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联合田七口服液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29王曼洁宁风风李建婷赵明华唐纯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田七顽固性面神经

王曼洁, 宁风风, 李建婷, 赵明华, 唐纯志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周围性面瘫,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多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面神经麻痹,可见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麻木,表现为口角歪向健侧及患侧皱眉、闭眼、鼓腮、露齿和吹哨等面部动作无力[1-3]。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和营养神经类药物,临床疗效尚可,但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4]。临床中有部分面瘫患者发病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或因患者体内正气虚弱或病况严重等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恢复缓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未愈,则发为顽固性面瘫[5]。西医治疗本病并无特效药,临床上一般给予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治疗[6],但长时间应用有一定的副作用,且病程长,有碍美观,患者往往失去耐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交信心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大多由于患者体内之正气虚弱,渐而脉络空虚,防御功能下降,卫外失职,邪气趁虚侵袭,阻滞一侧面部经络,进而导致患侧面部经气失用,经筋失于濡养,久病不愈则邪气入络痹阻经脉气血,气滞血瘀,面部筋脉、肌肉等组织长期缺乏气血濡养而弛缓失用。

浮针疗法是一种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在患肌处的皮下浅筋膜层进行扫散及再灌注活动的针刺治疗方法[7],此法在临床上治疗顽固性面瘫取得了良好的疗效[8-12]。浮针疗法可让失用的面部肌肉主动收缩后放松,改善面瘫患者患侧面部的血液供应,有利于缺血组织的血流复通,从而有助于面部神经肌肉的恢复[13-14]。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浮针疗法的扫散手法和再灌注活动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改善了患者面部的气血循环,荣濡面部经筋,从而得以治疗顽固性面瘫。田七口服液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的院内制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类瘀血所致疾病的治疗,携带与服用方便,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其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本研究采用浮针联合田七口服液治疗顽固性面瘫,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60例明确诊断为顽固性面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4]的诊断标准拟定。中医辨证标准参照《针灸治疗学》[15]中有关面瘫的的诊断标准拟定。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范围为18~65岁;③病程在2个月及以上;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属于中枢性面瘫的患者;②由于其他疾病而引起周围性面瘫的患者;③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发性疾病的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患有精神类疾病或其他疾患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⑥正服用其他药物或接受其他对针灸效果有影响的治疗方案的患者;⑦近期或目前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误入者;②研究资料不齐全而影响疗效判定者;③未按研究方案要求治疗者;④有晕针史或平素怕针,不愿进行浮针治疗的患者;⑤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需进行其他治疗,而中断本次研究的患者。

1.6 治疗方法

1.6.1 治疗组

给予浮针联合田七口服液治疗。浮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浮针进针器(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规格:中号,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苏械注准20152270832,生产批号:20180422),一次性浮针(南京浮针医学研究所,批准文号:20172270832,规格:中号)。

根据《浮针医学纲要》[7],医者用指腹触摸患者面部肌肉,力度适中,上下滑动,寻找患肌,当感觉手下有僵硬紧张的肌肉时,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不适感,以最为疼痛不适处作为进针点[16],并做好标记。用碘伏常规消毒后,手持进针器,置入一次性浮针,在距离进针点约3 cm处进针皮下的浅筋膜层,进针角度约15°~20°,注意避开血管,进针方向朝向眼旁太阳穴,进针到皮下后,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询问患者感觉,若患者无疼痛不适则可进行扫散动作,同时令患者分别配合睁眼、闭眼、皱眉等动作,嘱患者每一个动作活动3~5次,每次坚持10 s后放松20~30 s;将针往回退至皮下,朝向鼻旁迎香穴或口角地仓穴,进针到皮下之后,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询问患者感觉,若患者无疼痛不适则可进行扫散动作,同时让患者分别配合努鼻、鼓腮,呲牙、咧嘴等动作,嘱患者每一个动作活动3~5次,每次坚持10 s后放松20~30 s;每次浮针总的治疗时间控制在30 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中成药治疗:给予田七口服液(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准文号:粤药制字Z20070539,规格:10 mL/支)口服,每天3次,每次10 mL,4周为1个疗程。

1.6.2 对照组

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取穴:将所选穴位分为3组,分别是(1)阳白、颧髎、迎香;(2)太阳、下关、地仓;(3)翳风、牵正、颊车。操作方法:采用1 mL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注射液(中国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4048,规格:0.5 mg/mL)1 mL,以碘伏常规消毒患侧面部上述所选穴位后直刺进针,待患者有酸麻胀痛感后回抽,若无出血则可慢慢推入药物约0.3 mL/穴,拔出注射针头后用消毒棉签稍按压,防止出血。3组穴位轮流注射,隔日1次,即1周注射3次。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7 观察指标

1.7.1 面神经功能评定

采用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17]作为判定疗效的主要指标。综合评估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便于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整体病情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1.7.2 面部功能障碍评定

采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18]评分进行评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功能评分,分别为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社会生活功能评分(FDIS)。其中,FDIP包括吃东西、喝水、特殊发音、刷牙的困难程度及流泪的问题及程度等5个方面,分值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5分,评分高低与患者症状呈反向变化。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轻。FDIS包括心态、人际、社交、脾气、睡眠等5个方面,分值根据严重程度分为1~6分,评分高低与患者症状呈正向变化。分数越低,代表症状越轻。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FDIP、FDIS两个功能评分评估2组面瘫患者患病期间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心理情况。

1.8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所制定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结合评定与疗效标准》[19]拟定。根据H-B量表评级进行判定。痊愈:H-B分级为Ⅰ级,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显效:H-B分级为Ⅱ级;有效:H-B分级为Ⅲ级;无效:H-B分级为Ⅳ、Ⅴ、Ⅵ级。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9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13±4.10)岁;平均病程(114.23±23.39)d。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3.65±4.98)岁;平均病程(117.67±25.56)d。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FDI评分(包括FDIP评分和FD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DIP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FDIP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DI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FDIS评分方面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顽固性面瘫患者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FDI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s,分)

表1 2组顽固性面瘫患者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FDI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s,分)

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社会生活功能得分(FDIS)13.30±1.29 7.76±1.30①13.27±1.31 7.93±1.34①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例)30 30 30 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躯体功能得分(FDIP)10.14±1.43 17.50±1.25①②10.26±1.36 15.63±1.19①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顽固性面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例(%)]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顽固性面瘫病因复杂,归根结底为久病入络,经脉气血痹阻,气滞血瘀。瘀血闭阻面部经络是顽固性面瘫的主要病因,血瘀之邪使面部气血运行受阻,气血不行又促进血瘀之邪形成,如此恶性循环,则面部筋脉、肌肉等组织长期缺乏气血濡养而弛缓失用,导致面瘫迁延不愈,终成痼疾。血瘀证为顽固性面瘫最终的核心证候,提示血瘀是顽固性面瘫的主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治疗上应活血行气,去瘀血、生新血,使面部筋脉、肌肉等组织得气血濡养而复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顽固性面瘫的病因尚不明确,在机制上,因面神经的走行路线较为特殊,其内听道段须经过一段狭长曲折的骨性通道,一旦面神经骨管压迫血管,就会导致面神经缺血,继而产生非特异性炎症、水肿进一步压迫面神经,加重缺血。神经周围的血液供应在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治疗上必须改善血液循环,保证充足的血供[20]。

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本病常选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和营养神经、减轻神经水肿等药物对症治疗,或应用外科手术减压治疗,临床疗效尚可,但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疗程长,而手术减压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辅酶B12,是临床常用的营养神经药物,对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神经系统内具有良好的传递性,不仅可诱发神经纤维兴奋,改善神经元的传导,还有利于神经髓鞘的形成,加快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且可扩血管从而促进血液循环[21]。在面部穴位进行甲钴胺穴位注射,将针刺、穴位、药物合为一体,充分发挥了三者的多重功效并对腧穴起到机械刺激作用[22]。注射的药物剂量小,可降低大剂量西药产生的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但甲钴胺也具有过敏、皮疹等不良反应,不宜长时间使用。而中医治疗少毒副作用,中医治疗顽固性面瘫主要选用针灸疗法,其疗效在临床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23-25]。针灸疗法副作用小,因此广受欢迎。但由于顽固性面瘫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病情缠绵,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效果不显,患者不仅经济负担重,治疗期间影响美观,而且在长时间的治疗中会使患者逐渐对治疗失去耐性和信心。因此,积极探究对顽固性面瘫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教授创制的一种特色针法,此法在临床上治疗顽固性面瘫取得了良好的疗效[7-12]。浮针理论认为,顽固性面瘫主要是由于面部肌肉组织的缺血缺氧而导致,病理机制主要是面部神经水肿产生压迫引起肌纤维及运动终板变性,进一步造成肌纤维的异常收缩而成慢性肌筋膜触发点(MTrP),导致患侧“患肌”的出现[26-27]。浮针治疗顽固性面瘫非常重视“患肌”康复的作用。浮针疗法可让失用的面部肌肉主动收缩后放松,改善面瘫患者患侧面部的血液供应,有利于缺血组织的血流复通,从而有助于面部神经肌肉的恢复。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浮针疗法的扫散手法“疏通瘀阻”和再灌注活动“注入新血”,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改善了患者面部的气血循环,荣濡面部经筋,从而得以治疗顽固性面瘫。田七口服液是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以田七为主药制备的提取液。田七又称三七,具有化瘀活血止痛之功效,其应用历史悠久,古文献中皆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三七的核心成分三七总皂苷[28],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等作用[29-31]。田七口服液具有活血止痛,散瘀消肿的功效,制备技术成熟可靠,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类瘀血所致疾病的治疗,药剂质量稳定可控,使用10余年来,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并且田七口服液相对于中药汤剂,具有携带与服用方便的特点,患者对于服药的依从性也得到大大地提升,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其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浮针联合田七口服液医治顽固性面瘫,可谓是相得益彰。

本研究采用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方法,认可度较高。而罹患顽固性面瘫的患者因口眼歪斜,有碍美观,容易被他人嘲笑甚则歧视孤立,从而产生自卑、低落、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负担大,甚至恐惧社交,其生活质量、社交活动会受到直接影响,故本研究采用与面瘫患者生活、心理问题评估相关的FDI量表进行评测。FDI量表具有躯体功能评分和社会生活功能评分两个方面的内容,可对面瘫患者的生活、心理问题作出更全面的评价与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FDIP评分、FDI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说明浮针联合田七口服液与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顽固性面瘫患者的躯体功能及社会生活功能。且在FDIP评分上,浮针联合田七口服液组(治疗组)效果优于甲钴胺穴位注射组(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浮针联合田七口服液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优于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后,2组患者的FDI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FDIS评分方面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给我们一定的启发,顽固性面瘫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对患者的心理、心态、社交等影响较大,临床治疗上不仅要治病,也要注重调神,帮助患者积极地恢复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浮针联合田七口服液治疗顽固性面瘫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田七顽固性面神经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应用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田七成长记
风筝雨
田七丹参茶养心防心痛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面瘫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