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著阅读教学的思考
2021-09-29徐得亮
徐得亮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教材中提供的篇目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而阅读名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教育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册都增添了两部分“名著导读”内容,并配有“读书方法指导”。可见,是非常重视学生名著阅读的。
由于名著要比一般的课文内容更加丰富,篇幅也更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也更能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逐渐地静下心来,提高阅读的专注度,科学、合理地规划阅读的速度和数量,更全面地、系统地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并慢慢地喜欢阅读,从而能够越来越主动地、广泛地、大量地去阅读了。在阅读兴趣提高的同时,阅读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目标也就会逐步地实现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规定了初中阶段学生“每学年要阅读两三部名著”,但并没有就名著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作出说明,所以教师也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或模仿学习,或凭着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操作,而有时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不是方法失之偏颇,就是做法过犹不及。
有的教师是放任式的由学生自读,不具体说明读什么、怎么读,只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看完某部名著的章节或页数,至于学生读得如何则不闻不问,也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看书的快慢不同,在规定的时间里,有的学生提前看完,有的学生大致看看,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能读完,阅读的效果就会有好有差,既达不到教师的预期目标,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有的教师则是全面掌控型的,很怕学生在阅读中有疏忽或遗漏,又担心学生这里看不懂,那里理解得不深刻,甚至会像分析课文一样去教名著,细致地讲述更多的内容,研究写法,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尽可能地面面俱到,害怕讲少了学生不会。而这正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相背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和经验阅历有限,对于名著内容和思想的理解较为肤浅,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把名著读得多么透彻,反而是强人所难,与学生的学习规律背道而驰了。随着学生的成长,再读的时候,思考问题就会越来越全面、深入,理解得会更清楚、深刻,逐渐地就会读懂名著了。所以说,书常读常新,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自己的解读,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误读,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该对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名著加以点评、指导和表扬,这符合阅读的规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是创造性的阅读,也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对阅读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就可以了,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代替学生对名著的解读,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对学生阅读施加过多的干涉,反而会限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种做法得不偿失,更是不可取的。
教师要运用自己的学识和技法“指导、引领和点拨”学生阅读名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例,上一堂有关《朝花夕拾》的名著鉴赏课,引领学生一起去了解作者儿童时期的生活,对比在百草园与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理解其在心理上的感受和变化,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赏评,给学生树立一个阅读其他篇目的范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模仿和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有个教师在上《朝花夕拾》的交流课时,采取由一点出发横向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以作者的爱或恨为出发点,找出整部书中作者的“所爱”和“所恨”。“爱”的方面,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是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爱,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是对长妈妈的爱,在《藤野先生》中是对藤野先生的敬爱等等。用一个点把整部书的内容串联起来,巧妙地引导学生由关注一篇文章到关注整部名著。学生学到了方法,也了解了内容,并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可谓一举多得,效果显著。
又如,有个教师在上《西游记》导读课时,引导学生抓住大师兄名字的发展变化,从一个人物的名字出发,纵向贯穿整部名著,先从“石猴”开始,到“美猴王”,到“孙悟空”,到“弼马温”,到“齐天大圣”,到“孙行者”,最后到“斗战胜佛”,用名字的变化打通对人物从头到尾的关注,再把相应的名字对上相应的情节,就把整部《西游记》的内容囊括在内了。而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就会越来越喜欢阅读名著,并逐渐地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所以好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也就只能事倍功半了。
从名著阅读的考试上看,教育部也未对此作出任何规定,各地区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各有不同,在篇目上大都是基于教材中名著导学部分而或增或减,所占分值也有多有少。但是,师生对阅读名著的重视却是剧增,无论学生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都有阅读名著的布置和安排,至于假期,那就更不能少了这份作业了。教师似乎把名著阅读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如何应对考试上了,有的教师甚至不惜耗时费力,编制出各种名著的习题集或复习资料,大印特印,让学生狂读狂背。一味地追求分数,使教师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意义,学生自己也失去了阅读名著的兴趣。
考试是为检查和掌握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是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为了提醒学生要认真阅读名著,而不是要考验学生的背诵能力,所以题目不应出得过细。如《傅雷家书》的内容特点,其中一个是涉及了很多具体的时间节点,如果试题要学生回答傅雷的某封信是写于哪年哪月哪日,那么这道题考查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呢?更不能出偏题、怪题来难为学生,彰显命题者的水平。
检查学生名著阅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一定必须要单独设题,可以放入论述类、文学文本类等阅读中,也可以设为考查,或抽测、抽查等形式。总之,不管是考试还是考查,都应从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角度出发,这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应该让认真阅读名著的学生读有所得,考有所喜。
名著阅读教学应不忘初心,在教與考的问题上教师要把握好原则,把握好度,须消除功利思想,力戒浮躁之风。要静下心来多花时间钻研名著教学的方式方法,扎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吴塘实验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