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的疗效及对血清ECP HMGB1 IL-1β IL-21水平的影响
2021-09-29王明香张绍芳黄凌锋
王明香,张绍芳,陈 薇,黄凌锋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湖南 郴州 423000)
慢性鼻窦炎是常见疾病,由感染遗传、免疫、变应原刺激等多种因素造成,患者表现为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我国患病率约为8%,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患者,通常采用微波热凝手术治疗,但其疗效不能令人满意。随着微创技术发展,鼻内窥镜手术逐渐用于治疗鼻窦炎,其能够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手术创伤小。近来有研究表明[2]变态反应在鼻窦炎的持续过程中发挥负性作用,影响病程进展及鼻内镜手术效果。而炎性介质对鼻窦炎黏膜增厚、组织损伤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减轻炎症反应很有必要。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探究其疗效及其对血清ECP、HMGB1、IL-1β、IL-21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鼻窦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鼻窦炎患者16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81)和对照组(n=82)。纳入标准:①符合2012年《慢性鼻一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鼻窦炎诊断标准,且经CT诊断证实;②年龄>18岁;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鼻过敏等呼吸道疾病患者;②伴有恶性肿瘤或严重心、肾、肺疾病患者;③存在急慢性肺部感染患者;④入组前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患者;⑤存在手术治疗禁忌证患者;⑥短期内患有急慢性感染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即微波热凝)治疗,使用探针进行热凝治疗,微波频率为2450Hz,功率为45W。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全麻,手术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术中尽量保留正常鼻窦黏膜,切除病变组织。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抗感染及鼻腔冲洗治疗。术后均随访3个月,采用电话及门诊的方式,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完全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窦腔黏膜水肿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内镜检查窦口未完全开放,存在少量脓性物质,且有肉芽组织形成窦内黏膜水肿;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内镜检查窦口狭窄或闭锁,窦黏膜水肿,存在较多脓性分泌物。总有效率=(完全控制+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两组患者鼻窦炎主观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及3个月后,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流涕、鼻塞、面颊部疼痛、头痛、嗅觉减退症状进行评分,每项均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该病对患者生活影响越严重。③两组患者鼻粘膜形态及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及3个月后,采用Lund-Kennedy评分对鼻内镜下各黏膜形态进行评分,包括息肉、水肿、鼻漏、瘢痕及结痂,每项均为0~2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采用SNOT-20评估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数为0~40分,分数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好。④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治疗前及3个月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ECP、HMGB1、IL-1β、IL-21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8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鼻窦炎主观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流涕、鼻塞、面颊部疼痛、头痛、嗅觉减退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组别例数头痛治疗前 治疗后差值比较嗅觉减退治疗前 治疗后差值比较观察组812.65±0.810.96±0.32∗1.69±0.655.12±1.351.25±0.31∗3.87±0.84对照组822.43±0.761.36±0.41∗1.07±0.595.37±1.262.62±0.48∗2.75±0.83t1.7886.9386.3781.22221.6178.562P0.076<0.001<0.0010.223<0.001<0.001
2.3两组患者Lund-Kennedy评分、SNOT-20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und-Kennedy评分、SNOT-2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Lund-Kennedy评分 SNOT-20评分比较分)
2.4两组患者ECP、HMGB1、IL-1β、IL-21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CP、HMGB1、IL-1β、IL-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ECP HMGB1 IL-1β IL-21水平比较
组别例数IL-1β(pg/mL)治疗前 治疗后差值比较IL-21(pg/mL)治疗前 治疗后差值比较观察组8152.36±6.4930.25±4.36∗22.11±5.07164.12±35.4772.16±12.34∗91.96±20.06对照组8252.18±6.5738.47±5.19∗13.71±5.48163.28±35.2186.25±14.17∗77.03±25.37t0.17610.94210.1550.1526.7674.164P0.861<0.001<0.0010.880<0.001<0.001
3 讨 论
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及环境污染加重,鼻窦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我国患病率约为8%,极度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学习[3]。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微波热凝手术只能祛除表面,无法达到彻底根治,且易于复发。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利用鼻内窥镜进行手术,术野清晰,采用微创的方式能够尽可能的保留正常结构及黏膜,保持鼻腔的正常通气,治疗快速、精准且彻底[4]。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81.71%,且观察组流涕、鼻塞、面颊部疼痛、头痛、嗅觉减退症状的VAS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SNOT-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较微波热凝手术疗效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可视摄像的指导下,能将病变组织放大500倍,充分暴露手术区域,从而精准祛除病变组织,并保留正常黏膜,恢复鼻窦正常的生理功能,加速黏膜形态恢复,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变态反应对鼻窦炎进展有较大影响,且会影响鼻内窥镜微创术的效果;ECP一种强碱性颗粒蛋白,由嗜酸粒细胞(EOS)释放而来,参与机体一系列变态反应过程,能反应变态反应严重程度[5]。ECP具有极强的细胞毒性,可损伤呼吸道、心血管等,而其非细胞毒性则会抑制T细胞增生,刺激呼吸道黏液分泌,导致鼻窦炎患者黏膜水肿、息肉样增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关系。而HMGB1是一种晚期的炎性介质,在炎性介质(如TNF-α、脂多糖)的刺激下,分泌到细胞外,研究表明其表达与变应性反应性条件存在相关性[6]。有学者[7]研究表明鼻粘膜上皮细胞释放HMGB1明显增多,诱导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少,提示黏膜上皮屏障损伤,可能在鼻窦炎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的ECP、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变态反应。
炎性介质对鼻窦炎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影响,IL-1β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是体内作用最强的早期炎症因子之一,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中均起到重要作用[8]。研究表明[9]IL-1β能够在内皮细胞上诱导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进而引发鼻窦炎体内多形核中性细胞发生浸润,并导致体内组胺的大量释放,诱发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导致黏膜发生水肿,加重鼻窦炎患者病情。IL-21由Th17细胞分泌产生,属于Ⅰ型细胞因子家族,不仅能调节淋巴细胞的发生及发展,与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及炎症反应均相关[10]。研究表明[11]IL-21可通过诱导产生IgE型浆细胞,而IgE与鼻窦炎相关,且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本研究治疗后IL-1β、IL-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水平。
综上,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疗效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变态反应及炎性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