出截骨块及股骨头。B组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需于股骨扩髓后置入生物型假体柄与相应人工股骨头;A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需首先处理股骨头圆韧带、髋臼边缘盂唇与马蹄窝部位脂肪组织,修整患者髋臼,再固定臼杯假体,后股骨扩髓,再置入生物型假体柄与相应人工股骨头。完成假体置入操作后,检查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冲洗手术切口,留置引流管,有效缝合关节囊组织、阔筋膜与表面皮肤。2组术后均予常规治疗与镇痛,予氢吗啡酮0.2 mg静脉自控镇痛。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失血量与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感染、慢性疼痛、脱位等)发生情况。VAS评分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5]。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分100分,其中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70分为差[6]。
2 结果
2.1手术指标比较 2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1),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见表1。
表1 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2.2术后指标比较 2组术后失血量与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1)。见表2。
表2 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指标比较
2.3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术后3 d,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见表3。
表3 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
2.4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A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P<0.01)。见表4。
表4 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
2.5并发症比较 2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股骨颈位于股骨头与股骨粗隆连线上,因解剖结构决定了股骨颈骨折处必定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并且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一旦受到外界暴力即可能导致骨折[7-9]。股骨颈骨折会损伤股骨颈囊内血管环,影响股骨头血供,从而延迟骨折愈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关节稳定性高等优势[10-11]。
有研究指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尽管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早期脱位风险低,但是患者术后髋部疼痛率高;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及早期脱位率高的缺点,但患者术后疼痛较轻[12-13]。本研究显示,2组切口长度、术后失血量与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任诗松等[14]研究结论一致。说明相较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2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失血情况及总输血量方面效果相当。
术后疼痛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症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同时还会对其预后产生影响,影响创面愈合速度及质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及时采取疼痛干预措施,对缓解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15]。本研究显示,A组术后3 d 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提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较轻。Harris评分已在人体髋关节功能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显示,A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与胡涛[16]研究结论相符。说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主要因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较轻,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恢复锻炼,从而提高了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髋关节屈曲及外展等功能恢复较快。2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2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安全性相当。
综上,相较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中出血少,可缩短住院时间,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轻,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2种术式安全性相当,故临床选择时需考虑患者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