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高中生深度阅读“三法”
2021-09-29陈爱民
陈爱民
阅读能力是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学习的基础,缺少了这种能力,不仅会影响语言学科的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其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坚定课程改革理念,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由此促进其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而这是需要具体的教学方法支撑的。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
一、引发阅读猜测,促进探究阅读
为了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可以先带领学生针对文本展开主动探索,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之处,然后由学生自主猜测,自主完成补充,在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自主猜测并非毫无依据,学生也不会处于被动地接受文本的状态,而是通过全身心的投入文本,验证自己的猜测,不断完善自我构建,从中读出新意。
例如,《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蕴含着深刻寓意的文本,其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抒情、议论,深刻地展现爱国青年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由于这篇文本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时代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我首先激活他们的阅读期待:“这篇课文的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其中所描绘的人物又不仅仅是刘和珍君,那么作者究竟写了哪几类人?针对他们的态度又如何?”在问题的引导激发下,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并再次回归文本展开深度阅读,进而发现文中所描述的有三类人:其一是以刘和珍君为代表的爱国青年,作者表示哀悼和鼓励;其二是反动派,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抨击和控诉;其三是麻木的群众,针对这部分人群,作者表示哀愤,也渴望唤醒他们。这种积极主动的探索,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使其对文本的理解不会仅停留在浅显的表层,而能够触及文本内涵,把握作者意图。
在阅读中进行猜测,实际上是借助于阅读这个过程去培养学生的思维。猜测也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在对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基于对文本逻辑的理解,去进行自主判断。这里特别强调猜测的自主性。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自主猜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既有助于启迪学生思想,也能够在不断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完成对文章的深入解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辅以相应的问题引导,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猜测,才能够使学生的猜测更有依据,更明晰。
二、引导深度对话,激发阅读思维
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促使学生与文本展开更深层次的对话,这也是保障深度阅读以及深度表达的关键根基。每篇文本都拥有各自不同的内涵,需要教师进行阅读引导,使学生能够立足于文本中的情节人物、语言情感以及主题结构等诸多层面展开阅读,这样便能够成功地深入文本,有助于促进表达思维,使阅读教学能够实现深度挖掘的效果。教师也需要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深度表达的机会。如让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课堂辩论,或者基于阅读主题表达读后感思等等,由此能够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理解阅读内容。
以《包身工》为例。这是一篇报告文学,同时又具备散文的基本特征,其描绘了真人真事,还具备新闻的基本特点。因此在促使学生展开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我首先为学生设计的是课堂辩论:在文本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饲养”一词明显带有贬义,你是否赞同这种表达呢?这一话题立刻引发了学生的热议。有学生认为:文中使用“饲养”,实际上是有特殊含义的,是为了鞭挞资本家,展现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情绪。也有学生持有相反的观点:虽然资本家没有将包身工当作人来看待,但是我们在写作时却不能站在资本家的角度,所以作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表达仍让人感觉不舒服。辩论的过程中,我也参与其中,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认知,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辩论指明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带领学生理解文本要旨。这种教学设计非常成功,促进了深度阅读和深度表达的同步提升。
在阅读的过程中追求深度对话,首先强调的是对话的深度,这就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文本的理解必须非常深刻。从文本出发,然后超越文本,是深度对话的基础,而在阅读中有了深度对话的需要,也就自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反过来,阅读思维又可以让学生的对话更具深度,因此深度对话与阅读思维之间实际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可以相互促进。显然这是一种理想的阅读状态,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致力追求。
三、开展比较阅读,触摸文本内涵
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带领学生及时与生活实践展开对比,可以选择横向对比,也可以选择纵向对比,这样才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文本的亲和力。如,窦娥、祥林嫂以及葛朗台太太,这三位女性人物形象都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典型代表。她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宗教思想的影响。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窦娥虽然拥有信仰,但是其所遭遇的苦难使其发生动摇,因此怒斥苍天大地,可见其冤之深,而因为生活在封建社会,冤屈无处伸张,只能够寄情于天地之间,由此也能够展现其思想的矛盾性。祥林嫂则对鬼神深信不疑,她害怕下地狱。而葛朗台太太却是一个极其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坚信隐忍和超脱,面对极其吝啬的守财奴,虽然她感到无助,但是却选择保持安静和宽容,最后她带着自身的信仰来到了天堂,找到了幸福。如果基于反抗行为这一视角展开分析,窦娥以直接宣战的方式控诉世道不公,由此获得灵魂的新生;而祥林嫂只能深陷于无奈,不断挣扎;葛朗臺太太只是默默隐忍。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拓展,需要不拘泥于已有经验,对现有的见解不断完善,因此这一有效举措能够带领学生触及文本思想内涵,对其思想形成有效的激励。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资源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应当加强引导,使学生可以自主完善现有的思维体系,为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