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倾听路径探究

2021-09-29吴锦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深度课堂教师

吴锦

为了促进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祛除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使学生的学习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我国于2016年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为重要抓手,用深度学习修正浅层学习,彻底转变以往课堂互动流于形式、忽视思维过程、排斥求异思维的浅层学习课堂生态,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倾听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主动听取他人发言。课堂倾听为有效实施深度学习提供了切入视角,借助课堂倾听助推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实然困境:课堂倾听的缺失

在历经20年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方式正逐渐改变着传统课堂,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认可,并在行为方式上践行。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現了异化现象。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先进行同桌或小组之间的讨论,接着指名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例如笔者在执教《中国美食》时,课前让学生搜集一道中国美食的做法,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中国美食讲给同桌听,接着再集体交流分享。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大都表现出三类行为:一类忙于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人的发言自然就忽略;一类埋头苦思,沉默不语,担忧被指名发言,无法倾听他人发言;一类趁着热闹无所事事游离课堂。看似热闹的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却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很好地从分享美食做法的同学那学会表达的技巧,这其实是缺乏倾听的课堂,深度的学习无法发生。

二、诊断:课堂倾听缺失的归因分析

(一)传统的课堂话语形式

传统的课堂话语形式是触发—回应—反馈式。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给出回应,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应给出反馈。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是教师主导的舞台,学生温顺地听,被动地接受、储存、记忆知识。在依赖言说和倾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的言说者,是知识的传递者,很少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作为失语者被动地参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倾听。

传统的课堂话语形式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为尽快实现课堂目标,往往选择以快捷的讲授和告知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获得知识、增进理解的过程则被忽视。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对于问题的感悟和思考,对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都得不到有效的关注。如果把学生的学习比喻成一场旅行,作为导游的教师为尽快让学生达到某个景点,对学生学习途中遇见的风景视而不见,学生则在“跟团式”的旅行中跟着教师走,自己对旅途的风景没有独特的感知和理解。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旅途的风景早早忘记,因为这些学习是浅层次的,缺失体验和感受,脑海中形成不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生课堂倾听能力欠缺

教育不仅要通过倾听进行,而且也要培养会倾听的人。在课堂规范的养成中,教师更注重养成学生认真听教师讲的能力,这导致学生更关注教师的声音,而忽略了同伴的声音。关注记忆性知识的倾听,而忽略理解性倾听,致使学生以批判思维去倾听的能力不足。

低年级的孩子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很少去关注别人说的是什么。例如课堂中常常出现部分学生等不及他人说完,就肆意打断、插嘴的现象。尤其当班级是过度竞争的关系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或因缺乏安全感或因与同伴之间关系紧张,而不能认真去倾听和评价他人,对同伴的回答,不能以赞美的方式去学习、欣赏。即便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学生的话语权也不是平等的,学生会被动区分为倾听者和言说者,这种倾听的不平等性也致使学生不能正确地去倾听。即使是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每个同学都只顾着踊跃输出信息,对他人的倾听就少了。

三、应然路径:建构充盈着倾听的课堂

(一)从独白走向对话

课堂不是单纯的说话,而更多地表现为倾听。倾听既是一种教师应有的教学姿态,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理想姿态。倾听是教师感知学生的重要方式,作为教育者要有高度的敏感性,教师对学生应保持丰富的感知能力,以便捕捉当下甚至瞬间。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奏响课堂倾听交响曲,须从教师的独白式教学走向有效的互动,真正以平等的身份去与学生对话,克制自我全知全能的表达冲动,创造出平等、尊重的课堂氛围。

特级教师顾文艳在执教《童年的水墨画》时,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将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当有学生提出“鱼儿可以跳蹦,笑声怎么也可以跳蹦呢?”教师没有以权威的姿态去回答,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探讨,于是收获了学生“因为笑声一阵一阵的,就像在跳蹦”“写笑声跳蹦,更可以表现孩子们钓上鱼的快乐”等精彩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从起初的胆怯、拘谨到举手活跃,发言精彩。最终,学生在愉快且没有压力的氛围中达成了学习目标。顾文艳老师正是以平等的姿态去倾听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声音,以尊重的姿态去倾听学生与学生对话的声音,以关怀的姿态去悦纳每一个求异思维,如此才得以创生愉悦的课堂氛围和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二)从排斥走向接纳

教育社会学认为,课堂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个体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或感知,或倾听,或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尊重、欢迎和接纳,获得对自我的身份认同。课堂中,学生不仅是认知的主体,也是充满情感的鲜活生命。课堂倾听要接纳每一个鲜活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不能简单地依据标准答案或教师的观点来判断学生回答的优与劣,而要不折不扣地接纳学生的观点,感受每个生命个体的智慧律动与情感投入,发掘其中的合理意义与合情表达,创造出快乐的课堂学习环境。

要形成接纳的课堂倾听,首先教师要接纳学生的独特性。不用一把尺子丈量学生,在课堂中倾听边缘人的声音,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体验中获得对自我的认可。其次要制订课堂倾听规范,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例如发言要响亮,让班级每个角落的同学都听到;不随意打断同学的发言,对同学的发言要听思并重;不吝啬对同学的赞美。美国学者苏珊和布尔斯认为,通过课堂倾听实践赋予学习者以倾听身份,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越善于倾听的人越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越受到良好教育的人越善于倾听。倾听助推了学习,学习也在促进倾听。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倾听者。

(三)从结果走向过程

深度学习是一场探索之旅,学生在其中经历着各种困难、惊喜及顿悟等体验,既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一个充盈着兴趣、情感、态度的过程。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思想变化、学生的情感起伏、学生的独特体验,甚至倾听学生的沉默。课堂倾听要从倾听结果性信息转向倾听过程性信息,在倾听中充分理解对方的观点与立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恰当地回应对方,从而支持彼此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深度学习。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以标准型的答案压制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及时思考他人观点与自己的异同之处,从而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深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深度观察
圆我教师梦